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从百草草原到三味书屋》阅读【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雪一下,可就两样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用原文回答:(1捕鸟的条件:(2捕鸟的结果:3、作者在文段中写雪地捕鸟用了一些列动词,请说说这些动词有何作用?4、冬天的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爸爸的花儿落了》(一、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快回家去……文末”回答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大意。
答:2、选文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答:3、“我”进家门之后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些情景预示着什么?答:4、爸爸不在了,“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可见植物也有灵性,在哀悼它的主人。
这样理解对吗?为什么?答:5、“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答:6、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它与文章表现的中心有什么关系?答:(二、阅读54到6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答:②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答:③当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时,长大的“我”却看到“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找出上文中与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答:④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⑤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
答:(三阅读“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回答问题1、文段中体现爸爸鼓励英子要坚强的句子是:2、文中划线句子暗示英子爸爸。
3、“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4、你能说说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吗?(1(2《最后一课》(一阅读【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1.“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
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3.把字帖想象成“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有力地烘托出教室里的气氛。
4.选文用“”具体写出“个个人那么专心”;用“”具体写出“教室里那么安静”,这些细节描写,都是为了刻画出孩子们。
5.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6.“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金甲虫飞进来”这两个细节意在渲染。
7.“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一句中加点的“监狱”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并请说说这个句子的含义。
8.读了本文你应该深深地被法国人民的爱国感情所感染,请你写出一位你所知道的爱国人士的动人故事。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A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①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我的朋友们啊,”他说B “我——我——”但是他硬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③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⑤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⑥“放学了,——你们走吧。
”1、短文从、、三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2、A处的破折号表示,B处的标点符号为。
3、文中的“号声”宣告着什么?“钟声”暗示了什么?4、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3分6、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
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8、文中最能现主人公痛苦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9、对“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解释?10、“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A、表现人了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11、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部分。
(2分12、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填空。
(填序号(1描写人物语言的是(2描写人物神情的是(3描写人物动作的是13、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课”,这对表达文章的主题的作用是什么以?《邓稼先》(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回答问题1、简要回答,作者为什幺要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2、文章中写了两件文革中发生的事,通过邓稼先处理这两件事,从中你可以体会出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品格?3、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这句话的含义。
(二阅读“我不能走”回答下列问题4、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5、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6、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7、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阅读课文第1——7自然段,回答问题:①②③……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④⑤⑥⑦1、文章第①②自然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3、③自然段中画波浪线和横线的句子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③段中“精神食粮”和⑦段中“这”分别指代什么?5、⑥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二阅读“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给上面文字划分层次。
2、第二节“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的“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3、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为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幺?4、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5、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6、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社戏》(一阅读《社戏》“和我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回答下列问题:1、说说你对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的理解。
(1这虾照例..归我吃的。
(2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
2、为什么说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3、“我”在小村得到了哪些优待?有哪些乐事?4、从《社戏》全文来看,选段写这些乐事有什么作用?(二、阅读《社戏》7-8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写出了“我”看社戏转机的出现。
这转机全在于哪些人做了哪些事?请你概括出来。
2、双喜敢写包票的原因有哪些?从选文中,可看出双喜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找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词语,把画线句子改为“这十几个少年,委实全都会凫水。
”表达效果与原句有何不同?(三、阅读课文10-13(甲段和22-23(乙段,回答下列问题。
4、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哪一段是写夜航去看社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在文中找出两处根据。
5、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轻松、舒展、点、磕、退后、上前、架,并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6、“甲”文第二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并找出相应句子。
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7、你怎样理解甲段中“朦胧”和“踊跃”这两个词语?8、“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9、第一段说船“飞一般前进”与第二段“我却还以为是船慢”是否矛盾?为什么?10、“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中“大概”能否去掉,为什么?“那声音”指的是什么?11、甲文写到豆麦是为后文写“偷豆”埋下伏笔,第二段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也是为了埋下伏笔,请从第三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用“”标出。
12、“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沉静”与“自失”在这里如何理解?1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并概括我当时的心理。
14、甲、乙两段都写了船速之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请找出有关语句并抄写下来。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15、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请分别找出来,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6、两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写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甲段:本体喻体表达效果:乙段:本体喻体表达效果:17、“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回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罩”在这里如何理解?(四、阅读课文31-40段,回答下列问题。
18、“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19、本语段表现了六一公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0、分析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货,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2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21、你对语段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请简单谈一谈。
《安塞腰鼓》阅读文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中的“茂腾腾”一词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2、第七自然段从哪些表演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场面?3、文中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声音,其目的是什么?4、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5、如何理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的含义,“挣脱”“冲破”“撞开”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伟大的悲剧》阅读“没过多久,……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