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水车》音乐教学设计

《森林水车》音乐教学设计

《森林水车》音乐教学设计《森林水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掌握顿音的唱法,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通过对《森林水车》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春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轻快,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语:1打开多媒体,放映一系列山、水、森林等地带的图片。

(欣赏法)2画面展现水车(筒车),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谈话法、提问法)学生回答:家乡、桂林·········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带领你们走出校门,投入春天的怀抱,走进森林,感受森林的窃窃私语,让我们立足于山、水、森林间,聆听和唱响《森林水车》之歌吧二导入新课(示范法、练习法)发声练习1=C--F4/412345-|54321-||师:春天来到了生:啦·········教师示范。

要求:学生用优美、流畅、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学生跟琴练唱,体会顿音的演唱技巧(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为歌曲的教学进行初步的铺垫)三新课1歌曲简介:这是一首由日本作曲家创作的歌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描写了宁静的森林,第二部分速度转快,并用了像声词“咕噜咕噜咕隆”来描绘水车轮子磨盘的转动,在欢快的气氛中歌唱劳动,歌唱春天。

1979年日本的黑鸭子四重唱团到我国访问后,这首歌在我国传唱。

2播放磁带初听《森林水车》结合歌曲内容,学习音乐知识(欣赏法).顿音555515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讲授法)升记号#6#432在这个基本音级的基础上升高半个音(师示范,了解一下即可,不作掌握要求)学生对照教材,找出有顿音记号和升记号的地方,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复听歌曲(欣赏法、提问法)放录音,结合多媒体的森林和森林水车的动感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回忆: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景象?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听完歌曲后,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边听、边看、边联想,讨论与发言甲:在我们家乡有,我到桂林旅游时也看到有乙:欢快、兴奋、高兴丙:仿佛看到了一排排森林水车不分昼夜的欢乐的工作着丁:我们成群结对的来到了这劳动场地,与森林水车一起劳动········教师小结(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3学习曲谱(示范法、练习法)1)难点:节奏××××××|××××××||..2/2旋律555515|555515||..444427|444427||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学生情绪高涨,练习特积极和投入)2)教师采用视唱法教学该曲谱并强调顿音处的演唱感觉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轻和唱旋律4学习歌词(体验法、听唱法、比较法、提问法)1)教师弹琴,学生用“啦”演唱旋律。

(体验音乐的旋律美)。

2)教师范唱,学生聆听。

(让学生感受老师的歌唱状态和美妙声音)。

3)教师弹琴,与学生一起和唱该歌。

(让学生快速进入歌唱状态)。

4)教师弹琴,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

提问:歌曲中顿音记号使用较多,塑造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去掉顿音记号,音乐情绪会改变吗?学生再次随琴哼唱,思考问题并回答:甲:劳动时的愉快心情乙:不使用顿音记号,音乐情绪变得平淡、没有生气。

(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5歌曲的艺术处理和畅想(讲授法、启发法、创造法、实践法、表现法)1)结构:二段体情绪:第一乐段:宁静、美好第二乐段:欢快、兴奋、跳跃2)通过对此歌的学唱,我们收获了什么?学生回答:我们不但学会了顿音的唱法,还感受了在劳动中歌唱,歌唱劳动,歌唱春天、歌唱生活的美好情怀,感受到生活的无限美好。

3)歌唱表现:独唱;男声齐唱;女声齐唱;演唱接龙。

要求:根据音乐风格特点,歌词意境,可自由的加入律动,自由创作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唱。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森林水车》,在演唱《森林水车》的感觉中,感受到了劳动中的愉快,也感受到了森林默默为人类服务与奉献的精神,培养了我们热爱劳动、热爱森林、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情感。

好了,我们该回学校了,让我们呼吸春天的气息,踏着《森林水车》上路·····《森林水车》音乐教案篇二: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森林水车人教新课标(2014)【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感受歌曲的情绪。

2.音乐活动:能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用口风琴吹奏《森林水车》,并创进行想象绘画。

【教材分析】《森林水车》是一首日本歌曲。

大调式,22拍。

它以稍快的速度、明快的旋律,表现了水车在田间工作时热闹的场面。

【教学目标】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绘画,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创作能力。

