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EHS事故报告/ 调查编号: 版本:2.0 第 1 页共 3页员工工伤事故调查表一:基本情况: 1事故类别:[ ]微伤 [ ]轻伤 [ ]重伤 [ ]死亡 [ ]火灾或爆炸 [ ]职业病[ ]化学品泄漏或释放 [ ]其他2受伤员工基本信息姓名:文化程度:性别:年龄:部门:岗位或工种:入职日期:本岗位工作时间:事故基本信息发生日期: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故过程说明:3由事故引起的受伤类型:( 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2.01 电伤 [ ]2.04 辐射损伤 [ ]2.07 化学性灼伤 [ ]2.10 切断伤 [ ]2.02 挫伤、轧伤、压伤 [ ]2.05割伤、擦伤、刺伤 [ ]2.08 撕脱伤 [ ]2.11 冻伤 [ ] 2.03倒塌压埋伤 [ ] 2.06 骨折 [ ] 2.09 扭伤 [ ] 2.12 烧伤 [ ]2.13烫伤 [ ]2.14中暑 [ ] 2.15 冲击伤 [ ]2.16 生物致伤 [ ]2.17 多伤害 [ ] 2.18 中毒4受伤部位: ( 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 ]1.01 颅脑 [ ]1.02 面颌部 [ ]1.03 眼部 [ ]1.04 鼻 [ ]1.05 耳 [ ]1.06 口 [ ]1.07 颈部 [ ]1.08 胸部 [ ]1.09 腹部 [ ]1.10 腰部 [ ]1.11 脊柱 [ ]1.12 上肢 [ ]1.13 腕及手 [ ]1.14 下肢 [ ]1.15 踝及脚 5医疗部门诊断意见6误工天数: 天医疗费:人民币RMB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EHS事故报告/ 调查编号: 版本:2.0 第 2 页共 3页二岗位/ 任务:1事故发生时员工正在进行的岗位工作/任务:正常的岗位活动? [ ] 否[ ] 是员工在本岗位工作时间: [ ] 1-5月 [ ] 5月-5年 [ ] 5年-20年 [ ] >20年员工正在使用的设备:员工在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2直接原因:(依据 GB 6442-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⑴不安全行为:[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 ]使用不安全设备 [ ]手代替工具操作[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 [ ]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削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吊车吊钩) [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 [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接、清扫等工作忽视其使用 [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 ]不安全装束 [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⑵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无防护 [ ]防护不当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 ]强度不够[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 ]维修、调整不良⑶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 ]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照明光线不良 [ ]通风不良[ ]作业场所狭窄 [ ]作业场所杂乱[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 ]地面滑 [ ]贮存方法不安全 [ ]环境温度、适度不当 3 间接原因:[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 [ ]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 ]劳动组织不合理; [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 ]其它。

EHS事故报告/ 调查编号: 版本:2.0 第 3 页共 3页三原因综合分析:四责任分析及认定:五整改措施及建议:六参与调查人员: 签名:七责任部门意见:签名:日期:八人力资源部意见:签名:日期:九生产调度部(安全)意见:十工会意见:十一主管领导意见: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签名:日期:事故调查与处理程序2009-08-19 14:20:40 作者:来源:评论:0点击:1.0 目的:为了建立一个高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准确地处理公司内部发生的事故,做到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找出事故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进而预防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程序2.0 适用范围:公司范围内的事故调查、报告与处理工作3.0 职责3.1 事故单位:配合事故调查小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分析,矫正预防措施的提出3.2 员工代表:负责事故争议调解,参与事故调查3.3 人力资源/行政部:组织事故原因调查,事故统计分析,提报管理评审;协助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进行调查取证;事故调查处理资料的保管3.4 虚惊事件由各产生单位进行登记,EHS小组汇总4.0 引用标准GB/T28001-2001 4.5.2 a5.0 定义5.1 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5.2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5.3 轻伤: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失,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5.4 重伤: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5.5 死亡事故:有人员死亡事故5.6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事故5.7 轻微事故: 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5.8 一般事故: 指一次造成重伤1到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5.9 重大事故: 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5.10 特大事故: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5.11 虚惊事件:其结果未造成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6.0 程序6.1 事故分类:按事故性质分为:6.1.1 工伤事故: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6.1.2 交通事故: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6.1.3 火灾事故:火险、一般火灾、重大火灾、特大火灾6.2 事故报告6.2.1 发现事故立即报告6.2.2 事故报告流程:负伤者或发现人→部门主管→人力资源/行政部(特殊情况可越级报告)→高层管理者6.3 报告要求6.3.1 轻伤事故、重伤事故:车间组长应立即报告各车间主管或该岗位的负责人,由部门主管上报给人力资源/行政部,必要时,人力资源/行政部报于公司高层6.3.2 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相关部门;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员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6.3.3 发生死亡事故,除按上述要求进行报告外,人力资源/行政部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劳动部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报告6.3.4 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在报告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6.3.5 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并按照《紧急联络单》联系消防应急小组;6.3.6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应立即报警并通知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向人力资源/行政部报告,人力资源/行政部负责人及时通知保险机构和公司高层6.3.7 当公司职工确认患有职业病后,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执行6.4 事故调查6.4.1 调查组成员要求6.4.1.1与所发生事故无直接利害关系6.4.1.2公司内部调查组成员可包括但不限于:管理者代表、人力资源/行政部、员工代表、事故部门负责人、EHS小组核心成员6.4.2 轻伤事故、重伤事故由公司人力资源/行政部组织调查组成员进行调查6.4.3 死亡事故由人力资源/行政部组织公司内部调查组成员协助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厂内调查组成员注意保护事故现场,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以防止事故扩大。

