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
学习者
• 按自己的需要和风格 • 形成教学目标 • 自己组织内容、顺序、重点、迁移 • 自行决定活动 • 自己控制信息加工 • 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
优 点:
• • • • 信息加工深入,学习效果好 激发兴趣、动机 学习策略得到使用、练习与修正 学习结果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
缺 点:
• 对学生记忆力有较高的要求 • 成功依赖于学习者拥有策略的宽广度 • 易导致认知超荷、情绪受挫折
两种教学策略的平衡
替代性策略
减轻认知负荷
生成性策略
提高加工效果
时间、能力、动机
先前知识
认知策略 任务紧迫性 进一步学习要求
⃞四种主要的教学策略
Ausubel的先行组织者(advanced organizer)策略 Bloom的掌握教学策略 Lozanov的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四、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图设计中几种 符号代表的意义为:
表示教师的活动或教学内容
表示媒体的应用,左边为媒体类型, 右边为媒体内容
表示学生的活动 表示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表示开始和结束
开始
导言 提出问题1 学生列举事实 学生实验、发现事实 媒体 1 媒体 2 提供事实 提供事实 小 媒体 3 提供事实 结
式 教学
模式 基于“学”的模式。 中观层次:接受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教学模式。
微观层次:根据对认识论、课程论、教学论、价值论、 方法论等,从逻辑结构、历史结构、学科 结构所进行的研究而得出的各种教学模式。
教育模式的逻辑结构
类别 模式名称 感知模式 A1型 游戏模式 A2型 模式特点 主体活动, 感知中学 游戏为主, 从玩中学 基本教育过程 适用范围
情感与认知
教师的示范、学 生的模仿
动作技能
节(课)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教育教学模式
知识点学习目标
知识点学习目标
知识点学习目标
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
决定教学组织形式
决定教学组织形式
决定教学组织形式
评 价
评 价
评 价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
图1
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程序示意图
宏观层次:基于“教”的传统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的过渡模
理论模 式D1型 应用模 式D2型 人格模 式D3型
重视理论, 学术中心 同认知模式B1型 重视应用, 技术中心 同行为模式B2型 重视个性, 艺术中心 同个性模式B3型
同课程论教育模式
社会模 式D4型 综合模 式D5型
重视社会, 群体中心 同群体模式B4型 重视综合, 创造中心 同交叉模式B5型
方 法 论 教 育 模 式
刺激 强化 目的 模仿 审美 创新
立美
调查讨论, 问题 调查 参与中学 参与
讨论
交叉渗透, 历史 综合 分析 发展中学 系统
类别
模式名称 问答模 式C1型 授课模 式C2 型 自学模 式C3型 合作模 式C4型 研究模 式C5型
模式特点
师生问答, 启发教学 教师中心, 系统授课 学生中心, 自学辅导 互教互学, 合作教育 问题中心, 论文答辩
学习目标(任务、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策略(模式、方法、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chors/Scaffolding/bracket:概念地图举例
四种教学策略比较
教学策略类型 定义 先行组织者 在学习之前安 排新学习的引 导性材料 呈现先行组 织者 呈现学习任 务和材料 扩充与完善 认知结构
掌握教学 教学过程与 学生的个别 需要和学习 特征相结合 学生定向 学习方法指 导 实施教学
重 播
学生利用原理进行解释 评析判断 媒体3 某种相关现象2
重 播
学生利用原理进行解释
评析判断 形成性练习
总结归纳
结束
演绎型课堂教学过程典型结构
结论1 开始 导言 提出思考问题2(原因)
提出思考问题1(特征)
媒体 2 媒体 2 提供典型 现象与过程 学生思考
提供典型 现象与过程
学生思考 讨论发言
重 播
重 播
结束
练习型课堂教学过程典型结构
Ausubel的先行组织者(advanced organizer)策 略 Ausubel的学习分类: 学生学习知识的形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学习过程的性质: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个体认知结构对学习的重要性。 而先行组织者对改进认知结构和促进新知识 的学习和保持非常重要。 先行组织者: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的呈现给 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 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目的在于:解释、 整合、联系———— Anchors/Scaffolding/bracket .
二种基本教学策略
学习是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谁控制信息加工过程? • 教师控制 替代性教学策略
• 学习者控制 生成性教学策略
替代性策略 supplantive strategies
教师
• • • • • • 指明教学目标 组织内容、排序、重点、迁移 提供教学活动 吸引学生注意 较多地为学生加工信息 构建教学环境
重 播
讨论发言 判断 结论2 提出思考问题3(关系、规律) 媒体 2 提供典型 现象与过程 学生思考 讨论发言 判断 结论3
判断
重 播
总 结 形成性练习 结束
发现型课堂教学过程典型结构
开始 导言 媒体 1 提供简单的 观察对象 提出要求 学生描述 评析判断
重 播
媒体 2
提供较复杂的观察对象
提出较高要求 学生描述 评析判断 总 评
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
学与教的理论作依据
从教学目标出发
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
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
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考虑教师自身的条件
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 情况
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 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 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概括归纳得出 结论(概念1) 提出问题1
学生列举事实
学生实验、发现事实 媒体 4 媒体5 提供事实 提供事实
概括归纳得出 结论(概念2)
重 播
媒体6 强化练习性问题 学生反应 判断 总结归纳 形成性练习 结束
归纳型课堂教学过程典型结构
开始
导言 媒体1 典型事实全过程 分析、解释基本原理 媒体2 某种相关现象1
情境-陶冶教学 在一定的与现 实生活类似的 情境中学习 创设情境 自主活动 总结转化
示范-模仿教学 示范-模仿
阶段过程
动作定向 参与性练习 自主练习 技能的迁移
教学条件
主要领域
教师、学生、 材料、准备
有意义的接受 学习
形成性评价 个别化教学
规模较小的 班级教学和 个别化教学
教师、学生、 情境
优 点:
• • • • 信息加工强度大 短期内使学生学习较多材料 可带来更集中、有效、可预测的学习结果 适用先决知识、技能或学习 策略有限的学习者
缺点:
学习者投入智力活动少 信息加工不够深入 缺乏挑战性、刺激性 缺乏个性、独立性和动力
生成性策略 Generative Stratagies
问题(项目)的主题
设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适合年级_____________ 所需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述(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目标: 解释教学策略的概念; 说明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 知道教学结构流程图的符号; 设计教学结构流程图。
⃞认识教学策略
前期分析 目标 策略
为什么 是什么 如何做
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 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 织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是用于引发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组教 学材料和程序。 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具有规定 性和刻板性
重视猜测, 顿悟中学
问题 假设 推演 验证 反馈 整体 分析 组合 结构 转换 问题 发散 收敛
高中时期
结构模式 A6型
综合模式 A7型 体系模式 A8型
重视结构, 转换中学
综合分析, 创造中学 比较包容, 发展中学
大学时期
综合
课题 包容
创造
理论 比较
研究生时期
专家时期
发展
课 程 论 教 育 模 式
基本教育过程
提问 思考 答疑 练习 评价 传授 理解 运用 巩固
适用范围
教 学 论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