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一蓑⑴一笠一扁舟⑵,一丈丝纶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⑷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作者简介】王士祯(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
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
清顺治十四年(1657)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
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注释】⑴蓑(suō)笠:蓑衣、笠帽。
用草编织成的古时渔家、农民的防雨草衣;笠:用竹篾或芦秆篾片编织的帽子,也是渔家、农民防日晒、防雨淋的帽子。
⑵扁舟:小船。
⑶丝纶(lún):即丝织编成的钓鱼的绳子。
⑷樽(zūn):酒杯。
【译文】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王士禛应朋友邀请,为一幅古代名画《秋江独钓图》题诗。
这首诗仿造画中的意境,描写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
全诗描写了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项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竿,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垂钓的潇洒被刻画得活灵活现。
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萧瑟和孤寂。
纵观全诗,九个“一”巧妙嵌入其中,将诗与图的意境表现得分毫不差,实在精彩!细细品味,这些个“一”用得多么贴切又多么有情趣啊! 古人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该深有体会,它是一幅美丽的《秋江独钓图》。
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⑴。
暂去还来此,幽期⑵不负言⑶。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房山)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飞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公元840年(开成五年)迁普州司仓参军。
三年后卒于普州。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注释】⑴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这里指石根云气。
⑵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⑶言:指期约;不负言:决不食言。
【译文】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
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
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
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再来拜访,决不食言。
【作品赏析】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
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是写回归路上所见。
“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
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人于寻常所见景物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宿新市徐公店⑴【宋】杨万里篱落⑵疏疏⑶一径⑷深⑸,树头⑹花落⑺未⑻成阴⑼。
儿童急走⑽追黄蝶⑾,飞入菜花无处寻⑿。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洴塘村),宋朝杰出的诗人。
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字廷秀,号诚斋,写的诗被称为"诚斋体",诗集为《诚斋集》。
【注释】⑴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
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
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
痛饮大醉宿新市徐公店。
留住新市徐公店。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⑵篱落:篱笆。
⑶疏疏:稀稀疏疏。
⑷径:小路。
⑸深:深远。
⑹树头:树枝头上。
⑺花落:新绿。
⑻未:没有。
⑼阴:树叶茂盛浓密。
⑽急走:奔跑走:跑。
⑾黄蝶:黄色的蝴蝶。
⑿寻:寻找。
【译文】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翩翩飞舞的黄蝴蝶,可是黄蝴蝶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
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天真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天真的背景。
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
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的捕蝶图。
《宿新市徐公店》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美好画面,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符合作者的派别风格。
宿建德江⑴【唐】孟浩然移舟⑵泊⑶烟渚⑷,日暮客愁新。
野旷⑸天低树⑹,江清月近⑺人。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代表作品有《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著有《孟浩然集》。
【注释】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靠岸。
⑶泊:停船靠岸。
⑷烟渚(zhǔ):弥漫雾气的沙瓜田洲。
⑸旷:空阔远大。
⑹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⑺近:亲近【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使我又增加一份新哀愁。
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十分清澈,映照的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
【作品赏析】《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 全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一个“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唐】王维言⑵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⑶无百里。
声⑷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⑸泛菱行,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⑹已闭,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⑺上,垂钓将已矣。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存诗约四百首,有《王右丞集》。
【注释】⑴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
⑵言:发语词,无义。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翔县东北。
⑶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⑷声:溪水声。
色:山色。
⑸漾漾:水波动荡。
菱荇:泛指水草。
“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
⑹素:一向,向来。
澹:恬静。
⑺盘石:又大又平的石头。
将已矣:将以此终其身。
【译文】走进黄花川,我每每追随青溪的流水。
旅程还不到百里之遥,溪水随着山路万转千回。
它流过山间的乱石,发出喧响轰鸣,流经幽深的松林,又带着林间青色的宁静。
菱角和荇菜荡漾在水上,澄净中央岸的芦苇倒映。
我的心向来淡泊闲静,何况面对着淡泊如我的青溪。
从此留在这巨石之上吧,我将以垂钓来度我的余生。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借清溪之淡泊,喻自身之夙愿安闲。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
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详的糅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合,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唐】李白吾爱孟夫子⑴,风流⑵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⑶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⑷不事君。
高山⑸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注释】⑴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⑵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⑶白首:白头,指老年。
⑷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⑸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作品赏析】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首联“吾爱孟夫子”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敬仰倾慕之情。
这一联提纲挈领,统领全诗。
中间两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隐卧林泉、风流自得的诗人形象。
“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颈联写了他的隐居生活。
这两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
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⑴,风烟望五津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