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业概况中国基金业起始于1991年,发行规模达6930万元的珠信基金成为国内发行时间最早的基金。
而真正的规范和发展则是在中国证监会于1997年11月14日正式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之后,1998年3月6日成立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标志着中国基金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年的发展历程,从微弱之势到日渐强大,然而,现在的基金行业不仅面临着基金规模停滞的困难,也承受着客户流失的压力。
这种情况给整个基金行业带来挑战,也给券商代销带来了困惑。
一、基金现状(一)今年9月公募、私募募集情况据WIND资讯显示,公募、私募基金9月份发行携手走进寒冬:私募基金平均每只产品首募资金仅4500万元,平均发行规模创66个月新低。
与8月份7169.69万元的平均募集规模相比下降37.24%;公募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为9.54亿元,与上半年16.64亿元的平均募资规模相比直落四成。
而上半年,共有110只基金设立,共募集资金1836.33亿元,平均首募规模为16.64亿元。
显然,9月份公募基金首募平均规模与上半年水平相比下降40%以上。
另有一些基金为能成立,不得不延长募集期,今年以来延长募集期的新基金有10只。
(二)基金现有规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部基金总资产规模为23319.07亿元;而在2010年下半年,行业总资产规模为24972.49亿元。
这半年间,公募基金产品总数从704只增至了逾810只,行业总资产规模却只减不增,就连全部基金的总份额也没有增长,都维持在24200多亿份。
截止2011年6月30日,全国52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私募证券基金产品达1593支,总规模达1420亿元,比2010年新增约220亿元;新发行351支产品,规模300亿元左右。
由今年的总发行规模和新增资金的差额可以推算,今年私募净流出的规模在80亿元左右,流出的原因主要是亏损、赎回和清算。
二、各类基金产品规模收益情况按是否公开募集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这个板块主要从以上两个种类进行阐述,内容主要包括基金产品规模、收益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的规模排名情况,在数据允许的情况下,对不同基金产品做浅度比较。
(一)公募基金(1)基金产品规模根据证监会规定相关的基金分类标准,可以将基金种类分为股票基金(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和特殊策略股票型基金)、债券基金(标准债券型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和特殊策略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混合基金(偏股型基金、股债平衡型基金、偏债型基金、保本型基金和特殊策略混合型基金)。
数据来源:Wind资讯截至2011年9月27日股票基金据WIND数据,截至2011年9月27日,股票型基金共有419只,份额计12705.97亿份,占总份额24830.90亿份的51.17%。
偏股型混合型基金有130只,份额占比19.62%。
债券型基金QDII基金QFII基金(2)基金产品收益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均比较弱的2011年上半年,基金整体亏损1254亿元,已经披露半年报的保本型基金实现盈利0.11亿元,货币市场基金实现盈利25.24亿元;已经披露上半年亏损大户是股票型基金,亏损额达789.45亿元。
169只混合型基金全军覆没,亏损478.55亿元,华富竞争力优选、华商动态和华富策略精选分别以21.34%、20.67%和20.19%的大幅亏损垫底。
表现稍强的是债券型基金,然而大多数债券型基金业出现亏损,亏损额达6.01亿元。
在186只债券型基金产品中,有37只获得了正收益,其中,表现最佳的三只产品中银稳健增利、富国汇利分级和华安稳固依次录得2.55%、2.41%和2.10%的正收益。
QDII基金上半年也亏损了5.66亿元,另有数据显示,QFII中国A股基金今年以来的累计业绩也达到了-7.21%的水平,这个数字略低于中国内地股票型基金。
数据来源:各大财经网站截至2011年6月30日(3)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从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排名来看,七成基金公司排名较去年年底有所变动,不过变动并不剧烈。
以下是截至2011年9月27日基金公司资产合计前30的排名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截至2011年9月30日(二)私募基金私募按投资标的分主要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经阳光化后又叫做阳光私募(投资于股票,如股胜资产管理公司,赤子之心、武当资产、星石等资产管理公司),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目前较少,如星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即PE,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以IPO为目的,如鼎辉,弘毅、KKR、高盛、凯雷、汉红)、私募风险投资基金(即VC,风险大,如联想投资、软银、IDG)。
(1)私募基金规模情况阳光私募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截止2011年6月30日,全国52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私募证券基金产品达1593支,总规模达1420亿元,比2010年新增约220亿元;新发行351支产品,规模300亿元左右。
由今年的总发行规模和新增资金的差额可以推算,今年私募净流出的规模在80亿元左右,流出的原因主要是亏损、赎回和清算。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截至2011年8月底,今年亚洲私募股权市场已募集到302亿美元的资金,相当于同比增长16.3%。
其中,今年以来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额已经达到152亿美元,势必将会超过去年的总额,而退出规模预计将首次突破100亿美元。
随着政策允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可以向私募股权融资和投资领域拓展业务,加上外国竞争者发起人民币计价基金与本地基金管理公司展开更为有效的竞争,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亚洲风险投资期刊》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今年迄今已经募集到的资金占亚洲总额的68.7%,市场份额出现过去5年来最大的年增长幅度。
