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
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
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
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
潜能。

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
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
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

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
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
力。

1十几减9 3课时
2十几减8、7、6 4课时
3十几减5、4、3、2 2课时
4综合应用 4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十几减9
教材第10页的内容。

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

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若干、小棒3捆。

口算。

9+2=9+4=9+8=9+7=
1.课件显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气球图。

老师提问:小丑带了许多气球,数一数有几个。

过了一会儿,小丑卖了一些气球(课件动态显示),并问:卖了几个?课件显示文字: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这时课件显示:还有几个?
(通过观察感知,解决问题)
(1)还有几个气球?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2)小组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5-9=。

(3)15减9该怎样计算呢?摆一摆,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看哪个同学能想出不同的方法。

老师巡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