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题13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题13

一、选择题(前.10..道题为单项选择......,每题2分,少选、多.......,每题1分。

后.5.题为多项选择选或选错皆不得分。

本大题共20分。

)1. 以下()不是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

A.“垂直分工型”的国际贸易趋于相对萎缩B.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型”的国际贸易则迅速扩大C.对外贸易以“国内生产—国际销售”的方式为主D.“产业内贸易”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国际贸易领域2.目前,中国进出口关税主要采取()A.从量税B.从价税C.混合税D.选择税3.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入“加速转型”时期(即工业制成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是在()A.1950-1957年B.1958-1977年C.1978-1988年D.1988-1995年4. 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基石是()A.劳动价值论B.绝对成本论C.机会成本论D.国际大循环理论5.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A.商品成本B.供求关系C.竞争机制D.贸易政策6.同种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称为( )。

A.绝对差异B.比较差异C.国别价格差异D.国别价值差异7.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瓶颈”是()A.自然资源相对匮乏B.劳动生产率较低C.资本要素稀缺D.生产设备落后8.欧盟对华贸易摩擦多数起因于()A.技术性贸易摩擦B.制度性贸易摩擦C.遏制型贸易摩擦D.连锁反应性贸易摩擦9.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大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实施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D.《海关法》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实现货物贸易总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的战略目标。

A.2.0 万B.2.1 万C.2.2 万D.2.3 万1. 凯恩斯的“叹收法”(absorption approach)公式:Y=C+I+G+(X-M),其中(X-M)表示的是()A.出口贸易额B.进口贸易额C.净出口贸易额D.净进口贸易额2.国际价值由()决定A.生产该国际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国际市场供求关系C.国别价值D.贸易政策3.按照国际惯例,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其代理费可为销售额的()。

A. 5%B. 2%C. 10%~15%D. 10%~20%4. 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内核是()A.劳动价值论B.绝对成本论C.机会成本论D.比较优势论5.目前,我国出口商品在国内的收购价是按照( )。

A.政府指导价格B.市场价格,买卖双方协商确定C.国家统一定价D.政府指导价格,并作适当浮动6.世界贸易组织正式从组织上取代关贸总协定的日期是()A.1996年1月1日B.1995年12月12日C.1995年1月1日D.1996年12月12日7.近几年来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或地区为( )A.美国B.日本C.加拿大D.欧盟8.我国在()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A.1983B.1984C.1985D.19869.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学说认为()是提高国家福利的关键。

A.制造业B.服务业C.农业D.金融业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的战略目标。

A.3500B.3800C.4000D.45001.各国贸易商品之间国别价值差异性的货币表现称为()A.相对货币价值B.绝对货币价值C.国别价值差异D.国别价格差异2.对外贸易研究从宏观分析转入微观探索是由()开始的A.劳动价值论B.国际价值论C.H-O理论D.斯道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3. ()是所有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导因素。

A.资本要素B.土地要素C.组织和制度资源D.自然资源4. 从( )年开始,外贸实行3年一轮的承包责任制A.1978B.1988C.1987D.1979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外贸体制实行保护主义和()贸易政策A.工贸结合B.国家统制C.技贸结合D.外贸进出口经营相结合6.按照国际惯例,大宗消费品代理费为销售额的()。

A. 5%B. 2%C. 10%D. 20%7.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是( )A.日本B.英国C.美国D.苏联8.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我国对原产于香港的所有货物实行零关税是在()A.2002年1月1日以后B.2004年1月1日以后C.2006年1月1日以后D.2008年1月1日以后9.()在2006年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二大的出口市场。

