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41页)

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41页)

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41页)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XX标段中低风险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复核:审核:XX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三年十月目录1 编制依据 (3)1.1 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3)1.2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3)1.3 施工图和施工调查提供的隧道基础资料 (3)1.4 隧道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结果 (3)2 工程概况 (4)2.1 工程简介 (4)2.2 工程地质概况 (4)3.1.2.1 地层岩性 (4)3.1.2.2 地质构造 (4)3.1.2.3 不良地质 (4)2.3 水文地质 (5)2.3.1 地表水 (5)2.3.2 地下水类型 (5)2.3.3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5)2.3.4 隧道涌水量预测 (5)2.4 气象 (5)2.5 地层岩性 (6)2.6 工程重点、难点 (8)3 设计施工工法 (8)3.1 各工序施工工法 (8)3.2 隧道各段开挖方法及衬砌类型 (9)4 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9)4.1 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9)4.2 风险评估程序 (10)4.3 风险评估方法 (12)4.4 施工阶段中低风险隧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12)4.5 风险识别方法、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 (13)5 风险评估内容 (14)5.1 安全风险评估因素 (14)5.2 不良地质现象及风险事件描述 (15)5.2.1 天然气(瓦斯) (16)5.2.2 人工填土 (16)5.2.3 顺层 (16)5.3 工序环节 (16)5.4 初始风险评估结论 (16)5.5 安全风险评估记录 (17)5.6 工期风险评估记录 (17)6 风险对策措施及建议 (17)6.1 风险对策措施 (17)6.1.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18)6.1.2 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 (18)6.1.3 防止塌落掉块、坍方管理 (18)6.1.4瓦斯防治管理 (19)6.2 针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23)6.3 残余风险等级评定 (23)7 风险评估结论 (24)8 风险管理相应预案、处理措施 (24)8.1 隧道坍塌事故现场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248.2 隧道瓦斯燃烧、中毒、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6)8.2.1 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26)8.2.2瓦斯爆炸的应急处理 (27)8.2.3 瓦斯燃烧事故的应急处理 (28)8.3影响既有建筑物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8)8.4危岩落石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9)8.5水田、水塘失水应急措施 (29)8.6 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的措施 (30)9 附表 (31)附表1 XX四标11座中低风险隧道风险清单表 (31)附表2-1 初始风险等级表 (32)附表2-2 残留风险等级表 (33)附表3 风险因素权重表 (34)附表4 风险因素综合权重表 (35)附表5 风险期望损失表 (36)附表6 风险对策措施表 (37)附表7 风险评估综合表 (38)附表8 风险登记表 (40)XX标中低风险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编制依据1.1 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XX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文件《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风险隧道管理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

1.2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⑸《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⑹《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179号);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⑻《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⑼《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⑽《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J944—2009);⑾《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J947—2009);⑿《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⒀铁建设[2007]100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的通知》;⒁《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⒂《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TB10121-2007);⒃《煤矿安全规程》。

1.3 施工图和施工调查提供的隧道基础资料(1)XX标中低风险隧道设计文件;(2)施工相关合同文件;(3) XX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等。

1.4 隧道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结果本标中低风险隧道施工图阶段(设计阶段)初始风险为塌落掉块、瓦斯、坍方、危岩,风险等级分别为中度、低度、中~高度、高度,残余风险为低度、低度、低~中度、低度。

隧道风险等级为Ⅱ、Ⅲ级。

2 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本标除XX隧道、XX隧道、XX隧道、XX隧道为Ⅰ级高风险隧道外,其余11座隧道为中低风险隧道。

本标所有隧道为客货共线双线隧道,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设置双侧救援通道。

2.2 工程地质概况3.1.2.1 地层岩性沿线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红层,为砂、泥页岩碎屑岩层。

第四系松散地层分布于沿线基岩之上。

3.1.2.2 地质构造标段线路通过地区处于川黔南北向构造带及北东向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主要构造体系为北东向构造体系。

3.1.2.3 不良地质标段线路走向大部分地段平行区域构造线方向,顺层地段分布十分普遍,对工程危害较大:明洞挖方地段易造成顺层坍滑,隧道工程存在顺层偏压。

标段处于川东高陡褶皱带西南XX-XX一带,储油气层较多,XX隧道、XX隧道位于天然气构造区或侵染区为高瓦斯隧道,对施工影响极大。

其余11座隧道处于气田浸染区,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初步判断XX、XX隧道为低瓦斯隧道,其他隧道无瓦斯。

2.3 水文地质2.3.1 地表水隧区地表水主要为水库水和溪沟水,水塘、水田在隧区零星分布。

2.3.2 地下水类型测区地下水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即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

