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述

11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述


• 唐传奇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一是对后世的短篇文言小说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如《聊斋志异》、《虞初新惠》等志怪系统的文 言小说,多从唐传奇的故事题材、人物形象创造 以及语言风格中吸取营养。 二是为后世戏曲文学创作提供了众多的题材。如 元代白朴的 《梧桐雨》、清代洪异的《长生殿》 都取材于《长恨歌传》,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 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之脱胎于《莺莺 传》。
2.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 讽刺小说。小说展示的是18世纪清代中叶的社会 风俗画。它以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题材, 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和探索。
3.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 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鲁迅曾说:“自有 《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 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曹雪芹这部文 学巨著,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表现了具有 叛逆倾向的青年与传统思想的尖锐冲突,揭示了 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
(二)长篇小说(章回小说) • 明代出现了长篇小说创作热潮,大量章回小说涌现。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由宋 元话本发展而来的。当时成就最高的章回体白话长 篇小说是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 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白话长 篇历史演义小说,也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它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近百年间生动的历史画 卷,从黄巾起义一直写到西晋统一,集中反映了东 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期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 政治、外交斗争。
2.中唐时期:繁盛阶段 • 随着传奇小说体制的成熟,创作进入了它的 繁盛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文人投入了 小说创作,因而显著地提高了它的艺术性。这一 时期的作品中,讽世小说、爱情小说和历史小说 取得最大成功。 • 讽世小说。沈既济的《枕中记》,所写即著 名的“黄梁美梦”故事:热衷功名的卢生,邯郸 旅舍借道士吕翁的青瓷枕入睡,在梦中实现了他 娶高门女、登进士第、出将入相、子孙满堂等一 切理想。醒来一看,身旁的黄梁饭犹未蒸熟。于 是他顿时大彻大悟,稽首再拜吕翁而去。李公佐 也创作颇丰,《南柯太守传》是他的代表作。
一、小说的起源
•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杂篇· 外物》: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 • 班固据《七略· 辑略》说:“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 造也。”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是 “道听途说”者所造。无非是短小零碎的 传闻、掌故,掺杂着浅薄的议论,自然是 小道,但尚有可取之处,因而得以留存。
六、清代小说
• 清代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与明代相比,作 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就文言短 篇小说而言,清初产生了我国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 《聊斋志异》;就长篇章回小说而言,清中叶出现 了我国讽刺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儒林外史》和我国 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红楼梦》。 • 1.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独具艺术个性 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成为文言小说的高峰和总结。 它继承和发扬了六朝志怪小说的浪漫主义传统和唐 代传奇小说的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花妖狐魅故事, 曲折地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歌颂爱情,寄托作者 内心的孤愤。
• 爱情小说则代表了唐传奇的最高成就。沈既济的 《任氏传 》,写人狐恋爱同居,为《聊斋》先导。 李朝威的《柳毅传》,写柳毅为龙女千里传书, 人龙终成夫妇。白行简的《李娃传》,写荥阳郑生 热恋妓女李娃,几乎丧生,后来历尽艰辛,终成眷 属。蒋防的《霍小玉传》写才子李益,为了攀结高 门,负心于多情的妓女霍小玉,终遭阴谴。元稹的 《莺莺传》写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还为自己文过 饰非,夸为“善于补过”,是《西厢记》蓝本。 • 历史题材的小说,如陈鸿的《长恨歌传》和《东城 父老传》,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郭湜的《高 力士传》等等。这些小说写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的事,借以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荒淫无耻与昏庸。
2.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 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首开我国小 说英雄传奇的先河。它艺术地再现了北宋 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 义,通过梁山英雄从个人复仇到集体反抗 直至最终失败的悲壮历程,塑造了农民起 义的英雄群像,开宗明义地表达了“乱自 上作”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 是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 至此,我们可以断言的是,小说是“不登 大雅之堂”的“俗”的民间文化形态,因 为它有着多种社会功能如“治身理家”, “诙谐”娱乐等,其文化的生命力日趋活 跃,最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古 代小说继续发展当中的一个繁荣局面。 • 从现存古代小说作品来看,古代小说形成 的主要源头有三个方面:神话与传说,寓 言故事和史传故事。 • 从小说内容考察,最早得到发展,也最具 有生命力的题材是志怪小说。