A.欧盟B.美国C.日本D.澳大利亚10. 1979——1987年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取消对出口的财政补贴B.下放外贸经营权C.简化外贸计划内容D.试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11.按照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办理出口退税的企业有( )A.经营出口业务的企业B.高新技术企业C.外商投资企业D.特定出口企业E.在代理进出口业务活动中代理出口的企业12.《服务贸易总协定》界定的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为( )A.跨境交付B.境外消费C.跨境消费D.商业存在E.自然人流动13.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特点是()A.对外贸易高度集中B.以行政管理为主C.以指导性计划为主D.工贸结合E.国家统负盈亏14..出口退税的基本程序包括( )A.登记B.申请C.上报D.批复E.开户15. 近年来,我国在改善出口贸易商品的质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A.科技兴贸B.制止“假冒伪劣”商品的出口C.品牌销售D.“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11. 组织和制度要素对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效应,具体反映在3个层次上,它们包括( )A.合作效应B.规模经济效应C.动力效应D.创新效应E.增长效应12.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有( )A.一般出口贸易B.协定出口贸易C.传统的出口贸易D.补偿贸易、租赁贸易E.加工贸易13.国际贸易双方实现互利的条件为( )A.竞争为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开辟道路B.两国各有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C.生产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D.两国要达成分工协议E.两国都要出口剩余产品14.下列哪些情形可以终止反倾销调查()A. 申请人撤销申请B. 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存在倾销、损害或者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C. 倾销幅度低于2%D. 倾销进口产品实际或者潜在的进口量或者损害属于可忽略不计E. 商务部认为不适宜继续进行反倾销调查15. “八五”期间我国出口商品的战略目标为( )A.制成品出口由粗加工为主向精加工为主转变B.增加附加值高的机电成品、轻纺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C. 增加落后地区的出口D.增加农业产品的出口E. 鼓励在国际市场上有发展前景,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的出口11.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可以归结为( )A.会计差异B.利润差异C.成本差异D.绝对差异E.相对差异12.外经贸行业要落实“两个转变”,“两个转变”是指( )。

A.出口产品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B.出口产品从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变C.利用外资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D.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E.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13. 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是( )A.双轨汇率制度B.单一固定汇率制度C.单一浮动汇率制度D.有管理的E.有计划的14.反倾销申请的内容必须包括()A. 申请人的名称、地址及有关情况B. 对申请调查的进口产品的完整说明C. 对国内同类产品生产的数量和价值的说明D. 申请调查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对国内产业的影响E. 申请人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内容15. 我国大中型外贸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向“三化”发展,即( )A.专业化B.集团化C.国际化D.实业化E.集约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6.18.1920.16. 外贸依存度=100%。

17. 按照传统的行业分类方法,企业购并可以分为横向购并、纵向购并和混合购并三种类型。

18.擦、社会壁垒、汇率制度摩擦等。

20. 根据世界银行的贸易战略划分方法,即按照一国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轻重选择不,即出口导向战略、进16.17.18.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表现形式有反倾销调查、反补贴调查、技术贸易壁垒、知识产权摩1920.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21. 斯道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认为,贸易与专业化分工具有使国际问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倾向。

(x)22.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背景下,国际价格与国际价值没有差别。

(x)23.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从价值增值和使用价值转换两个方面实现的。

(√)24. 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5. 美国是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国市场。

(x)21. 对外贸易也称为国际贸易。

(x)22. 贸易创造意味着经济促进,贸易转移则意味着经济阻碍。

(√)23. 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的拆除,会减弱贸易创立的效果,从而减小对外贸易乘数。

(x)24. 并非只有社会剩余产品才能用于对外贸易。

(√)25. 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根据进口商品的成本价格和适当的利润水平,参照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作价,优质优价。

(√)21.福弗廷对出口商而言是不利的。

(x)22. 外贸依存度不会超过100%。

(x)23. 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首要基础在于“互利”而不是所谓“平等”。

(√)24. 贸易保护主义虽然是一种人为的阻碍正常贸易的做法,但却是有利于本国长期经济发展利益的短期行为。

(x)25.贸易摩擦会提高交易成本。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26.对外贸易乘数所谓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是指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关系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倍加效果。

27.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到对外贸易活动中去的劳动和由此而来的成果之比。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利用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的比较差异,输出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实现价值增值;输入本国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另一方面,则是输出本国相对富余的产品,换回本国短缺的产品及资源,实现实物形态上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扩大再生产规模,达到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价值的目的。

28.资产重组资产重组(assets restructure)是指对特定企业范围内的实物资产、货币资产、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分拆、整合或优化组合的活动。

29.贸易创造所谓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是指由于关税同盟的成立,产品从成本较高的本国生产转向由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同时其他成员国成本较高的产品可能转向由本国提供,由此达到成本节约和规模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