3.学生能够对歌唱与表演主动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学重点、难点】1.能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并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

2.掌握正确的指法和歌曲节奏特点,并用口风琴进行吹奏。

【教具】CAI课件、录音机、钢琴、口风琴【教法】听唱法、联想法、表演法、评价法【教学过程】学习新课歌曲简介欣赏歌曲学唱歌曲简介《森林马车》的歌曲名、作者、国籍等,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1、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并注意在歌曲里出现了哪些近似于现实中的声音。

认真聆听讨论并回答问题1、听录音,用右手食指挥2、教师伴奏,进行一句一句的拍并哼唱旋律,体会节奏特教唱,并对学生初次试唱时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1.挥拍并随琴视唱,逐渐唱熟3、指导练习,用竞赛的方式看旋律。

哪一组、哪位同学学得最快、最好。

3、小组竞赛,采用不同的.方式练唱,直到唱熟为止。

点。

4、采用齐唱、领唱、轮唱等方4、用自然、明快的声音演式练唱,直到学生唱熟旋律,再填词演唱。

唱。

当堂训练1.出示有指法的乐谱,讲解指法。

1、将指法写到书上,认真2.分组指导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听讲。

3.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唱歌,一组吹口风琴,相互伴奏。

2、分组练习正确指法,采用以强带弱方式练习,直到吹熟旋律。

3、分组相互伴奏,体验团用口风琴吹奏歌曲《森林水车》《森林水车》音乐教案篇三: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森林水车人教新课标(2014秋)教学内容欣赏《森林水车》教学目标1.能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

2.能哼唱A主题和C主题,体验人们愉快劳动的心情,并联想水车车轮滚动的形象。

3.能分辨乐曲“引子ABAC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1)播放水车的视频,简单介绍水车的形状与用途。

(2)有许多音乐作品都表现了欢快的水车形象。

老师范唱或播放日本歌曲《森林水车》,引导学生听出形容水车车轮转动的象声词是“咕噜咕噜咕隆”,并唱一唱。

(3)老师小结:这首歌曲前奏的旋律就是从管弦乐曲《森林水车》中借鉴来的。

2.初听乐曲(1)《森林水车》和《钟表店》《森林中的铁匠》是世界上三首最着名的描绘性的标题乐曲。

从《森林水车》中我们好像就听到了水车车轮“咕噜咕噜咕隆”转动的声音。

(2)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听辨音乐中表现水车车轮转动的形象。

3.分段欣赏(1)引子①播放引子部分,引导学生从力度、速度和弦乐器的音色中感受引子优美、安静的情绪,从声效模仿中分辨鸟叫和水车车轮转动的形象,联想到安静、优美的森林早晨景象。

②复听乐曲,引导学生随音乐八六拍的韵律轻轻晃动身体。

(注意:八六拍要按二拍子的韵律晃动身体)(2)“水车”主题(A)①播放第一主题。

引导学生听辨出“水车”主题,通过轻快活泼、跳进的旋律,以及连音与顿音的结合使人联想起水车车轮的飞速旋转和人们愉快劳动的心情。

②用la哼唱“水车”主题。

(3)第一插部(B)①播放第一插部(B),引导学生听辨这段旋律是由长笛演奏的。

②复听,引导学生听辨节奏更加紧密xxxxxxxx|xxxxxo|好像水车车轮越转越快。

(4)第二插部(C)①播放第二插部(C),引导学生听辨音乐的节奏型是XXxx|xxxxx|以及随着音乐力度的增强,音乐情绪更加热烈。

②师生共同哼唱第二插部(C),老师弹奏学生演唱,进一步感受水车车轮的飞速旋转以及人们欢快的情绪。

4.完整欣赏(1)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分辨“水车”主题出现的次数。

(三次)(2)复听乐曲,引导学生用字母卡片随音乐排序。

(引子ABACA 尾声)5.表演小结老师可引导学生为“水车”主题编创律动,并在老师指导下随“水车”主题做律动表演。

插部一和插部二的旋律可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表现。

在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