重大伤亡事故,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发布,91年2月22日)进行调查6.4.4 非伤亡的重大、特大事故由人力资源/行政部组织厂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在10日内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6.4.5 职业病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进行调查6.5 事故调查明确事项6.5.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害人数、受伤部位、受伤程度6.5.2 察看事故现场6.5.3 了解事故发生前的生产任务、员工分工、操作方法、工艺、设备状况、有关安全措施等6.5.4 查阅有关生产、工艺、设备、安全等规章制度和有关会议纪录6.5.5 获取事故现场人员的书面材料及有关人员的书面旁证材料6.5.6 对事故责任者逐个提出处理意见6.5.7 在事故调查中,要分清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6.5.8 责任事故:指因有关员工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

如属于设计工艺、施工、制造、安装、检修等有错误或缺陷而发生的事故,则应追究上述有关员工的责任;如属管理制度不健全、劳动组织不合理等造成的事故,则主要追究领导的责任6.5.9 非责任事故:指由于自然界的因素而造成不可避免的事故,或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测的事故6.6 事故处理6.6.1 事故原因调查清楚后,要迅速制订防范措施,或改进措施,逐条指定专人负责实施,限期完成6.6.2 重伤、死亡事故自发生之日起十五天内,事故调查组应填写《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公司人力资源/行政部及公司高层。

经审阅后,于事故发生后二十天内上报给上级主管单位和省、市有关单位。

6.6.3 事故处理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进行,防止类似事故发生6.6.4 供应商的员工在参加本公司的生产(工作)时,发生伤亡事故,由人力资源/行政部通知供应商,由供应商派人员参与本公司调查组6.6.5 凡外单位在我公司承包工程项目,我公司有关单位在与之签订合同时,应在合同中明确注明这些单位人员在合同有效期内所发生的工伤事故处理方法,具体按照合约执行6.6.6 对职业病患者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6.7 工伤保险6.7.1 公司为职工交纳工伤保险,事故发生后由人力资源/行政部办理工伤事故的保险的手续6.7.2 当发生职业病时人力资源/行政部负责填写《职业病报告卡》并向主管机关进行申报登记6.8 虚惊事件调查与处理6.8.1 虚惊事件由各部门独自进行调查,并登记于《虚惊事件统计分析表》6.8.2 各部门主管应对本部门发生的虚惊事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件6.8.3 每月月末由各部门主管将登记好的《虚惊事件统计分析表》发给EHS小组,在EHS 小组会议上检讨6.9 事故处理调查所有资料由人力资源/行政部保管,并提交管理评审,作为管理评审输入项之一6.10 事故调查与处理流程——见附件一7.0 相关文件7.1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WISC-EHSP-097.2 《紧急联络单》WISC-WI-EHS-0137.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WISC-WI-EHS-0048.0 记录8.1 《职业病报告卡》8.2 《事故调查报告》WISC-QR-EHS-0098.3 《虚惊事故统计分析表》WISC-QR-EHS-017 附件一:事故调查与处理流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