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港口通过能力计算

港口通过能力计算

港口通过能力计算
一、港口通过能力的概念
港口通过能力是指港口在一定时期(年、月、日)内,在一定的技术装备和劳动组织条件下,所能装卸货物的最大数量。

港口通过能力可分为理论通过能力、营运通过能力和后备通过能力。

港口理论通过能力也就是港口饱和通过能力或最大通过能力。

它是港口本身所固有的生产能力,不考虑港口生产经营经济效益时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

其定义是:港口在一定时期(通常一年)内,在既定的港口设施、劳动力和生产组织与管理水平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港口各生产要素所能装卸的—定结构的货物的自然吨数。

理论通过能力由营运通过能力和后备能力两部分所组成。

港口营运通过能力也就是港口的实际通过能力,它是港口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综合平衡的、依据。

其定义是: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在既定的港口设施、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组织与管理水平的条件下,港口各生产要素在得到合理利用时所能装卸的一定结构的货物的自然吨数。

所谓“合理利用”是指在经济效益最好时的利用程度。

港口营运通过能力与理论通过能力的区别在于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不同
后备通过能力则是应付运输工具或货物密集到港时所需要的那部分生产能力,在非高峰时则以闲置状态存在。

在理论通过能力一定时,扩大后备通过能力,就是压缩营运通过能力,这样可以缩短船舶排队时间,但会提高港口成本;反之,虽然可以降低港口企业成本,
提高其经济效益,但却会延长船舶在港排队时间,增加货主和船东负担。

因此,当理论通过能力为一定时,生产任务不同,经济效益也不同。

因此,不同的后备通过能力,经济效益不同。

二、影响港口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货类
货类对通过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种类的货物及其特性,包括货物批量、包装形式、单件重量、运输形式(如散装、包装等)、在流向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等,对装卸工艺和装卸条件的要求不同,港口生产作业的复杂程度不同,对港口生产资源的占用也不同。

(二)港口总体布局和码头专业化程度
港口的总体布局主要是指港口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规模与结构关系,包括码头岸线的布置形式、港池尺寸、陆域面积、水域面积、库场与码头泊位的相对位置、装卸工艺系统、作业区的划分以及港内交通线路的布置等。

港口总体布局关系到装卸效率和泊位生产能力,并直接影响到港口的通过能力。

同类货物,吞吐量规模越大,码头的专业化程度越高,通过能力越大。

(三)港口设施与设备的先进性
港口的设施和设备是港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码头、泊位、仓库、堆场、装卸机械、锚地、港池、进港航道等。

其技术性能的先进性、数量的多少、技术状态及其完好程度等,均直接影响港口生产系统各环节的能力大小,并决定港口的通过能力。

(四)运输工具的性能、尺度和作业条件
船舶的主要尺度、载重量、舱口数、各船舱载货的不平衡程度,船舱结构、舱口面积及其与船舱面积之比,船上装卸设备的类型、数量、起重量与速度,车辆的车型、载重量、长度以及车辆来港后的管理方式等,都决定装卸效率,影响港口通过能力。

(五)装卸工人及装卸司机的数量和素质
直接参加装卸劳动的装卸工人和装卸机械司机,在生产中起着主导作用。

他们的作用通过设备在时间上的利用程度以及装卸效率的高低体现出来。

因此他们的技术水平、数量、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以及劳动组织形式都会直接影响到通过能力。

(六)港口自然条件
风、雨、雾、雪、气温、水位和潮汐等自然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港口工作的时间和营运期的长短,并对船舶靠泊作业、作业条件和作业时间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装卸效率和港口通过能力。

(七)企业领导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
企业领导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决定着生产组织的合理与否,并关系到港口技术设备能否发挥其效能和劳动力能否合理安排,同时也关系到装卸生产各环节的衔接和协调。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港口通过能力。

(八)其他
港口的作业班次、港口内外协作的好坏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装卸作业的时间和装卸效率,也会影响到港口通过能力。