• 唐传奇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盛唐时期 为兴起阶段;中唐时期为繁盛阶段;晚唐时期为 传奇创作的衰落阶段,作品题材仍然丰富多彩, 但开始脱离现实,艺术上趋于粗俗。 1.初盛唐时期:兴起阶段 • 初盛唐时期,传奇小说开始兴起,数量少, 内容也不够开阔,仍局限在志怪的圈子里,艺术 上也欠成熟。但也有了不少进步,已开始追求结 构的完整、形象的刻画等艺术性。代表作有张鷟 的《游仙窟》、王度的《古镜记》以及无名氏的 《补江总白猿传》。
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 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 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 的意味。 史传故事:如《左传》、《战国策》、《史 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 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 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
二、魏晋南北朝 志怪志人小说
•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 • 志怪小说今存十多种,又可分为三小类: 第一类是地理博物类,如晋张华的《博物志》、托 名东方朔的《神异经》等。 第二类是鬼神怪异类,如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还有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晋王 嘉的《拾遗记》、梁吴均的《续齐谐记》、郭璞的 《玄中记》等。 第三类,表现佛法灵异的,如北齐王琰的《冥祥 记》,其他较著名的有刘义庆《幽明录》。著名代 表作是东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
• 东汉桓谭著《新论》,对小说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 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可见小说已经是具 有文学意味的作品了。小说虽是短书,非儒者之 贵,但对治身理家尚有裨益,这就肯定了它的社 会功能。桓谭的话代表了汉朝人对小说的新的理 解。 • 魏晋以后,小说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三国 志· 王粲传》裴注引《魏略》称小说为“俳优小 说”,意思是诙谐的玩艺儿,是一些取材于人世 间的滑稽诙谐的笑话或故事。
• 志人小说类现存的只有《西京杂记》和 《世说新语》两种,也分为三小类。 • 第一类是笑话。如邯郸淳的《笑林》。 • 第二类是野史。如葛洪《西京杂记》,其 他比较著名的有《三国志》、裴松之注引 《曹瞒传》等。 • 第三类是逸闻逸事。如东晋裴启《语林》、 东晋郭澄之《郭子》、刘宋刘义庆《世说 新语》、梁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 等。著名代表作是刘宋时期刘义庆的《世 说新语》。
3.晚唐时期:衰落阶段 • 晚唐时期,单篇传奇的数量大为减少,传 奇小说集的创作十分兴旺,其中不乏富于 文学趣味的作品。题材方面,豪侠小说和 讽刺小说等取代爱情小说而兴起,杜光庭 的《虬髯客传》是一篇优秀的豪侠小说, 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同时写三个具有英雄 气概的人物,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风 采,在彼此映衬中更显得生气勃勃,“风 尘三侠”的典故即来源于此。
•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世说新书》,由 刘义庆召集文学之士写成。共三卷,分德行,言 语等三十六门,所记魏晋时代各类人物一千五百 多位,《世说新语》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 的故事集。书中记录了魏晋名士的生活轶事和玄 言清谈。 • 《搜神记》反映内容广泛,有直接暴露统治者的 凶残、人民对统治者坚决斗争的,如《干将莫 邪》,通过莫邪的儿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反映 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统治者的 深刻仇恨以及反抗精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小说史上最富有浪漫 色彩的神魔小说。通过描写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 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借用一个个神奇的魔幻 故事,抨击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及统治阶级 的凶狠残暴,表现了人民勇于反抗、不畏强暴的 斗争精神和追求理想、征服自然、摆脱压迫、主 宰命运的强烈愿望。 4.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 的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代表,被称为“第一 奇书”(张竹坡语)。书中展示了一幅以“混账恶 人”西门庆为中心的百丑图,第一次全面而深刻 地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堪称我国古 典小说史上空前绝后的审丑、审恶力作。
四、宋元话本
《三国志平话》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大宋宣和遗事》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
五、明代小说 (一)短篇小说(拟话本) • 在白话小说影响下出现的“拟话本”,是 明代文人模仿民间话本而创作的案头文学。 著名的拟话本集有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陆人龙的《型世言》,合称“三言”、 “二拍”、“一型”。它们是拟话本小说 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创 作的高峰。
重要作家作品及影响:
元稹: 《莺莺传》
元 王实甫《西厢记》
《南柯太守传》 李公佐: 沈既济 《枕中记》 陈鸿《长恨歌传》 蒋防《霍小玉传》
明 汤显祖《南柯记》 明 汤显祖《邯郸记》 清 洪昇《长生殿》 明 汤显祖《紫钗记》
四、宋元话本
• 话本是宋元时期民间“说话”艺人所依据的底本, 是用白话讲述故事,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过程中的 “一大变迁”(鲁迅语)。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 承前启后,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 变。这种转型表现在: 一是从文言小说向白话小说转变; 二是从短篇小说向长篇小说转变; 三是小说题材从描写文人生活,转向对社会生活的 全面描写; 四是小说由史传体向说唱体发展。话本小说以崭新的 面貌成为后世演义小说和白话小说的滥觞,代表作 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