⑴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Q4dl+el、Q4dl+pl 、Q4c+dl 的粉质粘土和块石土等松散堆积层中,其富水性差,仅局部存在有上层滞水现象,孔隙水不发育。

⑵基岩孔隙裂隙水本区岩层砂泥岩互层、泥岩夹砂岩、浅部基岩风化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深部岩层裂隙不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岩孔裂隙中。

2.3.3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标段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埋置深度影响,中低风险水量不大;水样试验统计分析成果表明,多数地下水无侵蚀性。

2.3.4 隧道涌水量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在0-1139m3/d之间,雨季隧道最大涌水量按中低风险期1.5倍计算,故预计隧道雨季最大涌水量约为3600 m3/d(XX隧道)。

2.4 气象XX境内气候特点是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每年5月至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夏季易涝,春秋易旱,由于地形和季风风向的影响,各地气候存在明显差异,地势由低向高,降雨量逐渐减少,气温和蒸发量逐渐降低,区内夏秋炎热,冬春寒冷少雪,隧道沿线地区的气象参数见下表。

沿线主要地区的气象参数表2.5 地层岩性隧区内地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坡残积层(Q4dl+el )和坡洪积层(Q4dl+pl),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 。

岩性描述如下:<1-1>人工填土(粉质黏土) (Q4ml):色杂,硬塑,主要为粉质黏土,局部含泥砂岩碎块石,分布于公路、民房地基填方地段,属Ⅱ级普通土。

<1-3>人工填土 (Q4ml):紫红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有35%的砂岩、泥岩碎砾石、厚0~2m,Ⅱ级普通土。

<1-6>人工填土(Q4ml):杂色,松散至稍密,干燥~稍湿,以块石为主,空隙有粉质粘土及角砾等填充,厚约4~20m,分布于隧道出口段高速公路外侧斜坡,为XX高速公路开挖时弃土堆积体,堆积年限约10年,属Ⅳ级软石。

<3-2>松软土(Q4dl+pl):紫红色,软塑,含少量砂岩及泥岩角砾,主要分布于斜坡凹部或沟谷底部,厚2~6m,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3-3>粉质黏土(Q4dl+pl):褐色,褐灰色,硬塑状。

主要分布于斜坡凹部或沟谷底部,厚2~6m,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4-2>粉质黏土(Q4dl+el):紫红、黄灰色,硬塑状,含少量砂岩及泥岩角砾,分布于斜坡一带,中低风险厚0~2m,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9-1>砂岩、泥岩互层(J3p):以砂岩为主。

砂岩为长石石英砂岩,呈灰白、灰紫色,厚~巨厚层状,粉~细粒结构;泥岩为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巨厚层状构造。

强风化带W3厚3~5m, 属Ⅳ级软石, C组填料;以下为弱风化带W2,属Ⅳ级软石, C 组填料。

弱风化泥岩具遇水软化、失水崩解,暴露空气中易风化之特性,若作填料应及时施作。

<9-5>砂岩(J2sn):暗红色~灰白色岩,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硬质,中厚层状,钙泥胶结。

强风化带(W3)一般厚2~6m,属Ⅳ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带属B组填料。

<9-7>砂岩、泥岩互层(J2s):砂岩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粒结构;泥岩为暗紫、紫红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

强风化带(W3)厚1~4m,属于Ⅳ级软石,C组填料。

弱风化泥岩遇水软化、失水崩解,暴露空气中易风化之特性,若做填料应及时施作。

<9-9>泥岩夹砂岩 (J2s):紫红色,中厚层状,泥质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多呈碎块状,岩质软,手可掰断,遇水易崩解。

强风化带厚1~4m,属属于Ⅳ级软石,D组填料; 弱风化带属于Ⅳ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泥岩遇水软化、失水崩解,暴露空气中易风化之特性,若做填料应及时施作。

各隧道具体地层及岩性见下表。

2.6 工程重点、难点(1)XX隧道出口、XX隧道进出口、XX一号隧道进出口、XX二号隧道进出口有危岩,洞口刷坡施工前,危岩处理是施工重点。

(2)本标中低风险隧道均处于倾斜地层、砂泥岩互层,且埋深较浅,隧道施工中顺层偏压、坍塌是本标11座中低风险隧道安全控制的难点。

(3)XX隧道进口洞顶有房屋;XX隧道下穿下穿XX高速公路、XX西部工业园区綦齿园、XX桥河互通;XX隧道上方水田分布较多,DK52+460地表有水塘,DK52+153为明挖;房屋受损、地表建筑物沉降、水田水塘失水风险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