三、港口通过能力的计算步骤
(一)选择计算公式
对计算公式的基本要求是,既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各项影响因素,又能利用港口已有的统计资料进行尽可能简便的计算,还要便于分析,以找出提高通过能力的措施。

(二)收集原始材料
1.港口平面图;
2.港口装卸搬运设备的类型、技术参数、技术状况、数量等;
3.仓库(堆场)的类型、主要尺寸,技术状况、专业化情况,一次堆存能力,货物平均保管期,每平方米货物堆存技术定额及库场堆存面积利用率等;
4.码头和作业区的分工及专业化的情况;
5.车、船装卸工艺及有关装卸的作业技术定额;
6.车、船主要参数,作业条件及技术性能等;
7.近期内港口营运统计报表,了解历来的货物装卸量及效率、主要指标的水平等;
8.港口年工作天数,营运期,作业制度(班次、班制小时),港口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
9.水文气象等影响港口作业时间和效率的自然条件。

(三)确定参数的数值
确定参数时,应尽量使之反映客观实际。

可以通过对历年数据的
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参数值。

(四)计算各主要环节的通过能力
一般应计算泊位通过能力、库场(仓库)堆存能力、铁路装卸线通过能力、机械装卸能力以及工人装卸能力。

(五)确定港口综合通过能力
通过对各主要环节的能力进行分析和平衡后确定港口综合通过能力。

一般把泊位系统看成一个由泊位、库场、装卸线三个子系统串联而成的综合系统,而一个港口装卸企业的生产系统则是由若干个泊位系统并联而成的。

(二)库场通过能力(库场堆存能力)
库场通过能力,即在一定时期内,库场可能堆存货物的最大数量。

它是港口通过能力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三)铁路装卸线通过能力
铁路装卸线通过能力,是指港口铁路装卸线在一定时间内(年、月)所具有的装卸货物的能力。

(四)机械装卸能力
机械装卸能力,是指港口各类机械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最大装卸货物的数量。

(五)工人装卸能力
五、港口通过能力的确定
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是最小环节的能力。

(一)各环节通过能力的换算
1.泊位通过能力的换算
前述公式计算出来的泊位装卸能力是泊位装卸船舶的能力。

把它换算成装卸自然吨要经过
两次变换。

2.库场堆存能力的换算
3.铁路装卸线装卸能力的换算
4.装卸工人装卸能力的换算
5.流动装卸机械起运能力的换算
(二)确定综合通过能力
各主要环节能力换算后,可以通过对各主要环节能力的比较和平衡确定港口的综合通过能力。

六、提高港口通过能力的途径
提高港口通过能力的措施可以分为扩大外延和增加内涵两大类。

前者包括增建具有先进水平的码头泊位和库场、增加先进的装卸设备数量、扩大和加速港口基本建设等。

后者包括加强生产组织、提高管理水平、充分调动职工和有关单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项设施和设备的生产能力等。

挖掘企业潜力是一项经常性的措施,也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措施,在港口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内涵提高港口通过能力的主要途径有:
(一)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素质
只有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素质,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技术水
平,提高生产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港口的通过能力。

(二)加强生产组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要合理制订装卸工艺流程和货物装卸操作规程,按劳动定额组织装卸生产,缩短车、船在港停留时间,从而提高港口各环节的通过能力。

(三)加强装卸设备的技术管理
要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为提高装卸机械能力和港口通过能力创造条件。

(四)加强港口疏运工作
要提高疏运能力和库场通过能力,缩短货物平均堆存期,按时集中和疏运货物,并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保证货主及时提货。

(五)加强港口内部和港口外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要组织均衡运输和均衡生产,提高工作效率、设备效率和劳动效率,减少港口工作的不平衡性,提高港口通过能力。

(六)注重港口合理布局
要建设专业化和通用化泊位,使大、中、小泊位合理配套。

既满足不同船型、不同货物装卸作业的不同要求、又大大提高船舶装卸效率,压缩车、船在港停时,从而提高港口通过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