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A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第Ⅰ卷(共70分)一、基础知识(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百舸.(gě)挥斥方遒.(qiú)青荇.(xíng)笙箫..(shēng xiāo)B. 眷.属(jùn) 攀援..(pān yuán)慰藉..(wèi jí)雾霭.(ǎi)C. 峭楞楞..(liǎn jū)...(qiào lén léng) 敛裾滟滪..(yàn yù) 启碇.(dìng)D. 隽.秀(juān) 游目骋.怀(chěng)石垣.(yuán)饭甑.(zèng)2.下列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荫庇坚忍不拨残羹冷炙戕害B.峥嵘专心至志百无聊赖醉醺醺C.寒暄辗转反侧轻裘大氅廖廓D.渺茫残曛烛天醍醐灌顶鸢鸟3.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鸟语盈.耳(充满)游目..骋怀(目光由远到近,随意观览瞻望)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迁延顾.步(回头看)B.妖.童媛女(艳丽)举一反.三(类推)眷属..(指夫妻)挥斥方遒.(强劲有力)C.漫溯.(顺流而下)息息..相关(呼吸)慰.藉(安慰,欣慰)踱.(漫步行走)D.蓊蓊郁郁..(形容草木稀疏的样子)自诩.(夸耀,说大话)天翻.地覆(翻过来)如愿以偿.(实现,满足)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他一口气来到一个地方,一到晚上,最的灯光,最的心灵,最的盟誓,最的歌剧,都在这里荟萃。
A.轻浮轻松轻率轻快B.轻佻轻松轻率轻快C.轻浮轻盈轻易轻悠D.轻佻轻盈轻易轻悠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成就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
C.改革开放以来,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注意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D.他的文章,洋洋洒洒....写了好几万字,内容充实,论证严密。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地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
B.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获得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C.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D.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导致新闻事业的革命的事实已被多次证实。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小屋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的小屋,而是之中、之下,之侧的空中楼阁!A.处于清楚月影星点烟雾B.迷于清晰烟雾星点月影C.处于清晰烟雾星点月影D.迷于清楚月影星点烟雾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B.有时我们会问:“这棵驼背的老榕树为什么会被烧成这样呢?”C.谈到建筑作为一门学科的综合性,有人就问,“那么,一个建筑师会怎样具体地进行设计工作呢?”D.“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9.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反语)B.长江上的人都知道:“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比喻)C.突然是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比喻)D.“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夸张)10.下列句子的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②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③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④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A.①③④②B.④①③②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11.下列句中加点词,是传统的礼貌称谓,其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我见到您家父..了。
B.我们令爱..的成绩,就是我的光荣。
C.我们家教甚严,令尊..不许我这么干。
D.您是国画巨匠,令郎..是油画大师,真令人叹服。
12.对下列句子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抒情)B.陶瓷的另一长处是耐高温,在1000℃的高温下也不变形。
(说明)C.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
(描写)D.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
(记叙)13.下列每项中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非经同意不能离开原单位。
非得经过同意才能离开原单位。
B.除非天气好,她才能来。
除非天气好,她是不会来的。
C.这种地方,我何尝愿意去?这种地方,我何尝愿意不去?D.他还年轻,工作难免会有缺点。
他还年轻,工作中难免不出现缺点。
14.对下列作品、作者以及作品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毛泽东《毛泽东诗词选》B.《荷塘月色》朱自清《朱自清散文全集》C.《药》鲁迅《呐喊》D.《拿来主义》鲁迅《鲁迅全集》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席发言指在某种特定的场合由于他人的临时邀请或自己被场面所刺激而产生发言要求所作的讲话。
B.即席发言是发言人在事先准备情况下讲的话。
C.通过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D.情景对话的作用创设生活化、专业化的交际情境,构建开放的交际环境,授予学生交际的技巧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二、阅读理解(共三大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4分)(一)轻轻的我走了,那榆阴下的一潭,正如我轻轻的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我轻轻的招手,揉碎在浮藻间,作别西天的云彩。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那河畔的金柳,寻梦?撑一支长篙,是夕阳中的新娘;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波光里的艳影,满载一船星辉,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软泥上的青荇,但我不能放歌,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在康河的柔波里,夏虫也为我沉默,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6.对第二小节主旨理解最恰当一项是()A.我喜爱这美景。
B.对昔日恋人的思念。
C.康桥在我的思念之中。
D.对金柳、波光的赞美。
17.对“但我不能放歌”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歌声会破坏这宁静的氛围。
B.我不擅长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感情。
C.因为沉默是最好的离别方式。
D.我不愿回顾当年在这里的追求和希望。
18.全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运用了呼应手法,渲染了一种淡淡的愁苦之情。
B.诗歌的语言洗练而清丽,感情真挚。
C.诗歌含有对康桥的热爱之情。
D.诗中含有往事不堪回首的忧伤。
19.读这首诗的感受像()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领略白居易笔下琵琶女的弹唱。
D.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二)①可是,在一个异常的地段,苏比停住了脚步。
这时有一座的教堂,建筑,不很,是有山墙的那种房子。
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风琴师为了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在键盘上按过来按过去。
动人的乐音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胶着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②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
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时,赞美诗对他来说是很熟悉的。
③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
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
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
④一刹那间,新的意境醒醐灌顶似地激荡着他。
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
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
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罪恶。
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把它实现。
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
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去找事做。
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让他去赶车。
他明天就去找那商人,把这差使接下来。
他要做个烜赫一时的人。
他要——⑤苏比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胳膊上。
他霍地扭过头,只见是警察的一张胖脸。
⑥“你在这儿干什么?”那警察问。
⑦“没干什么。
”苏比回答。
⑧“那你跟我来。
”警察说,“你因为闲荡的罪名被捕了。
”20.依次填入①段中划线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幽静破旧古雅整齐 B.宁静古老古朴整齐C.宁静破旧古朴规整 D.幽静古老古雅规整21.和“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
B.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
C.吃完后他向侍者坦白:他无缘结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他素昧平生。
D.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
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
22.节选部分是小说情节的哪一部分()A.发展 B.高潮 C.结局 D.尾声23.对节选部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听着教堂悠扬的乐声,苏比顿然醒悟,决心重新做人,通过景物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紧扣小说的主题。
B.作者熟练的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双关等修辞手法,使文字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
C.苏比在教堂旁忏悔反遭拘捕也是一种巧合,巧就巧在他若有所思的忏悔神态正好出现在教堂旁。
如果是在“街心公园长凳上”,就不可能被捕了。
D.作者通过苏比的思想和行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畸形的社会心理,讽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黑暗现实。
(三)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24.下列与“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中的“是”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古非今B.自以为是C.惟命是从D.深是其言25.下列比喻糟粕的是( )A.鱼翅B.烟枪和烟灯C.鸦片D.姨太太26.下列有关节选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中用“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表现所谓“平民化”的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