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校园浪费现象调查课题报告

关于校园浪费现象调查课题报告

《关于校园浪费现象调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指导单位:山东省第一中学班级:高二、三班指导教师:马洪林组长:杨仁杰《关于校园浪费现象调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由来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现在中小学生大多是社会和家庭的宠儿,节约仿佛成了过时的习惯。

社会中开始流行起一些不好的风气,讲排场,铺张,挥霍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似乎早已被大家彻底遗忘,学生中的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许多学生把吃不了的剩菜剩饭毫不怜惜的倒入泔水桶中,有些甚至没吃上几口;还有一些学生在卫生间、教室里玩起了水。

这种种现象令人深思!于是我们决定就研究我们身边的这种校园浪费现象。

确定以《我校学生浪费现象》为研究课题。

二、调查活动分工课题组组长:杨仁杰课题组成员:杨仁杰、吴建琳、郭志刚、李兵、尚庆瑞、商政分工:第一组:杨仁杰、郭志刚,主要负责编写问卷调查,并作相关统计。

第二组:商政、吴建琳,主要负责拍摄食堂中、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第三组:李兵、尚庆瑞,主要负责采访部分学生、教师、家长,了解他们对浪费现象的看法、想法。

指导教师:马洪林执笔者:杨仁杰、郭志刚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我们的课题研究,立足于我校学生浪费现象的调查,目的是促使大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节约是一种社会责任,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一切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勤俭节约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会合作。

本课题的现实意义在于让同学们更清楚校园的浪费现象,在心灵上引起共鸣,从而减少浪费,节约资源,争创节约型校园。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本课题是以中共中央提出的创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为理论依据的,从而提出建立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

拒绝浪费,远离奢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调查我校学生在哪些方面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是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1、粮食浪费现象2、水电浪费现象3、纸的浪费现象五、课题研究的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问法、上网查询法、分析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本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本阶段确立了课题组成员,组建了课题组,认真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达成共识,经研讨搞好课题设计,制订实施方案,同时设计出我校学生浪费现象调查问卷。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采取了上网查阅法,调查法。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利用本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采访学生、家长、老师,分工操作进行调查、收集资料、摄影、访谈。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访谈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本阶段对所搜集和整理的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我校学生浪费现象调查活动报告》。

本阶段主要采取了成品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研究成果展示经过调查我校学生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粮食浪费现象。

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学校的粮食浪费是极其严重的或者说是触目惊心的。

在我们收回的50份调查问卷分析中,我们发现其中有95%的同学或多或少有浪费现象,对于他们来说浪费粮食已经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了。

浪费的背后是大家的漠视,是传统美德的流失。

我们课题小组深入调查,总结出了以下几条“浪费”理由:●菜少,只好剩饭;●菜不合口味,饭菜一块剩;●米饭太硬,难以下咽;●心情不好,吃不下;●堂堂男子汉,打一点点饭会被别人笑话,就是吃不完也要多打一点;●减肥,只好少吃一点;●从小养成的习惯,改不了。

除上述外,还有部分同学反映,打饭时人多太挤,一不小心,餐具被挤落地上,造成浪费的也有;另有同学反映,个别食堂服务员有用手抓菜的现象,所以胃口大跌;其中还有多人反映在饭中吃出铁丝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小组成员研究,商议出了解决学校粮食浪费状况的对策和建议:1、开展“珍惜每颗粮食,继承传统美德”主题班会。

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采访爷爷奶奶,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并以此作为汇报内容,谈体会、谈感受。

也可以把同学们在生活中所见的浪费现象拍摄下来,进行评比,展出。

开展全校性的“远离浪费,继承传统”的征文比赛。

2、加强监管力度,杜绝浪费现象。

我们要把浪费粮食纳入学校三项竞赛中,与文明班级评比挂钩。

每天中午安排专门的值周老师流动检查同学们的用餐情况,对于浪费现象进行制止、批评。

3、每学期安排一定量的“体验生活”。

比如农忙季节安排同学到田间捡稻穗,堆草垛,搬稻干;在炎炎烈日下插秧,翻晒稻谷;也可以进行挨饿体验,使同学们在游戏中懂得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4、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节粮氛围。

学校利用有线电视组织全校性的演讲、辩论赛,观看录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的节粮意识。

并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

”的警句挂于教室。

5、家长、老师做好榜样示范。

“吃不下就别吃了”“这有营养多吃点”……这是爸爸妈妈们说的最多的;还有,个别老师中午的剩饭剩菜不比我们学生少。

这些毫无疑问对我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爸爸多说了,老师也那样倒了,我们还怕什么。

