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

名解1、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及治疗的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N)包括: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介入诊断学+介入治疗学)2、介入放射学: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DSA、CT机、MRI、B超)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经皮肤穿刺或人体自然孔道的途径,引入导管、导丝、球囊、支架、引流管等相关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微创诊断或治疗的新型学科。

3、支气管气象(空气支气管征):当肺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

4、肺门舞蹈:肺门异常,双侧肺门增大,见于肺充血和肺淤血。

透视下前者常见搏动增强(称为肺门舞蹈),血管边缘清楚,后者无搏动增强,血管边缘模糊。

5、法洛四联症基本畸形包括:(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肺动脉、肺动脉瓣或(和)瓣下狭窄(2)室间隔缺损(3)主动脉骑跨(4)右室肥厚6、肺门截断现象或残根样表现: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区动脉大分支扩张而外周分支变细,两者间有突然分界。

7、Kerley线:是一种X线征象,病变导致肺血管周围有渗出液,使血管纹理失去锐利的轮廓,而变得模糊,小叶间隔中的积液使得间隔增厚,形成小叶间隔线。

8、充盈缺损: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

恶性肿瘤造成的充盈缺损呈不规则;而息肉造成的充盈缺损境界光滑,规整。

9、龛影: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为消化性溃疡及肿瘤坏死性溃疡形成的腔壁凹陷,使钡剂充填滞留其内所致。

轴位观溃疡呈火山口状。

10、憩室:表现为向壁外的囊袋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11、黏膜线:为龛影口部一光滑整齐的透带线,宽1~2mm。

12、项圈征:为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1cm,如一个项圈。

13、狭颈征:龛影口部明显狭小,透明带也缩短,使龛影犹如一个狭长的颈。

14、小肝癌:单个结节直径<=3cm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3cm。

15、马蹄肾:两肾上或下极且多为下极相互融合,状如马蹄。

尿路造影显示两肾位置较低,因下极融合致肾轴由外上斜向内下,肾盂位于腹侧,两肾盏指向背侧,可有肾积水和结石。

16、肾自截:肾结核晚期,出现钙盐沉积,发生局部钙化,甚至全肾钙化称为肾自截。

17、阳性结石:泌尿结石90%可由X线平片显示阴性结石:少数结石如尿酸盐结石难以在平片上发现18、肾上腺意外瘤:指临床上无明确肾上腺功能异常表现,而在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行影像学检查时所意外发现的肾上腺肿块;其组织病理类型几乎囊括了所有肾上腺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其中绝大多数为肿瘤性病变。

19、骺板:当骨骺与干骺端不断骨化,二者间的软骨逐渐变薄而呈板状时,则称为骺板。

20、骺线:骺板进一步变薄,形成线状透明影,称之为骺线。

21、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融合的时间及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22、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两者比例仍正常。

23、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24、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破坏原因可由病变组织本身或由其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

25、Codman三角:病变刺激骨膜形成骨膜新生骨后病变又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的骨膜新生骨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与骨皮质间呈三角形改变,称为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26、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27、骺离骨折:儿童长骨可以发生骨骺骨折。

X线上骺软骨不显影,骨骺损伤导致骨骺移位后表现为骨骺与干骺端的距离增加,称为骺离骨折。

28、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儿童骨折:骺离骨折、青枝骨折29、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问答题一、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

1.病变多位于白质。

2.Ⅰ级肿瘤平扫多呈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占位效应轻,增强检查无或轻度强化。

3.Ⅱ~Ⅳ级肿瘤平扫多呈高、低或混杂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检查多呈不规则花环样强化或附壁结节强化。

二、脑血管疾病(问答,必考):(1)出血:因血肿时期而异a.急性血肿:T1WI和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不易发现b.亚急性血肿:T1WI和T2WI血肿周围信号增高并向中心部位推进c.慢性血肿:T1WI和T2WI均称高信号,周围可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低信号环d..囊变期期: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围低信号环更加明显三、鼻咽癌CT表现:为鼻咽癌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1)平扫,表现病侧咽隐窝变浅,消失,隆起,咽顶、后、侧壁肿块突向鼻咽腔;同时常可见颈深部淋巴结肿大(2)增强检查,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随肿瘤的进展,可向不同方向延伸、侵犯:A.向前突向后鼻孔,侵犯翼腭窝,破坏蝶骨翼板以及上颌窦、筛窦后壁进入眶内B.向后侵犯头长肌,枕骨斜坡,环椎前弓侧块,破坏舌下神经管C.向外侵犯咽鼓管圆枕,腭帆张肌,翼內肌,翼外肌,累及颞下窝,颈动脉鞘,茎突D.向上破坏颅底并经卵圆孔,破裂空进入颅累及海绵窦E.向下侵犯口咽,喉等四、颈动脉体瘤的CT,MRI表征X线:DSA检查,见颈动脉分叉加宽、呈“高脚杯”样表现,分叉处见血供丰富的肿块。

CT:①平扫,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边界清楚的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②增强检查,肿块明显强化;CTA上颈动、静脉受压移位,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

MRI:①T1WI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WI为高信号,肿瘤较大时信号不均,其内可见多发流空信号影,称为“椒盐征”,具有一定特征;②增强T1WI,肿瘤强化明显。

MRA检查可见颈动脉分叉开大,颈内、外动脉分离,同样可见“高脚杯”样表现。

五.肺叶肺分段(左三右二,左8右10)肺叶和肺段肺叶(lobe)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右肺包括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包括上下两个肺叶。

