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概述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加了“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这是一个生物化学方面的验证性定性实验,方法简单易操作,但对实验技能有一定要求。
通过本实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精神与严谨学风。
文本对这个实验提供了“教师教学设计指导”,包括:教学设计、实验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与结果、开放实验室、练习与评价。
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1.实验目的初步学会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2.实验重点难点由于这是高中生物课第一个实验,也是人教版新教材新增加的实验。
总体说来本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当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改为探究性实验。
重点:1.掌握三种物质与各自检验试剂反应所发生的现象,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2.生物学实验的要求以及规章制度难点:1.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关系这次实验的结果是难点之一。
2.由于本实验要用到显微镜,而本实验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实验,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有2年没有进生物实验室了,显微镜的使用已经淡忘了。
所以在鉴定脂肪时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是一个难点。
3.让学习者认真按照规范操作按照规定格式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结果。
这要求教师有很好的组织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1.这是高中生第一次进入生物学实验室。
多数学生会比较兴奋,这本来是好事。
但有一部分学生不注意操作要领以及规章制度。
2.而那些对生物学不感兴趣和不太了解的学生会对实验不积极甚至旁观。
3.本实验要用酒精灯加热水浴,常出现的问题:试管中液体过满(超过1/3)学生使用酒精灯不当,吹灭火,盖盖儿灭火后不提起来再放下,使得下次拔不下来4.高中实验学生第一次做切片,他们的花生切片可能较厚,显微镜下看不清;可以将两个刀片并起来切,这样可以切出较薄的切片。
另一种方法是:左手三指捏住材料并使其突出在手指之上,以免伤到手指。
右手持双面刀片,平放在食指上,刀口向内。
以大臂带动小臂和手,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均匀滑行切片。
(媒体使用:用录像演示正确的切片姿势,边放边讲解)5.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操作虽然不复杂,但还是有相当的学生操作不熟练,不规范,他们最易出现的错误操作是:掌握不好对光的方法(主要是显微镜的反光镜角度),视野不够明亮。
教室光线不好时,不会调节反光镜寻找光源。
调焦的操作常不协调。
被检物比较小、比较透明时,常常错过焦点。
不理解换高倍镜时不必上升镜筒,因怕出问题,总是先升高镜筒再换高倍镜。
2.装片制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取材部位与方法不对取材的大小掌握不好水滴的大小掌握不好(三)教学目标:分别说明三种物质鉴定方法及试剂;大致说出检测反应的基本原理;能按照要求制作临时装片;能按照操作要求正确使用高倍镜,找到被检物,并调整好焦点;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能初步分析判断操作方法正确与否;能正确分析实验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验道德,让他们乐于按照规范操作;能理解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及要求;(四)教学媒体的选择提供实验操作的录像资料提供正确操作步骤的黑板示意图或挂图(五)教学策略本实验是验证为主的实验,但有很强的探究空间。
可使借助于媒体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发现操作与观察中的问题。
(六)教学活动设计的案例实验课之前要向学生讲解生物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室黑板上用图示配合文字给出实验步骤,特别要注明实验的关键步骤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先做预实验,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将成功的预实验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以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讲授实验原理:简要解释实验原理: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即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如醛基、羰基的糖,叫做还原性糖)包括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等等。
它们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红色反应。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糖、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教学引入:复习课堂上三种物质的有关知识。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日常膳食,一步步地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问:你每天的食物中含有糖吗?问:你学过使用什么方法检测糖?如果学生认为使用碘可以检测,告诉他们,可检测的是淀粉,而不能检测可溶性还原性糖。
问:哪些糖是可溶性还原性糖问:哪些实验材料中含可溶性还原性糖较多?问:如何检测可溶性还原糖?问:在生活中,你认为哪些食物中含脂肪较多?初中学过哪些鉴定脂肪的方法?问:哪些实验材料中含蛋白质较多?问:选用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好?问:介绍学生实验桌上的仪器、药品不一定在实验开始前提问所有问题,也可以在实验的某个步骤结束后提问。
操作要点:切片的要领(可以将两个刀片并起来切,这样可以切出较薄的切片)显微镜的使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见上)高倍镜的使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见上)观察操作: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去进行实验:每组的学生如何分工合作能最有效的利用时间?加热时试管口能不能朝向他人或自己?滴加试剂的滴管能否混用?双缩脲试剂A与双缩脲试剂B的加入顺序能否颠倒?总结交流:小组通过讨论与交流,彼此解释发生的现象。
