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之布局谋篇谋篇布局其实就是讲结构问题,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观。
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干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所以,轻蔑结构的作用,忽视结构训练,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势必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影响考试作文的成绩。
结构完整,主要是指作文思路展开有序。
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先后照应,上下联贯,没有主次不分、残缺不全的毛病;逻辑上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段落合理,没有颠倒重复,混乱不清的毛病。
在中考作文中还有很大一部份考生仍然存在着结构上的缺陷,或者有头无尾,或者主次不分,或者详稍不当,或者"三段式"等等。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注意弄清晰内容的主次、详略,主要内容又如何处理,开头与结尾又如何照应,如何过渡,如何分段等等。
1、开头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
如何把文章的开头写好呢,这就要求在写作时,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落,不罗嗦,切入正题迅速。
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在稍加修饰后,也必须迅速入题,切忌修饰过长。
开头的方法另开专题讲。
2、过渡过渡,就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强时,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
同时也要注意过渡的内容不能太多,多了反而显得繁琐累坠。
过渡主要注意两个问题:(1) 文章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内容的转换处。
文章的内容由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一个部份转入另一个部份,其相邻之间需要过渡。
表达方式的变换。
如由叙转议,由议转叙,由叙议转抒情等。
写作手法的变换处,如由倒叙转顺叙,由顺叙转插叙,往往靠过渡来实现。
如《祝福》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由前文的顺叙过渡到倒叙祥林嫂的一辈子。
(2)怎样过渡?过渡的方法普通有三种:一种是用段落过渡,一种是用句子过渡,还有一种是用词语过渡。
此外,还可以通过小标题或者序数词来过渡。
3、照应照应,就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先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份之间的照应。
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者是偏离题意的感觉。
在写作时,必须注意到照应的问题,照应手法普通有以下几种:(1)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照应。
这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者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者回答,给人以首尾圆合的印象。
(2)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往往用在标题比较涵蓄或者含义比较深刻的文章中,必须加一定说明、注释。
因此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作用。
如鲁迅的《为了淡忘的记念》(3)对话照应就是以典型人物语言多次重复照应。
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这句话在文中多次浮现,突出了孩子之死对祥林嫂的沉重打击。
(4)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浮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
(5)关键词照应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相补充。
(6)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置悬念,又不即将释念,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者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
(7)伏笔照应即前伏后应,作者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者事件预先提示或者暗示,即埋下伏笔,待其浮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
4、结尾结尾也是文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份,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
结尾是全文主题展开的最后完成部份,也是主题的深化,同样不可忽视。
文章开头难,结尾也难。
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
也就是说,文章不少,但结尾不会相同。
常见的结尾方法:文随意尽自然收束全文;涵蓄式结尾(可以留下空白,给读者回味的余地。
也可在结尾处用设问或者反问句提出一个新问题,引起人去思量,从而使文章更深刻) ;结尾与题首有所照应;号召、总结式结尾。
一篇文章是由若部份组成的,各个部份之间的组合关系就是层次关系。
层次关系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着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
有些考生作文的层次欠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太碎,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二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
这些表现虽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作者写作前欠缺整体构思,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心中没谱,自然就含糊不清、杂乱无章了。
1.可巧设一个题记题记具故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美等特点。
巧设题记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也可以展露才情,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使阅卷者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所以不失为使自己的文章生色的一个妙招。
题记的拟制,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睿智心语,也可以有感而发,自行雕琢。
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作到:⑴暗合文旨,⑵意味深长,⑶富有文彩。
有个考生是这样设计题记的: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份;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一贫如洗了。
--题记何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也。
综观历史,这"诚信"二子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泪啊。
