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分类和一般程序
一、心理咨询的分类
(一)性质:发展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咨询
(二)规模:个体咨询;团体咨询
(三)时程:短程;中程;长期
(四)形式:门诊;电话;网络
发展心理咨询
在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上,都可能产生的困惑和障碍。
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为选择合适的职业,为个人事业的成功突破个人弱点,等等
健康心理咨询
当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因各类刺激引起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或者因各种挫折引起行为问题时
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遭到破坏时,这时进行的心理咨询就是健康心理咨询
个体咨询
形式:咨询师与求助者一对一的咨询关系
与求助者所处的社会、集体及家庭无直接关系
内容:着重帮助求助者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
团体咨询
团体情境中向求助者们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
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交往、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模式,以促进个人的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短程咨询
时长:1-3周
资料收集和分析集中在心理问题的关键点上,就事论事地解决求助者的一般心理问题
追求近期疗效,对中、远期疗效不做严格规定
要求:思维敏捷、果断,语言要准确、明快,有长期的临床经验
中程咨询
1-3个月内完成
可涉及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有完整的咨询计划
咨询预后,追求中期以上疗效
长期心理咨询
问题:严重或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个月以上
使用标准化咨询方法——心理治疗,要求制定详细咨询计划,追求中期以上疗效,并要求疗效巩固措施
详细咨询计划,和案例分析报告
门诊咨询
医院、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面对面咨询
特点:及时对求助者进行各类检查、诊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妥善处理(如转诊、会诊等)心理咨询中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
电话心理咨询
利用电话给来访者进行支持性咨询
早期用于处理危机防止心理危机导致的恶性事件,如自杀、暴力行为等
咨询中心专用电话,24h轮流值班,并有流动应急小组
优点:涵盖面广;方便、快捷
局限性
互联网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通过互联网帮助求助者
优点:突破地域限制;
可以凭借行之有效的软件程序,进行心理问题的评估与测量;
可以将咨询过程全程记录,便于深入分析求助者的问题以及案例讨论;
在一个付费咨询体系中,咨询协议的具体化和程序化将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
二、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一)资料的搜集
(二)资料的分析
(三)综合评估
(四)诊断
(五)鉴别诊断(防止误诊的措施)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资料的搜集
1、搜集资料的途径
(1)摄入性会谈与记录
(2)观察与记录
(3)访谈与记录
(4)心理测量、问卷调查
(5)实验室记录(心理、生理)
2、资料的内容
(1)人口学资料
(2)个人成长史
(3)个人健康(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史
(4)家族健康(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史
(5)个人生活方式、个人受教育情况
(6)对自己家庭及成员的看法
(7)社会交往状况(与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邻里的关系)
(8)目前生活、学习、工作状况,
(9)自我心理评估(优缺点、习惯、爱好。
对社会、家庭、婚姻以及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看法。
对个人能力和生存价值的评估)
(10)近期生活中的遭遇
(11)求助目的与愿望
(12)求助者的言谈、举止、情绪状态、理解能力等
(13)有无精神症状、自知力如何
(14)自身心理问题发生的时间、痛苦程度以及对工作与生活的影响
(15)心理冲突的性质和强烈程度
(16)与心理问题相应的测量、实验结果
资料的分析
排序---按出现时间,将所有资料排序
筛选---按可能的因果关系,将那些与症状无关的资料剔除(注意:不可犯“以前后为因果”的错误)比较---将所有症状,按时间排序,再按因果关系确定主症状和派生症状
将与症状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造成问题的主因和诱因
综合评估