最后做全班各组实验结果的表格,让各组回去分析,写出原因。
结束实验:清洗仪器,收拾桌面(教师讲解正确的清洗仪器的方法)必须清理干净才可以离开(七)教学评价的要点本实验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步骤是否正确上。
应评价以下方面的内容:操作观察:操作方法的正确性;结果是否正确合作与参与:能与同伴很好地分工配合,认真参与完成实验,能自觉按照实验规范操作,能认真按照规定格式记录,做实验报告,能积极参与讨论。
表达与交流:在本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不仅有口头的,还应有书面的与绘图的。
在绘图的形式中,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将图与文字配合,准确地表达和描述。
可以对作业进行评价:1.步骤是否正确2.是否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3.分析是否合理评价形式:以自评和小组评价为主,在自评(填写自我评价表)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成员评价和教师评价。
本实验评价的内容与方面较多,请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当地的条件、实验材料的特点,确定在评价中各部分的权重。
实验准备工作实验材料对于实验能否成功很重要。
实验准备决定着实验能否成功。
供选材料:●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苹果含果糖较高,实验效果也很明显,且容易在市场上买到。
但要注意,苹果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切勿保存时间过长。
因为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较高,组织液很容易被氧化成褐色,将反应产生的颜色覆盖。
温度高时,氧化的速度更快。
而梨和白心萝卜的组织液不会有这种现象出现。
●蛋白质的鉴定:鸡蛋清:蒸馏水=1:9混合均匀,再用4层纱布过虑,放入滴瓶中备用,这样配制的蛋清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不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反应也彻底,试管也容易洗刷干净。
也可以用浓豆浆代替蛋清溶液器材显微镜、双面刀片、试管、试管夹、大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试管架、载玻片、吸水纸、为防止酒精灯引起失火,应多准备湿布以备盖火用,酒精灯内酒精要少加试剂配制:斐林试剂甲液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0.1g/ml的溶液乙液硫酸铜的质量浓度0.05g/ml的溶液使用时临时配制,将4滴~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配完立即使用。
与斐林试剂原理一样的本尼迪试剂配制后可长久保存,配方如下:无水硫酸铜 1.74g溶于100ml热水中冷却后加至150ml。
取柠檬酸钠173g,无水碳酸钠100g和600ml水共热,溶解后冷却并加水至850ml。
再将冷却的150ml硫酸铜溶液倾入即可。
苏丹III溶液的配制称取0.1g苏丹III或IV干粉,溶于50ml丙酮中,再加入70%酒精50ml即可使用。
双缩脲试剂的配制:取10g氢氧化钠放入量筒中,加水至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0.1g/ml的溶液,瓶口上塞上胶塞,贴上标签:试剂A取1g硫酸铜放入量筒中,加水至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为0.01g/ml的溶液(蓝色),瓶口上塞上胶塞,贴上标签:试剂B实验改进:鉴定脂肪的实验中,用刀片将花生子叶削下很薄的一片,放在载玻片上然后滴加1-2滴5%乙醇,乙醇是脂溶性溶剂。
可将花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浸5分钟后,用吸水纸将切片周围乙醇吸去,然后滴加0.2%苏丹III染液(比0.1%浓度的效果更佳)。
由于油滴加大了折光率,与染液作用后就形成红色透亮的油滴,效果很好。
但是不易久放。
开放实验室(扩展实验)该实验是把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好机会,也很容易在这个个验证性实验中加入不少探究性。
以下列出可以将本实验加深或改为探究实验的几个方面。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取适合自己的项目改进实验。
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如下两种时间安排进行实验:一.课本要求的基本实验和扩展实验在一节课完成二.课本要求的基本实验用一节课,扩展实验用另一节课,或在课外进行1、探究哪种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更好:让学生探究本尼迪试剂与斐林试剂在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方面哪个效果更好。
本尼迪试剂是CuSO4、NaCO3和柠檬酸钠的混合液呈蓝色,其中Cu2+可被醛糖或酮糖还原为红棕色Cu2O(氧化亚铜)沉淀。
柠檬酸钠的作用是与Cu2+形成络离子,防止在碱性溶液中形成Cu(OH)2沉淀。
糖与本尼迪试剂的反应常用来测定血和尿中的葡萄糖含量。
2、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的另一种方法:多伦试剂法。
(化学课中鉴定还原性糖的典型实验)在洁净试管中加入0.5ml2%糖溶液,再加入1ml多伦试剂,摇匀后,室温下静置5——10分钟,如果没有银镜反应或银析出,将试管放入50o C水浴,观察现象(形成银镜)。
多伦试剂即硝酸银氨水溶液,配制方法:取0.3ml2%硝酸银溶液,滴入10%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2%氨水溶液,边滴边摇动试管,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即得到澄清的硝酸银氨水溶液。
现用现配。
3、鉴定蛋白质的另一种方法:蛋白黄实验:让学生剪下指甲少许,放入试管,再加5~10滴浓硝酸,放置10分钟后,观察颜色变化。
等待的时候取1支试管,加入浓硝酸5滴,有何现象?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有何变化?冷却后,再逐滴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反应液呈碱性,这时又有何变化?蛋白质分子多含有苯环,与硝酸作用,可在苯环上引入硝基,使反应物呈鲜黄色。
这种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变为橙红色。
4、日常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析定性实验:这是一个提高性的探究实验,更适合在本实验进行以后再做效果更好。
让学生带来常见几种不同植物材料(如马铃薯块茎、菠菜叶、苹果果实),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其中所含还原性糖的多少。
练习与评价一、思考题1.要在这个实验中取得明显的实验现象,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请分类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