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基金的发展现状

我国基金的发展现状

我国基金的发展状况
基金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证券投资基金则是我国资本市场中最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投资基金可谓是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新兴产品。

证券投资基金是投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金融产品创新,也是一种金融制度创新。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真正发展是从1998年开始的,经历了14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改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促进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繁荣资本市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实行组合投资、专业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通过发行基金证券,集中投资者的资金,交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活动的基金。

在全球基金业风云变幻的今天,基金业弄潮于证券、产业、风险市场变革发展的大潮中,行业机构励精图治群雄逐鹿,基金业走到了国内产业和金融业开放的最前沿,投资基金业倍受全球瞩目。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中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被打上了高度投机的鲜明印记,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被认为是我国股市波动剧烈的主要原因。

借鉴国外成熟市场发展的经验,中国证监会于1997年11月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策略。

1998年4月7日,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我国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开始纳入正式的制度安排;2001年9月21日,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发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开始登上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舞台;2004年6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法》颁布实施,重点鼓励和扶持开放式基金发展的指导思想被确认为促进我国投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开始于1998年3月,从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起,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基金试点阶段、老基金清理规范阶段和市场化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各地已设立基金78个,基金类凭证47个,募资约为76 亿元,在证交所上市及联网交易的有27只。

虽然产品数量上不是很多,但是,这些基金占有的市值却不容忽视。

长期以来,我国基金业顺应资本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趋势,积极进取,加快发展,获得了长足进步。

证券投资基金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力量和广大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工具。

证券投资基金已是促进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加快市场发育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优化金融资源配
置,降低金融风险,完善金融体系的重要工具;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的制度保障。

所以,基金的状况能够对股市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近年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迅速,情况如下:
(一)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从1998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产生至今,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如表所示。

截至2007年1月12日,基金规模已增长到6631.86亿份,基金资产净值增长到9411.65亿元,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达到23.54%。

(二)基金销售异常火爆。

我国证券市场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持续牛市的行情引发了基金投资的热情持续高涨。

尤其是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证券投资基金的新发行量越来越大,新发周期越来越短,已从原来的一个月缩短到几天,甚至一天,国内基金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股票型基金的销售十分火爆,新发行的股票型基金通常一两天就能募集几十亿甚至数百亿,持续营销基金也得到热烈追捧。

这是我国基金行业发展9年来前所未有的盛况。

(三)基金收益迅速增加。

2006年以来上证指数大涨,作为当今A股市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的基金收获颇丰。

据统计,中国开放式股票型、混合进取型基金全年累计涨幅为130.54%和124.74%,封闭式基金的平均市场回报率达到147.48%。

(四)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市值所占比例上升。

从1998年6月30日开始至2011年底,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占股票市场流通市值比例从1.00%提高到超过20%,作为我国金融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基金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量。

同时,它已经初步显示出有助于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改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市场投资理念、抑制投机气氛、改善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及有助于促进投资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工具多元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现状透漏着它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基金规模偏小,缺乏机构投资者。

基金的规模大小包含三个意思:一是投资基金的资产总额;二是单个基金的融资量;三是单位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数量。

我国目前基金总资产净值为847.35亿元,而在基金业发达的美国共同基金的资产为6.8亿美元,是美国金融市场上的第一大金融中介。

基金资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基金在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力,规模偏小将使基金难以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

根据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规模占股市流通股总市值比率为33%时,才能发挥良好作用,而我国目前7%的比率还远未达到这个要求。

(二)以封闭式为主的基金类型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基金管理公司的代理风险。

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投资基金的代理人在基金的运行发展中地位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的各家基金管理公司侵害投资者利益,沉淀基金资产的现象十分普遍,主要原因是基金封闭的投资基金无法对管理者形成有效的约束与激励。

目前世界上基金业发达的国家都以开放式基金为发展主流,美国开放式基金占到了基金总额的93.95%,英国为76.6%,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封闭式基金的不足和开放式基金的优势。

(三)基金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独立性差。

由于我国现行法规的条件限制,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均为有一定资本实力的证券公司,这一方面也考虑了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和公司的资金要求,但同时导致了基金管理公司组织制度的重大缺陷。

根据日本经济学家奥村拓的研究,控股股东的权利放大会引起公司内在结构与公司基本形式相比产生较大的偏离,表现在投资基金上即基金管理公司原来代人理财的形式偏化为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机构。

造成了基金管理公司“控股型”的股权机构,从而减弱了独立性,不利于基金管理公司成为真正的利益独立体,严重制约了我国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信息披露及外部监管力度不大。

在初期,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基本上按要求进行较透明的披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公司披露的时间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空,并且存在严重的信息误导。

与此同时,证监会往往无法深入到基金的具体运作细节进行实质性监督,法规条例的不完善也让基金有“对策”作用,因此这种信息披露已经不能对基金管理公司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五)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单一,制约证券投资基金的选择
国外的基金品种繁多,大体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还很不发达,证券投资基金可选择的对象只有股票、国债等几种金融产品,基金管理人难以进行组合投资来发挥基金规避风险的作用。

虽然几乎每家基金各自宣称自己有独特的投资风格,但按照规定只能进行股票和债券的混合投资。

在投资行业选择上也越来越出现趋同现象,多集中于电子通讯科技产业。

基金投资结构的趋同,造成投资者可选择投资的基金数目下降,长期以往,整个基金市场的吸引力会减弱,影响我国基金业的发展。

(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差以及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方式制约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上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缺乏盈利能力,不具有投资价值,这使得拥有巨额
资金的基金只能选择数量有限的少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从而导致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组合雷同,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的投资理念受到严重扭曲,无形中加剧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整体风险。

另外,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资本利得而不是红利,从而使得我国基金管理人在选择股票时集中于能获得资本利得的股票,这类股票通常价格波动幅度大,风险高于取得股利为主的股票,这样就加大了基金的风险。

(七)市场缺乏有效的避险保值手段,证券投资基金无法规避风险。

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上缺少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在当前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不能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反向操作来对冲证券市场中的系统风险,这严重制约了基金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

一旦影响证券市场的利率、货币供给等外部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市场行情下跌,基金所持有的资产必然随之缩减,使基金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