将主诉、临床直接、间接所获资料(含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将主因、诱因与临床症状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
确定心理问题的由来、性质、严重程度
确定其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
诊断
依据综合评估结果,形成诊断
鉴别诊断
症状定性---按症状的表现确定其性质
症状区分---将已经定性的症状和在现象上与其相近、性质相类似的其他症状做细致的区分,并做出明确判断
确定鉴别诊断的关键症状和特征(如,有无自知力)
按现行的症状诊断标准,进行鉴别诊断
咨询方案的制定
咨询方案是心理咨询实施的完整计划,它是心理咨询进入实施阶段时必备的文件。
方案的制定,必须按着心理问题的性质、采用的治疗方法、咨询的期限、咨询的步骤、计划中要达到的目的,等具体情况来制定。
每一次治疗的方案,很可能是有一定区别的。
但是,不管具体治疗方案有怎样的区别,其一般原则和基本程序是一致的。
咨询方案的内容:
(1)求助者的概况(人口学资料、主诉、亲属介绍、临床观察,等)
(2)诊断和鉴别诊断
(3)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协议
(4)确定使用的咨询、治疗方法
(5)确定咨询的步骤和阶段
(6)确定阶段性咨询预期目标及评估方法
(7)确定最终预期目标及评估方法
(8)确定预后
(9)确定咨询意外和失败的对策及措施
(10)确定本方案允许意外修改的可能范围
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咨询
第一单元幼儿、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第二单元青年时期的心理咨询
第三单元中年人的心理咨询
第四单元老年人的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幼儿、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一、幼儿、儿童期的心理咨询
儿童蒙受惊吓后,情绪很容易泛化:大脑皮层功能尚未完善,内抑制力差,大脑的分化能力不足
儿童的情绪结构比较简单,情绪的内容多与个体保存本能、安全感和其他生物需要有关
特点:
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却不一定对儿童构成直接威胁,即便是家庭不和或其他成人吵闹打架,也只有直接威胁到儿童安全时,才形成所谓心理压力
儿童心理障碍的内容与形式: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等等
在生命的第一年中有三个健康发展的目标:
1、让婴儿有被爱、被关心的感觉;
2、鼓励婴儿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3、帮助婴儿发展特殊技能。
怀特(BurtonWhite)
案例6-1
郑×,男,5岁,学前班儿童。
据孩子母亲陈述,孩子聪慧,两岁半能讲很多大人话,但胆小,敏感,一人不敢在家。
晚上必须妈妈陪在身边才可入睡。
入幼儿园时全托,开始很不习惯,强迫送进幼儿园一周后,发现患儿一人独处,不与小朋友一齐玩耍,对老师有恐惧感。
后来无奈,请保姆在家看管。
5岁时,为将来入学有基础,送进学前班幼儿园。
开始阶段还好,教的课程内容均能学会,也有兴趣。
一月前,因与另一小朋友争夺一块橡皮被老师大声训斥,当即因害怕而失声大哭,又被老师严厉制止不敢哭泣。
回家后,发现不自主地挤眼、歪头,大人制止时可以控制,但过后仍改不掉,最近不单挤眼、歪头,而且喉咙里还同时发出一种怪声音。
分析:
1、孩子的上述行为障碍是在皮层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的基础上,由惊吓引起。
2、成人的制止非但无效,反而是一种强化信号,故建议家长无须注意孩子的多余动作,听其自然,绝对不应再给精神刺激,一般两三个月后可自愈。
3、半年后电话随访,患儿大约在六周后再不发出怪声,两个月后多余动作消失,只是在老师提问时偶尔有挤眼动作。
案例6-2
韩××,女,6岁半,小学二年级学生。
父亲报告病史:该女孩5岁前在祖母身边。
上学时接来父母处居住。
上学后一切情况良好。
父母经常吵架,孩子每每表现紧张。
一次父母吵架,母亲用茶杯打破父亲的额部,她见到父亲满头是血,当即昏厥,醒后呈精神紧张、退缩状态。
事后,每遇紧张情景(如考试)便出
现手指抽搐现象。
分析:该女孩,属反应性行为障碍。
建议其父母今后不在孩子面前争吵,给她以平静安全的家庭环境,转告教师应对该女孩温和,不要突然提问,更不要训斥。
建议不要用任何镇静剂,以免影响孩子脑功能的发育。
九个月后电话随访,患儿基本康复,接来祖母与该女孩同住。
该女孩在刚刚进入成人世界时,对成人之间的关系是不理解的,缺乏任何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当看到父母吵闹时,就会产生恐惧。
4-6岁的儿童,已经开始有简单的道德观念,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系统开始萌发,为此,他们开始关注与自尊和自信相关的信息,在这时,成人的言语或态度,对他们至关重要。
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虽然开始评价自我和他人,但由于尚未掌握准确的标准,没有足够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所以对许多事情的价值,都是唯成人的意见而是从。
成人对他的评价,可以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
如果成人在这一阶段上由于语言与不慎而伤害了孩子,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