2.可拟设几个小标题把一个大的话题或者意旨切分成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部份,并配以精当的小标题,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写作实效,也可以给阅卷者以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良好印象。
小标题的拟制必须注意:⑴体现行文脉络,⑵符合逻辑顺序,⑶短语格式一致。
3.应讲究合理分段就阅卷者的视觉美感而言,文章以四至五段为宜。
若写成记叙文,自然有起因、经过、结果三大部份,但过程部份适宜按进程切分成二至三段;若写成议论文,自然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份,但分析问题部份适宜按分论点或者并列、对照、层进、总分等论证结构切分成二至三段。
段落的切分应注意以下两点:⑴各段意思要相对完整,⑵各段字数要相对匀称(或者全文各段相对匀称,首尾匀称、中间各段匀称)。
1、一线串珠法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通全文的线索,那末众多的材料就能很快串联成章。
这叫"一线串珠法"。
线索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一是以时空为线索。
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者以时间、空间交织转换作为线索。
二是以问题为线索。
指按事物的不同内容或者问题的不同性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
三是以因果为线索。
按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者认识发展为线索来组织叙述写人。
如何选择这条线索呢?一要能联系文章各部份,即线索能完满地表达主旨,忠实地传达作者意图,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
二要选用使用起来顺手,不勉强的线索,能把不易联结的材料勾联起来,起到化腐朽为奇妙的作用。
三要选择能贯一拯乱的线索,贯一为拯乱之药,线索贯一是指有始有终。
2、镜头组合法审题立意以后,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者景物片段组合成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头组合法"。
运用镜头组合法构思文章时,主要有两种组合法:一是横向罗列组合,横向组合普通以空间的变化为主,例如以"屋子"为题,可以写家乡的老屋,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农村里的低矮木屋等等;二是纵向罗列组合。
普通以时间的变化为主。
仍然以"屋子"为题,可以选择如下镜头来写:远古时期的洞穴,奴隶社会的木屋,封建社会的宫廷,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大会堂等等。
这是一种易于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快速作文构思法,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形式简洁,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联想、想象能力,又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
镜头组合法在结构形式上普通有两种方式,或者用"一""二""三"将文章分为三到五个部份,或者给各部份加之一个简明醒目的小标题,对各部份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3、悬念解疑法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份 (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悬念使兴趣不断的向前延伸和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者关切地读下去的艺术效果。
在作品中设置悬念,一是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蜿蜒性;二是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悬念解疑法的基本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悬念的设置普通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一个悬念的提出、破译、完成,往往是一个独立事件的完满收结,是对主题的一次较为完整的表现。
此类悬念,非但是一种叙事方法,也是一种构思方法。
因此,这种悬念从设置到完成,要有一定长度。
就一篇作文来说,悬念不宜设置过多,普通有一两个就行了。
第二种: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悬念,使叙事本身追求一种悬念迭出、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
第三种:我们不妨把它称作是悬而未决的悬念,它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使文章意味无穷。
这种手法在时下的一些小小说中最常用。
1、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者仿写一段精粹的言论,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题记,以凸显全文中心,引导读者阅读。
2、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后记,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者补充交待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匡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3、序数式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份,每部份的内容相对集中、单一,再把各部份按序罗列,用数字一、二、三------或者字母 A、B、C------表示序列的先后,且把数字或者字母居中写在每部份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4、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份,每部份都以一个凝炼的小标题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
5、日记式即故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份,或者以点带面地实录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或者追踪事件的发展轨迹,或者表现人物的丰富情感,从而在考场作文中营造出日常生活般的场景、氛围,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6、书信式即运用书信的结构形式,写文章的局部或者全文。
作者以写信人的身份作文,可以在文中更真切地倾诉个人的情感,更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更自然地交待事情的原委,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阅读全文。
这样,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容易感染读者。
7、综合式即在一篇作文中,综合选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的结构形式来构建全文。
练习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书,是我进步的阶梯;书,是我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书,是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书,是我前进的马达;书,是我生活的方向盘;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书,就像一台吸尘器,除去了人们灵魂中的污点;书,就像我的知己,伴我们走过生活中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