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

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

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
杨树是目前淮北平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据不完全统计,亳州市谯城区现有杨树人工林面积已经超过1.33万hm<sup>2</sup>。

杨树轮伐期短,经济效益显著,发展速度较快。

从现有杨树人工丰产林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品种单一;二是经营管理水平偏低;三是病虫害严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和调查,提出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1选育良种
杨树人工林品种过分单一,可能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也能培育成速生、高产的林分,但在大面积推广中存在潜在的危险。

由于单系品种的遗传基因窄,往往会造成品种退化或某种自然灾害,如害虫危害猖獗。

20世纪70年代大官杨在广大农村引种和推广,光肩星天牛的危害使广大种植户蒙受极大损失。

国内外在采取单系品种发展杨树史上都有过惨痛的教训。

因此,国外许多林学专家早已提出了“多系品种”的理论。

如西欧等国,杨树造林在采取多系品种混合的基础上,实行按比例多品系组配;西德提出杨树由5~20个无性系按比例组成一个多系品种。

在亳州市谯城区京九铁路两侧营造的万里绿色长廊,营造了几片以I—69杨与I—63杨等为主的混合品系速生丰产林,其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均好于I—69杨纯林,在5年生长时间内,一般单位面积蓄积量能提高10%以上。

通过国家攻关项目“欧美杨良种选育”,且在安徽省经过多点试验,已通过省、部级鉴定杨树优良无性系且在淮北平原地区适种品种有中林46杨、中涡1号杨、107杨、108杨、I—69杨、I—72杨、I—214杨、中驻8号杨、中驻9号杨、中固110杨等。

选3~5个无性系按一定比例,以单株混合栽培最佳。

2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选择是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成败的关键措施之一。

杨树适
宜种植在河滩地,地下水以1.0~2.0 m为佳,低洼易积水地不适宜栽植。

冲积物上形成的潮土、砂壤—轻砂壤最好,pH值为6.0~8.5,有机质含量高于1.0% 。

3深翻整地
淮北平原一定要在春节前大穴整地,穴的规格为长、宽、深各1 m,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

由于所挖树穴标准高,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得到改善。

春节后造林根系和材积生长十分明显。

4选用大苗、壮苗
采用大苗造林是杨树造林成功的因素之一,有如下两大优点:一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二是有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木材。

苗木有如下要求:一是苗木健壮,树干挺直,要求分枝细少,有明显顶端优势;二是苗高4 m以上,基径3.5 cm以上,有发达的根系;三是无病虫害,要特别仔细检查树干有无溃疡病和天牛危害。

5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措施。

造林密度须根据经营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等因素而定。

试验和调查情况如下:①纸浆材、纤维板材。

每株占地不到10 m<sup>2</sup>,3~5年轮伐,年均材积生长量24~30 m3/hm<sup>2</sup>。

②檀条材。

每株占地不到25 m<sup>2</sup>,6~7年轮伐,年均材积生长量18~24 m3/hm<sup>2</sup>。

③以生产火柴用材为主,部分供给胶合板材。

每株占地30 m<sup>2</sup>左右,8~10年轮伐,年均材积生长量15~18 m3/hm<sup>2</sup>。

④生产胶合板材、锯材。

每株占地40 m<sup>2</sup>左右,11~15年轮伐,年均材积生长量12~15 m3/hm<sup>2</sup>。

6栽植后管理
6.1合理修枝
杨树是以培育胶合板材为主的工业原料,即需要培育8 m主干为通直圆满的无节良材,修枝是关键的技术措施。

从现有的杨树工业原料林来看,普遍忽视修枝,干材节疤遍布,木材质量显著下降,经
济效益降低。

修枝方法:栽植前要将苗木上的枝丫修剪干净,留一主枝。

栽植后当年开始整形、清干、剪去或短截影响主枝生长的竞争枝(双头或多头枝),抹去1.5 m处以下的芽(即清干)。

栽后2~4年,修剪竞争枝及粗大枝,解放弱枝,冠干比3∶2。

栽后5~7年,逐渐将主干下部的侧枝修净,冠干比为1∶2。

修枝伤口愈合速度主要与切口位置和切口平面大小有关,紧靠树干表面截枝,伤口愈合快。

以切口与侧枝垂直平面为最好。

切口表面形状一般为小枝易平,大枝易凸。

因为大枝较粗,若切口采取平面,反而容易凹进枝干,影响愈合。

修枝要用修枝剪和手锯,修枝时注意不要撕裂树皮。

修枝时间一般在树木落叶到春季发芽前进行,此时修枝不易撕裂树皮,且第2年春季愈合组织形成快,伤口愈合也快,有利于新梢生长,减少病虫害的感染机会。

在已修过枝的伤口附近,常常会萌发不定芽而抽出嫩枝,最好在当年的8、9月将其剪除。

6.2加强施肥
林地施肥是杨树速生丰产的重要措施,以氮肥、磷肥、钾肥的混施效果最好,其比例为N∶P∶K=3.0∶1.0∶0.5。

氮肥用量一般为每株500 g。

6.3病虫害防治
6.3.1虫害防治。

杨树虫害主要分为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

蛀干害虫常见的有桑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防治方法:在每年3月下旬和9月下旬进行每木调查,发现虫粪,用毒签插孔,防治效果最佳。

食叶害虫常见的有杨扇舟蛾,防治方法:一是根施辛硫磷能预防一至二年食叶害虫的发生;二是防止食叶害虫大量发生,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80%乐果300倍液喷洒。

6.3.2杨树病害常见的有杨树溃疡病和杨树黑斑病。

防治杨树溃疡病时:在每年5月上旬用90%福美砷1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倍液喷洒,能有效抑制溃疡病的发生。

防治杨树黑斑病,在每年6月中旬病菌感染前向苗木喷洒65%代森锌200倍液或0.5%波尔多液,喷
2~3次,每次间隔5~7 d,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