(2)私募基金收益情况阳光私募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905支非结构化私募证券产品(仅包括通过信托平台发售,管理人为投资管理公司、投资顾问公司、信托公司的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6.24%,而同期股票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为-8.03%,私募基金跑赢公募1.79%,但跑输大盘3.55%。
在这905个产品中,今年以来能实现正收益的产品仅有182支,占20.11%,近八成私募是粒米无收,处于亏损状态。
从上图可以看到,收益率10%以上的基金凤毛麟角,只有18支,占1.99%,而亏损幅度在10%以上的则有261支,占28.84%,两极分化相当严重,过半私募基金的亏损幅度在0-10%之间,与平均水平接近。
垫底的产品是深国投·时策1期,亏损40.94%,与第一名业绩相差77.85%。
明星私募如新价值的罗伟广、世通的常士衫、尚雅的石波、从容的吕俊等,均排在垫底的位置。
(3)投资顾问规模全国范围内发行了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的520家投资顾问,按照管理规模与管理产品数量,我们将这520家投资顾问分为5个梯队,分布情况如下图:图表:投资顾问梯队规模及管理规模统计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截至2011-6-30其中,第一梯队包括重阳、泽熙、凯石、朱雀等11家管理资产规模在30个亿以上的大型私募基金公司,整体规模约488亿,加上第二梯队19家投顾的资产管理规模,第一、二2个梯队30家公司的管理规模合计占到了私募基金行业整体规模的57.24%,而其他三个梯队合计490家私募基金的规模总和仅占到行业总规模的42.7%,私募行业初现“二八现象”。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1年9月30日,投资顾问管理产品数量及规模情况如下表;(三)其他产品(券商理财产品[集合、定向]、一对一、一对多)(1)规模情况券商理财产品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截至6月7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为223只,其中非限定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为187只;限定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为36只。
2011年至今成立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有31只,其中非限定型29只。
今年成立的限定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总共2只。
它们分别为国泰君安的君享稳健以及长江证券的超越理财可转债。
TOT基金2010年,有关机构纷纷加入TOT产品开发和销售的阵营。
2011年以来,TOT产品依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已有多家银行、信托公司、券商和其他机构充当投资顾问主导发行了TOT 产品,信托占比50%、银行占比3.85%、券商占比13.46%、其他机构占比32.69%。
截至2011年6月,运行中TOT产品已有53只。
(2)收益情况非限定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TOT、公募一对多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了非限定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TOT、公募一对多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
今年以来,54支非限定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7.53%,28支一对多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7.01%,TOT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6.73%。
海外对冲基金2011整个上半年,18只中国海外对冲基金中获得正收益的仅有8只,占44.44%。
有10只基金亏损,亏损超过3%的有8只,其中亏损最多的中国龙动力净值下跌近11%。
所有18只产品上半年平均业绩回报为0.66%,三、基金销售渠道分析银行凭借众多网点、传统客户资源与资金支付清算的天然优势,在基金销售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令直销与券商渠道相形见绌,尚未成长起来的第三方销售机构更是望尘莫及。
在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0年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情况分析》中统计:2010年,开放式基金总销售金额为16436.89亿元,其中银行渠道占比为58.07%,直销渠道占比为34.58%,券商渠道占比为7.36%。
(二)各代销渠道争相创新尾随佣金占比增1个百分点在基金快速扩容、渠道越来越拥挤的情况下,尾随佣金水涨船高,这一趋势在今年上半年尤为明显。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基金支付的客户维护费为23.8亿元,占管理费的比例为16.68%,较2010年中期上升了1.03个百分点。
在基金的2009年年报、2010年半年报、2010年年报、2011年半年报中,尾随佣金占管理费的比例分别为15.26%、15.65%、15.92%、16.68%,上升轨迹相当清晰。
就各基金公司而言,在有可比数据的60家公司中,42家公司的上半年尾随佣金占管理费的比例同比上升。
上升最快的三家公司分别同比上升18.02、9.37、7.04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大型基金公司尾随佣金占比上升较慢,在二季度末管理资产净值排名前十名的基金公司中,5家尾随佣金占比的上升幅度在1个百分点以内,4家在1到2个百分点之间,而富国基金的尾随佣金占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上半年的尾随佣金占比为34.41%,仅次于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34.85%的水平。
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透露,通常银行有一个评估系统,会根据基金公司规模、业绩以及对银行客户经理的服务等给基金公司打分,再据此确定尾随佣金比例。
他指出,大型基金公司通常会因为规模大而被收取较低比例的尾随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