6、改善伙食搭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菜好的时候,剩饭剩菜就少。

反之,就一大桶一大桶。

7、另外,学校也可以废物利用把同学们的剩饭剩菜喂养几头大肥猪,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钱而且猪肉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此一举两得啊。

(二)、水电浪费现象。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水的浪费同样严重。

“在教学楼和宿舍楼,我们都常常能看到‘细水常流’。

经调查得出,学生在洗碗用水时的间断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洗衣时,让水一直流着;洗澡不专心致志,没有抓紧时间,悠然自得,边聊边洗。

更有在浴室里和好朋友大打水仗。

还有一些顽皮的同学,在自来水的龙头下边互相用水大打水仗,水花四溅,十分开心,不知不觉之间,干净的地面弄湿了,过往的同学被吓得躲躲闪闪,大量的水也浪费了。

多不好!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同学们讲保护水资源及节约用水的紧迫性,要让同学们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观念,积极向周围的同学宣传保护水,节约水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认真落实环保行动,为南水北调工程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课题小组,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和调查收集了一些节约水的好建议,如:随手关水龙头,用节水水龙头,利用洗脸水浇花、冲厕所等1.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应关水龙头;2.用喷头淋浴比用浴缸洗澡节省水量达八成之多。

3.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4.使用洗衣机或洗碗机时要节约用水:集齐衣物或碗碟一起洗涤。

5.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可耗水70升,为免浪费,应立即修理。

6.切勿拿水嬉戏。

7.看到自己身边的人们有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应极力劝阻,不应视而不见。

(三)、纸的浪费现象。

1、草稿纸浪费在我校纸张浪费现象中,草稿纸浪费可谓是“重头戏”。

怎样可以避免草稿纸的过度浪费呢?被调查的同学同样也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自己固定的草稿本,每天带到学校,需要用草稿纸时只要拿出草稿本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利于检查,还避免了纸张的浪费,一举三得。

2、学生作业本用纸浪费作业本用纸浪费的状况与其他校园纸浪费现象相比还是比较乐观的,但仍需加强节约用纸的宣传。

我们课题小组总结出了几种减少作业本浪费的方法:(1)加强节约用纸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有这种意识。

(2)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纸,并落实到行动上。

(3)老师在布置一些不经常留的作业时,尽量让学生写在纸上,贴在练习册上或直接交作业纸,省得学生再占用一本。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看到种种浪费的现象,我们采访了部分老师和家长,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见议,从而找到了一些原因。

我们认为:(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经济有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条件有很大的改善。

那些浪费粮食的同学,就说“现在生活好了,倒点儿剩饭剩菜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更让我们调查者痛心的是:我们学生对这种浪费现象的冷漠态度。

当我们问到“你倒饭时会感到惭愧吗?”,有将近65%的同学竟不觉得惭愧,还有35%的同学从没想过是否觉得惭愧。

我们现在的中学生一出生就生活在富裕的社会,从没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时代,所以也就体会不到吃不饱的痛苦。

俗话说得好,饱汉不知饿汉饥嘛。

尽管还有50%的同学在倒剩饭剩菜时会觉得很惭愧、很可惜,但是下次他(她)还是照倒不误。

(二)、我们学生的素质还不够高,节约意识不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我们中学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彩,这是正常的。

但是有的学生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把艰苦朴素、勤检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几乎每位学生从小就受到过勤俭节约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对他们的行为真正能产生影响的却很少,我们的调查显示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认为自己曾受到过的节约教育真的对自己有用。

很多时候老师、家长也多次强调,但是有些同学依然我行我素。

古语讲得好“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也许现在的我们就是因为缺少了劳动的锻炼,体会不到农民们耕种粮食的辛苦,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在我们学校竟有一五%以上的学生从没见过农民耕种的情景,另有80%的同学经常能见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那么这些同学就更加不应该浪费了,说不定你倒掉的饭菜里面就有你爸爸妈妈的汗水呢,让他们的劳动果实附诸流水,岂不更加可惜啊!(三)、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我们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多的改进,使得父母对子女们“千依百顺”,再加上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从而就助长了学生们的浪费这股不良风气。

许多家长大把大把地给孩子零花钱,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将近77%左右的学生一周一般有10—20零花钱,加上饭钱,一个星期起码要花掉70—80元,有时更多。

许多家长有言不讳地表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成了,浪费点儿东西不要紧,我们家不缺钱!”然而,“成由俭,败由奢”,如果他们不从小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的话,将来长大了就更加不得了!所以我们主张还是要从小培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节俭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边远山区,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和贫穷,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作为新时代人,我们应该具有一种品质。

在我们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能够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一份责任。

其实,要做到节约并不难,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