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周婷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7期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发展学前儿童创造力作为学前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美术教育与儿童想象、创造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培养幼儿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挥儿童创造力:(1)善用示范,积极引导;(2)正面评价,注重过程;(3)多种途径,丰富经验;(4)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关键词】创造力 ;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233-01
创新性是判断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指标,未来学家奈比斯说“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素质教育之一,也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教育,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儿童创新意识,教育儿童创新行为也是教育者需要研讨的一门专业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清楚指向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与创造,并将培养幼儿艺术的兴趣、大胆地自我表现与创作作为核心内涵。
然而,许多儿童美术教育者常常由于过度强调专业性,向儿童传授一些固定的技法或主观地用“像与不像”、“好与不好”的标准评价儿童美术作品,这些观念和做法都会限制儿童自由地表达,不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1.美术教育与幼儿想象
想象是指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写照,充满了想象和创造。
儿童画不仅反映了儿童眼中的世界,也反映了儿童心中的世界。
”美术教育无疑为儿童发挥创造力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生活中儿童的想象是零散的,不规律的,往往想到哪里是哪里。
那么,教育者就要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来进一步帮助儿童整理零散的想象,提高儿童的想象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活动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来丰富儿童的想象力,让儿童有创新地把所想的画在图纸上。
2.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
儿童创造力已经越来越引起教育者、家长、社会各界的重视,它反映了儿童能够产生出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思维十分活跃,语言、绘画等各种表
达往往天马行空,当儿童用自己的方式与外界互动,或提出对他而言新的问题,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他们就体现出了创造力。
不同的美术类型对儿童发挥创造力的作用也会有些差异,“物体画”是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由地遐想,创造性地表现新形象。
“情节画”通过有趣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新颖内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装饰画”通过对不同图案、花纹进行对称的、均衡的、有规律的装饰,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和表现。
3.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3.1 善用示范,积极引导
目前国内的儿童美术教育依然较多的采用示范画的做法,教师让儿童临摹自己的图画。
儿童的创造不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在教师的示范中,儿童能够利用所学的线条、图形、色彩等自主地形成自己的绘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儿童,鼓励儿童添画,特别是与别人不一样的添画。
案例一:教师示范画“水果篮”,有小朋友问美术老师可不可以再画一个草莓上去,因为他最喜欢吃草莓,教师就应该对此进行鼓励与指导。
在示范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将头脑中各种不同形状的水果篮、水果画出来,将儿童想象与创造发挥的淋漓尽致。
3.2 正面评价,注重过程
儿童画是属于童话世界的,具有生动活泼、天真浪漫的特点。
在成人眼里,儿童画是随意的、乱乱的,但正是这些图画描绘出儿童的稚拙、纯真、自然朴质的内心世界。
因此,我们不必太计较画的是否像,而应结合该名儿童自身的发展水平去理解和欣赏其作品。
案例二:美术老师以《解暑》为主题让儿童画一幅情境画。
很多小朋友都想到了用冷饮和空调来给自己降温。
当有的儿童把电视机也画上去时,我问他们为什么画电视机,他们回答我说,只要有了好看的动画片,一把电扇就够凉了。
我笑着摇头,真是动画片的小奴隶啊!通过绘画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就进一步理解了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
小朋友们画好之后逐一介绍图画,一个小孩子坐在“椅子”上摇扇子。
我就好奇的问那个小朋友,“你摇扇子看动画片啊?”“老师,这个不是椅子,这个是马桶。
厕所里没有空调和电扇,我大便很热的,我就一边扇扇子一边大便啊。
”这时,孩子的妈妈正好来接他,在旁边听了小孩子这番话就骂起来:“你这个孩子连这么不卫生的事都画上去,你画的是什么呀!把它改成椅子!”。
我笑着对孩子说:“你的想法很好,自己心里想到什么就应该把它画出来跟同学老师分享,老师今天给你两个五角星。
”家长孩子两个表情,一个奇,一个乐。
我对那个妈妈说:“这是孩子自己想象出来的,这就是孩子的创新,这是很好的想法。
”
3.3 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除了要正视儿童的创新以外,还要遵循儿童创新精神培养的循序渐进性,不可以操之过急,更不可以揠苗助长。
有的家长庆幸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过人之处,早早地把子女送到培训班专门训练,甚至不惜采用“威逼利诱”等种种手段,导致小朋友完全失去兴趣,甚至开始讨厌、害怕画画。
这样做,不但扼杀了儿童对绘画的兴趣,更摧毁了一颗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心灵,儿童的创造力也会随着对图画的讨厌,害怕而泯灭,这就与培养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教师应该学会仔细观察,掌握儿童的点滴进步。
有不少儿童是力不从心的,尽管他们很想把心中的画面表现出来,教师应鼓励他们尽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从点滴中发现他们的进步,给予他们肯定与赞赏。
评价应具体有效,有时也可指出儿童的不足,并特别注意儿童对成人评价的回应,与之展开交流。
这样才是有益于儿童审美能力、创造力、自我表现力发展的美术教育。
4.结语
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指出:“创造性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是一项天生的直觉……儿童尚未学习如何去使用它以前,就懂得使用。
”可见,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保护儿童创造力,避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扼杀儿童的创造力,特别注意不要用主观的标准去否定幼儿自主的表达。
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努力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成长环境,在儿童创作的过程中,积极引导,注重交流互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恰当评价儿童,以其为培养儿童创造力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第3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2]孔起英著.幼儿园美术教育[M].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3]刘心慧.在美术教育中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学期教育研究,1998,4:57
[4]莫妮.论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25:69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