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美与欢乐美》【课程题目】:第二单元第二节:崇高美与欢乐美【课程类型】:鉴赏课【教学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崇高美的范畴,哪些音乐作品具有欢乐美的意境。
2.通过听辨不同的演唱形式,分析不同的音乐要素,注重不同的音乐主题,判断音乐作品具体归属于哪一种音乐美得范畴。
3.通过欣赏体验,比较、讨论“崇高美为什么比优美更壮丽,比壮丽更深刻、更富于哲理”。
【教学内容】崇高美:《祖国颂》、《英雄赞歌》、《龙华祭》欢乐美:《祝酒歌》、《举杯吧,朋友》、《赛龙夺锦》【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区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崇高美,那些音乐作品属于欢乐美的范畴。
难点:从音乐本体的角度,体验、比较、判断作品音乐美得范畴,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感悟水平。
【教学方法】方法:视听、讲授、对比、讨论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舞蹈视频《中国妈妈》,这段舞蹈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播放舞蹈视频,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二)新课讲授:1.朗诵下面文字太阳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
河流停止了咆哮,山岳敞开了胸怀。
啊!鸟在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思考:这几句诗给你是怎样的感受?它通常是象征什么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为这段词谱曲的歌曲《祖国颂》)2.欣赏歌曲《祖国颂》播放:领唱、合唱《祖国颂》,思考下列问题:(1)师:同学们聆听后有什么感受?生:朗诵的文字加上音乐后变得非常壮观、气势磅礴等。
(2)师:这首声乐作品中属于哪一种演唱形式?生:领唱、合唱(3)师:歌曲中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生:男高音演唱部分、女高音演唱部分(4)师: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生:男低音、女低音、女高音声部的节奏密集、紧凑,男低音、女低音、男高音声部的旋律线平直,同音重复。
(过渡语:通过聆听,大家感受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这些都是音乐美学中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今天,我们欣赏的《祖国颂》就是音乐崇高美的一般表现形式。
)2.音乐知识音乐的崇高美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雄伟、更深刻、更富于理想性。
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是美的最高阶段,也能够说是美的最高形式。
也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色彩的伟大的美。
一般表现形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颂歌。
3.内容介绍《祖国颂》是词曲作者于1957年冬为彩色宽银幕文献记录片《祖国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插曲之一。
影片于1958年元旦放映后,此曲便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祖国颂》是一部单乐章的混声合唱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
4.分段鉴赏(1)第一部分,采用领唱、合唱的形式,单三部曲式结构。
A段,男高音和女高音分别用纯净明亮的音色,徐缓而舒展地唱出“太阳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的歌词,合唱队则用相同的、紧凑的节奏加以呼应和衬托,生动地描绘出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图景。
女高男高B段采用复调的混声四部合唱为诗朗诵配乐,具有秦腔特色的旋律更加深了宏伟感人的气氛。
C段用朗诵词配上2/4拍子的曲调,唱出“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的动人诗句,音调欢快活跃,富于勃勃生机。
(2)第二部分,一个单乐段的分节歌,采用领唱加合唱的演唱形式。
在一段间奏后,歌曲先后由女高音、男高音领唱,其旋律曲调优美、深情,描绘出来了祖国大江南北、塞外边疆的丰收气象:继而加入合唱,激动而坚定,进一步向人们展示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塞外边疆的一派丰收景象。
(3)第三部分,略去朗诵段的第—部分的再现。
前半部分跳跃欢快的节奏,使旋律更加宽广、豪放,后半部分则更为庄严,洋溢着自豪感,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展示了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和人民豪迈的气概。
(过渡语:音乐的崇高美不但能够用来表现磅礴宏伟的气势、汹涌澎湃的激情、高昂激越发热格调,还能够表现例外一种形式:虔敬、轻柔、真诚的赞美与由衷的倾诉。
)5.欣赏歌曲《圣母颂》1825年舒伯特采用英国历史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所作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是舒伯特的代表作。