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每个肺段有单独的段支气管。

肺段常呈圆锥形,尖端指向肺门,底部朝向肺的外围,肺段间没有明确边界。

各肺段的名称与其相应的段支气管-致。

(1)肺叶:胸片上,借显影的叶间胸膜可分辨肺叶,常不能完整地显示肺叶的界限但结合正侧位胸片常可推断各肺叶的大致位置。

1)右肺叶:①上叶:位于右肺前上部,上缘达肺尖,下缘以横裂与中叶分隔,后缘以斜裂与下叶为界;②中叶:位于右肺前下部,上缘以横裂与上叶为界,后下缘以斜裂与下叶分隔,呈三角形:③下叶:位于右肺后下部,以斜裂与上叶及中叶分界。

2)左肺叶:①上叶:相当于右肺上叶和中叶所占据的范围;②下叶:相当于右肺下叶所占据的范围。

3)副叶:属正常变异,副叶是由副裂深人肺叶内形成,常见者为奇叶,其次为下副叶。

副裂与投照方向一致时,表现为致密线状影。

副裂和副叶有固定的位置,勿误为病变。

正位胸片上,上叶下部与下叶上部重叠,中叶与下叶下部重叠;侧位胸片上,上叶位于前上部,中叶位于前下部,下叶位于后下部,彼此不重叠。

(2)肺段:1.尖段2.后端(1+2尖后段)3.前段4.中叶外段(上舌段)5.中叶内段(下舌段)6.背段7.内基底段(7+8内前基底段)8.前基底段9.外基底段10.后基底段六.纵隔六分区法及各自好发肿瘤六分区法:前纵膈是位于胸骨后,心脏、升主动脉及气管前的狭长三角区;中纵膈相当于心脏、升主动脉及气管和肺门占据的区域;食管以后以及胸椎旁区域为后纵膈,食管前壁为中后纵膈的分界;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为水平线,分上下纵膈好发肿瘤:①前上纵膈:胸内甲状腺肿②前中纵膈:胸腺瘤、畸胎瘤③下纵膈:心包囊肿④中上纵膈:胸内甲状腺、支气管囊肿、恶性淋巴瘤⑤中中纵膈:淋巴结肿、恶性淋巴瘤⑥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七.大叶性肺炎四期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1.充血期:可无阳性表现或仅显示肺纹理增多,肺透明度降低。

2.红色和灰色肝样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地致密影,不同肺叶或肺段受累时病变形态不一,病变累及肺段时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时表现为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致密影,实变影中常可见透亮的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

3.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降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斑片状影。

八.肺结核五型分类(1)原发型肺结结核,I型: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急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慢性血型播散性肺结核(3)继发型肺结核,III型:浸润性肺结核,纤维空洞性肺结核(4)结核性胸膜炎,IV型: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5)其他肺外结核,V型九.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X线表现也差不多)。

(非常重要)1.支气管改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2.肺门肿块:分叶状或不规则,常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3.侵犯纵隔结构。

4.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十.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X线表现也差不多)及鉴别诊断。

(非常重要)1.肺内结节状或球形肿块。

2.空泡征。

2.分叶征。

3.毛刺征。

4.胸膜凹陷征。

5.肿瘤坏死经支气管引流后可形成厚壁偏心空洞。

十一.房间隔缺损影像学表现1.心影呈二尖瓣型。

2.右房和右室增大(尤其右房增大为房间隔缺损的重要征象)。

3.肺动脉段突出。

4.肺充血,肺门舞蹈征。

5.肺动脉高压,肺门动脉扩张,外周分支增多,可见残根征。

十二.法洛四联征的X线表现。

(一般重要)1.心影呈靴形。

2.主动脉增宽。

3.肺动脉段凹陷。

4.右心室增大。

5.肺血减少。

十三.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非常重要)1.肝内境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

2.增强扫描呈早出晚归表现。

动脉期,从周边部开始强化,多为结节状强化。

门静脉期,强化向肿瘤中心扩展。

平衡期和延迟期,强化仍向肿瘤中心扩展直至全部肿瘤达到均一强化。

十四.肝细胞癌的CT表现。

(非常重要) 原发性肝癌1.肝实质内低密度肿块。

2.肿瘤假包膜表现为瘤周的低密度带。

3.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

动脉期,呈明显的结节状强化。

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强化,肿瘤表现为相对低密度。

平衡期,肿瘤密度持续降低,与肝实质的对比更加明显。

4.间接征象:静脉内瘤栓,淋巴结转移,胆管受侵犯,其他器官转移,肝硬化表现。

十五.先天性胆管扩张的五型I型最多见,为胆总管呈囊性或梭形扩张,常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II型为胆总管单发性憩室,可与胆总管相通或不通III型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壁内段囊性扩张IV型为肝内、外胆管多发囊状扩张,或肝外胆管多发囊状扩张V型为多发肝内胆管囊内扩张,也称Caroli病十六.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1)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平扫:胰腺局限或弥漫性肿大,前缘多模糊不清,胰周脂肪常因炎性渗出而密度增高,左肾前筋膜增厚是常见表现增强:胰腺均匀轻度强化,胰周渗出显示更加清楚(2)坏死出血性胰腺炎:平扫:除具有水肿型胰腺炎表现并更加显著外,还常见胰腺密度不均,坏死灶呈略低密度而出血呈高密度增强:胰腺强化不均,坏死灶无强化十七.慢性胰腺炎CT表现胰腺萎缩:节段性或弥漫性胰腺正常或增大:炎症导致胰腺体积增大,大多弥漫性,少数成炎性肿块,通常局限于胰头胰管扩张:可累及整个胰管,也可局限胰管结石和胰腺实质钙化假性囊肿:位于胰腺内,胰头区较常见,多发,囊壁较厚.可伴钙化,注射对比剂后壁有强化十八.子宫内膜癌MRI影像学表现CT 对称性或局限性增大,增强扫描低于周围子宫肌MRI T2表现为不均质较高信号,并中断了临近正常的低信号联合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