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守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守信用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收集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诚信是人的基本素质以及诚信的重要性。
2.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守信”的含义,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候的故事,题目是《守信》。
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题来读一读。
你能说说“守信”是什么意思吗?“守信”的反义词是什么,你知道吗?【此处为课件2】课文在写谁呢?说她在哪件事情上很守信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小黑板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守.信宋庆..劝.说等.一等晚.上惋惜...龄同班.神秘.伯伯读准字音:翘舌音“守”,前鼻音“班、晚、劝”,后鼻音“宋、庆、等”。
(2)读通课文。
(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此处为课件3】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课文一共用几个自然段?课文中的我是谁呢?(2)指名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
【此处为课件4】纠正字音“宋庆龄.、叠花篮.、拗.不过,倔强..挂钟.收拾.惋.惜折.纸” ,注意多音字“强”的读法,“教”的读法。
注意:“钟、拾、折”是翘舌音,“惋”是前鼻音,“龄”是边音,又是后鼻音,“篮”是边音,也是前鼻音,“拗”读“niù”,是鼻音,“倔强”读作“jué jiànɡ”。
多音字“强”,还有一个读音是“qiánɡ”,组词为“强大”,“教”在这里读“jiāo ”,还有一个读音是“jiào”,组词是“教育”。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交流。
三、设疑解惑,主体感悟。
1.宋庆龄为什么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2.小珍最后来了吗?3.面对小珍的失约,宋庆龄心里是怎么想的?四、再自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五、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书写生字。
【此处为课件5】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守信”两字的理解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宋庆龄小时侯一件什么事,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板书:约好:学折纸花篮2.生交流。
3.课文从那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课件出示句子。
(1)“我们今天要去伯伯家玩。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妈妈说,“改天再教小珍,好吗?”【此处为课件7】宋庆龄摇摇头:“不行,我和小珍约好了的。
”【此处为课件8】(让学生体会宋庆龄一直想去伯伯家,如此想去却不能去,表明了宋庆龄为守信用作出的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爸爸也过来劝说:“改天再教也可以呀!”【此处为课件9】宋庆龄坚决地说:“不!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此处为课件10】(“坚决”“一定”让学生体会到宋庆龄坚守原则的品质。
)相机板书:拒绝:与朋友相约要守信(3)宋庆龄一会儿看看墙上的挂钟,一会儿跑到门口去观望,可是左等右等,一直等到下午,小珍还是没有来。
【此处为课件11】这一句写出了宋庆龄的什么呢?(表现了宋庆龄在等待小珍时焦急心情。
)(4)宋庆龄平静地说:“小珍没来,她可能有别的事去了。
”【此处为课件12】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宋庆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懂得为别人着想)(5)妈妈惋惜地说:“早知道这样,你跟我们一起去伯伯家就好了。
”【此处为课件13】宋庆龄说:“我既然答应了小珍,就要等她。
如果小珍来了,我不在家,以后就没有人相信我了!”【此处为课件14】板书:平静:既然……就……从宋庆龄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她是一个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人。
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信守承诺。
)(6)“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的好孩子。
”妈妈笑着说。
【此处为课件15】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妈妈为女儿的优秀品质而高兴、自豪。
这句话既是妈妈对宋庆龄的赞扬,同时也揭示了本文的中心。
4.分角色朗读,师读父亲、母亲的话,学生读宋庆龄的话。
5. 请同学们再读读人物的对话,在引用人物语言的时候,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师课件出示文中三个句子:【此处为课件16】(1)宋庆龄神秘地一笑:“小珍要来学折纸。
”(2)宋庆龄摇摇头:“不行,我和小珍约好了的”(3)宋庆龄坚决地说:“不!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A、从这三句话找出带有动作的词,读一读。
B、齐读这三句话,指名读。
C、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庆龄是个——的人。
三、演读结合感悟朗读。
1、我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你们想不想把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演出来?2、自由选择课文第3-10自然段多演读几遍。
(在四人小组中进行),思考相关问题。
组内讨论交流:当爸妈刚刚离开时,宋庆龄在想什么?3、分角色朗读课文11-1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宋庆龄等了小珍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怎样看待这件事?4、学生评议,教师相机归纳。
四、教师小结。
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标准,宋庆龄从小就重诺言、守信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板书:信守承诺是美德五、课外积累:【此处为课件17】将你收集的有关“守信”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信守承诺是美德教学反思: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
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学生反馈,师相机板书:“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二)学习第2自然段——角色体验,感受美好的相约1、小庆龄答应了谁的什么事?(板书:高兴地答应)2、角色体验,再现相约情境。
师生合作体验,在体验表达中体会小庆龄和小珍高兴地相约。
3、齐读第2自然段段。
(三)学习第3~11自然段——层层推进,三步体会坚定地守约。
1、默读3~11段,思考:宋庆龄是怎样遵守这个约定的呢?画出相关的词句。
2、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守信”第一层次——“充分地准备”。
3、学习4~9自然段,体会“守信”的第二个层次——倔强地留下4、自读第10自然段,体会小庆龄留下时的倔强劲儿。
师述:就是这样,小庆龄在坚守着自己的诺言(板书:较大的一个“守”字),没有因为父母的再三劝说而改变。
这是股什么劲儿?——倔强。
(板书:倔强)5、学习第11自然段,体会“守信”的第三个层次——耐心地等待。
师小结:小珍没来,小庆龄等,还不来,继续等,依然没来,坚持等,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这样漫长的等待,需要的是什么啊?——耐心(板书:耐心等待)这个等可不是简单的等候,而是一诺千金、言而有信,(回扣句子: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在漫长的等待中,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承诺。
(板书:更大的一个“守”字)四、梳理小结,扣“守信”之旨。
小结:无论是充分地准备,倔强地留下,还是耐心的等待,(板书箭头)小庆龄都做到了(生读)“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守信啊!小珍到底还是没有来,小庆龄该如何遵守自己的诺言呢?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五、拓展阅读,做“守信”之人。
阅读有关诚信的书籍,领悟诚信的重要性,做一个诚信之人。
精彩片段学习小庆龄和妈妈的对话,体会小庆龄的内心活动。
①师生对读母女对话。
②启发思考:8岁的小庆龄何尝不想去看伯伯家啊,但她还是“坚决地”说要留下来,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反馈交流。
③小结:答应朋友的事就要做到啊!小庆龄虽然惦记去伯伯家,但她仍然遵守着约定!⑷学习爸爸和小庆龄的对话,品读重点词“改天再教”,体会小庆龄的内心活动。
①引发讨论:“改天再教”,爸爸也这样说,改天再教又不是不教,只是换个时间,有什么不可以呢,你们认为可以吗?学生交流讨论。
②小结:说到做到,信守承诺才能赢得朋友的信任!去伯伯家是自己一直的想法,但这样会失去小珍对她的信任。
遵守约定就是丝毫不动摇。
③教师引读,体会宋庆龄的坚决。
(5)对比宋庆龄两次拒绝,感受小庆龄守约的坚定。
①找出两次拒绝有什么不同?②从两次的拒绝不同体会到什么?生反馈交流。
梳理:如果说摇摇头时,小庆龄还有点犹豫,那么第二次就是坚决地选择留下了。
③小结:这里,两次拒绝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小庆龄坚定遵守自己诺言,一个不字、一个感叹号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庆龄的决不动摇。
④师生分角色朗读6——9自然段。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守信》一文讲述的是宋庆龄答应了教小珍折纸花篮,而第二天全家准备到伯伯家去,虽然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宋庆龄还是留在了家里等待小珍,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通过阅读朴实的文字,使学生深切感受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学做诚实守信的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
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扞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