歌曲在分解和弦的伴奏下以平稳的旋律为起点,通过浪漫主义音乐常用的种种手法,描绘了一个纯洁的少女真诚地祈求圣母玛利亚赐予心灵抚慰的情景同时,我们还能够从这首小曲里,感受到作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所体验到的痛苦和哀怨、幸福和希望。
(过渡语:同学们感受到了《祖国颂》的气势,体会了《圣母颂》由衷的倾诉,对“音乐崇高美”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体会一下音乐美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它的旋律欢乐流畅、节奏活泼跌宕,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歌曲。
)6.欣赏歌曲《祝酒歌》(1)内容介绍:《祝酒歌》由施光南作曲,创作于1976年。
正值中国人民刚刚摆脱十年浩劫的年代。
歌词选择了1976年胜利的十月举杯欢庆的场面,曲调吸收了维吾尔族手鼓和汉族锣鼓点的节奏,热烈奔放,它有机地融合了新疆、西藏及江南民歌等风格各异的音调,生动地表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十年动乱结束时的欢乐喜悦心情。
这首歌采用b B大调,2/4拍子,为复二部曲式结构。
(2)分段欣赏:歌曲前面有八小节的引子。
它吸取了我国北方民间吹打乐中常用的喜庆锣鼓点的节奏型,欢快、跳跃,概括了全曲的基本情绪:第一乐段是以后半拍起唱,在中低音区实行,以优美、舒畅的旋律开始的,具有新疆歌舞音乐的特点;接着,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发展变化。
它有机地揉进了江南民歌的曲调,使情绪逐渐昂扬、兴奋起来;第三乐句则通过节奏的紧缩,增加了动力,使第四乐句在情绪上显得格外舒展、深沉。
第二乐段出现了对比性的衬腔,节奏从前面的引子中脱胎而来。
它欢快、跳跃,活跃了歌曲的情绪;这个欢快的舞曲性旋律,把情绪推到第一个高潮。
随后,又出现具有西藏民歌风格的爽朗豪放的旋律。
显然,这个曲调是从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衍变而来。
以上风格各异的旋律,经作者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抒发了各族人民喜庆胜利的欢乐情绪。
最后,歌曲提升八度再现了衬腔的旋律,接着又用扩展的手法将节奏拉宽,以级进上行的旋律,推出全曲的高潮,歌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3)完整地欣赏李光曦演唱的歌曲,并请学生随音乐哼唱,再次体会欢乐美的韵味。
(过渡语: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人们为祖国的腾飞而感到自豪,朋友举杯相邀,共祝祖国繁荣昌盛,共祝朋友天长地久。
)7.欣赏歌曲《举杯吧,朋友》由教师演唱《举杯吧,朋友》。
让同学感受音乐的风格,以及旋律和节奏的特点。
(教师自己演唱,给学生一种亲近感,易于接受)8. 音乐知识音乐的欢乐美往往通过欢快流畅的旋律,活泼跌宕的节奏,明亮的大调性,轻盈的和声以及较快的速度等手法来加以表现。
(三)讨论分析1.播放两组图片,请同学们选择相匹配的两段音频。
《赛龙夺锦》《龙华祭》2.欣赏作曲家创作的弦乐合奏曲《龙华祭》和乐曲《赛龙夺锦》体会作品的风格。
思考下列问题:(1)师:《龙华祭》属于音乐美范畴中的哪一种美?生:崇高美(2)师:作曲家在《龙华祭》中如何来体现崇高美?乐曲开始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生:乐曲开始是由低音提琴、大提琴来演奏,旋律深沉凝重,仿佛人们在追思英烈们崇高的精神品格来表现崇高美。
师:音乐的崇高美总是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不同的对象相联系。
音乐所表达的主题立意较之壮美更深刻、更具有哲理性。
(3)师:第二幅图片描绘了什么场景?《赛龙夺锦》为何采用明快、热烈的旋律?生:图片为民间欢度端午节时龙舟竞渡的情景。
《赛龙夺锦》采用明快、热烈的旋律是为了表现了人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进而体现欢乐美。
(4)师:《赛龙夺锦》乐曲开始由什么乐器演奏,该乐器属于哪种类型的乐器?生:唢呐,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
师: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称作碗的喇叭口。
常用在民间婚丧嫁娶,操办红白喜事的仪式上。
老百姓有句俗话:婚事乃人生之大事,该喜该贺,即便是白事也要权当红事办,热闹气氛不能少。
所以,当年的唢呐匠、鼓乐手十分走俏吃香。
现当代,在民族管弦乐队中,担负起类似交响乐团中铜管乐的角色,多用于雄壮需要气势的曲段。
但唢呐特殊的音色及丰富的表现力,相较于在乐团中合奏,更适合于独奏。
如代表性曲目:《百鸟朝凤》、《一枝花》等。
(过渡语:刚才你作为作曲家时,并没有考虑到用民族乐器吧!作为一个作曲家,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灵活的使用。
所以,希望同学们平时要多听音乐,这样才能分析音乐、理解音乐、去创作音乐。
)(四)对比概括1.请同学们聆听下面音乐片段,选择对应音乐美的范畴。
《战争安魂曲》优美《春节序曲》壮美《加勒比海盗》(电影插曲)崇高美《我心永恒》欢快美2.复习巩固对崇高美、欢乐美以及优美、壮美的了解概括。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崇高美与欢乐美。
崇高美通常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
欢乐美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形态之一,它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充分感受美、欣赏美、拥抱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