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法国
一、填空题
1.请写出三部勒内·克莱尔的现实主义代表作:_____、_____、_____。
【答案】《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自由属于我们》
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___。
【答案】勒内·克莱尔;让·维果
3.让·雷诺阿的作品_____表现了工人自己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自救,被看作是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影片。
【答案】《朗吉先生的罪名》
4.诗意现实主义的“黑色时期”出现的突出代表人物有_____和_____。
【答案】马塞尔·卡尔内;朱利恩·杜维威尔
5.让·雷诺阿在电影《大幻影》和《游戏规则》中,成功地运用了_____镜头和_____镜头的叙事手法,为电影语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精深;长
6._____创建了长镜头方法。
【答案】雷诺阿
7.在战争的废墟上拍摄的新现实主义影片是_____。
【答案】《德意志零年》
8._____构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前提条件,形成了它特有的主题、样式和风格。
【答案】贫困和苦难
9._____完整的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成果,为新浪潮奠定了基础。
【答案】巴赞
二、名词解释
1.让·雷诺阿
答:让·雷诺阿(Jean Renoir,1894—1979),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大师,他的电影总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深切地关注各个阶层,特别是底层民众悲惨的现实和凄苦的命运,他的影像始终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人们从中发现了自己试图超越现实的理想,于是将这位大师称为“诗意现实主义者”。
代表作有《大幻影》(1937)和《游戏规则》(1939)。
2.诗意现实主义
答:诗意现实主义是法国先锋派电影消退之后出现的电影新潮,它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现实主义植根于传统,意味着对现状的关怀和尊重,是作品的核心和主题;所谓诗意,是人从现状出发的自由的心理诉求。
在1930年至1945年间,诗意现实主义共经历了过渡期、乐观主义时期、“黑色时期”等三个阶段,出现了让•雷诺阿等诗意现实主义大师。
3.“迦本神话”
答:在诗意现实主义“黑色时期”,以马赛尔•卡尔内和朱利恩•杜维威尔为代表的导演摄制的影片在主题上具有共同性,主人公通常都是无意中犯下罪行的逃犯,他们渴望重新开始生活,但都无法摆脱死亡的结局,这是法国面临沦落前的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
而这些影片都是由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男演员让•迦本饰演,他身材高大,相貌粗犷,适宜扮演工人和下层平民的角色。
电影史上将表现这一系列小人物的由迦本所主演的影片称作“迦本神话”。
4.《操行零分》
答:让•维果1933年拍摄的成名之作。
这是一部以寄宿制学校生活为内容的影片。
它揭露了孩子们在学校所受到的非人待遇、学位当局的腐败、不负责任,以及孩子们最后起来反抗的场景。
该片是维果童年生活的写照,其中的“枕头大战”场面最为著名。
孩子们在诉说校方劣迹时,兴奋地拿枕头打闹起来,渐渐地羽绒像雪花一样飞舞,而孩子们还在打闹,摄影师用快速摄影的方法将这一场面拍摄下来,极富诗意。
三、简答题
1.诗意现实主义的时代背景。
答:一次大战后,对创作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制片厂的破落,这为独立制片人兴起提供契机。
20年代被称作“疯狂的年代”,人们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放纵,在艺术上则是一次大解放。
30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继承了20年代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
2.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及代表作品。
答:(1)雷内·克莱尔作为法国电影的编剧、导演和理论家,是法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转折时期的重要的导演,成为“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之一”。
有声电影初期他导演的影片:《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自由属于我们》和《七月十四日》,被称作他在这一时期的“四部曲”。
(2)让·维果同克莱尔一样是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他曾在20年代先锋派电影美学的探索中,开始涉足电影界。
他导演的社会纪录片《尼斯景象》,被称作是“先锋派末期强有力的作品”。
他在30年代初只拍摄了两部作品:《操行零分》和《驳船阿塔郎特号》。
3.雷诺阿对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让·雷诺阿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象征。
巴赞曾称他为诗意现实主义的真正首领。
在雷诺阿的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两部影片是《大幻影》和《游戏规则》。
雷诺阿在创作中从不重复自己,他的影片往往却具有他的沉思,有着他那极强的社会内容。
诗意现实主义的主要贡献:
(1)更新“现实”观念。
(2)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
坚持独立制片的雷诺阿,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地使用景深镜头,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电影语法。
景深镜头的确立与使用,对于“电影本体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3)发挥电影中的文学力量。
4.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
答:(1)一次大战到三十年代,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人民生活艰难,艺术家把对现实的悲观、对未来的迷茫情绪带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他们的作品充满宿命论思想和悲观色彩。
(2)作品主要内容是表现人们生存的压迫和艰难的挣扎。
(3)影片的镜头风格是阴郁、压抑。
(4)艺术家虽然表现了残酷的生活,但他们还是在影片中寻找一丝安慰。
在镜头语言上,也时有诗化处理,比如《操行零分》中的“扔枕头段落”。
(5)影片受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流露出近乎纪录片的朴素风格,真实、自然成为他们的追求目标。
5.让•雷诺阿的主要创作特色。
答:(1)对人性的洞察是深邃的,不作简单化的处理,是一言难尽,这种复杂性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思想的厚度和情感的浓度。
(2)电影语言已经十分娴熟,在雷诺阿等人的电影里,镜头之间的外部蒙太奇已被转换成镜头内部的场面调度,这点正是写实主义方法与技术主义方法的根本分界线。
(3)他迷恋特写,他一直认为,对实物细部的放大,有助于使观众进入梦幻世界。
6.诗意现实主义在其“乐观时期”的影片题材上有何共同点?意义是什么?
答:在题材上的共同点:
(1)这些影片主人公都是些不体面的人,甚至粗俗愚蠢,有着上等人所鄙视的所有缺点。
(2)影片所展示的生活场景是杂乱、肮脏、不堪入目的。
(3)几乎每部影片都涉及到了死亡。
这一切的意义在于它们真实不加掩饰地展示了生活本来的样子。
下层民众的确不如上等人那样体面、优雅,但他们同样有生存权利。
7.对《大幻影》一片进行影片分析。
答:《大幻影》是法国电影诗意现实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影片之一。
讲述了一个关于越狱的故事,但影片的主题是关于合作与和解的问题。
(简述剧情)影片从多方面表现了法国军人的爱国热情,如“马赛曲”一场戏;另一方面又鲜明地表露反战的立场。
影片的合作、和平、反战的思想是通过三个层次表现出来的。
第一层是伯居和冯•劳芬斯坦;第二层是马雷夏尔与罗森塔尔;第三层是马雷夏尔与德国女房东之间逐渐萌生的恋情。
影片主题充分表现了雷诺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博大的情怀,尽管他的理想是空洞的、不现实的,但却是纯粹的。
影片吸收了欧洲传统戏剧的结构方式,多条线索细而不乱,前后半部各有侧重;越狱过程屡经曲折,矛盾冲突此起彼伏;节奏上张弛有序,情节上疏密有致。
因此从故事上说,是一个结构相当完整的具有传统意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