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内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因素

影响内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因素

影响内镜器械清洗效果的因素分析贺吉群摘要:目的探索影响内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因素。

方法对影响内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果内镜器械的清洗应严格按规范程序执行,并注重清洗效果的确认。

结论内镜管理人员和清洗执行人员对内镜清洗有足够的认识,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按要求对每一道清洗程序认真地落实好,内镜的清洗质量就能得以保证,内镜所致的交叉感染就能有效地控制。

关键词:内镜器械;清洗效果;影响因素Key words Endoscopic instruments; Cleaning effect; Influencing Factors 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1](以下简称《规范》)明确规定:用于手术的内镜器械及附件都必须灭菌,灭菌之前均须彻底清洗。

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更重视灭菌而轻视清洗,殊不知内镜的清洗效果对灭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大量的研究资料[2-5]显示:物理和化学的灭菌方式均不能去除致热源、血迹和微粒等,且任何残留的有机物都能防碍灭菌介质的穿透并使细菌形成保护膜而影响其灭菌效果,从而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严格规范的清洗是内镜手术器械灭菌的先决条件。

如何有效地清洗内镜器械,清洗质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目前已经引起有关院感专家和医院管理专家的高度重视。

1 内镜器械清洗的重要性1.1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内镜材质特殊,精密度高,结构复杂,清洗难度较大。

用后其管腔、齿槽、关节部位若不彻底清洗将残留大量的致病微生物而形成生物保护膜,妨碍灭菌介质的穿透而导致灭菌过程失败,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威胁患者的健康或生命。

有研究[6]显示:通过手工清洗,内镜上附着的污染微生物可以平均降低4个对数级,几乎可以将患者来源的致病微生物全部去除。

使用多酶清洗研究发现自然除菌率达98.1%。

对AIDS患者使用过的内镜进行研究发现,通过手工精细地清洗之后HIV检测全部为阴性,这足以说明清洗的重要性。

1.2确保灭菌质量彻底清洗能去除可见污物,降低内镜器械上的生物负荷,清除细菌内毒素,提高灭菌成功率,确保灭菌时达到无菌保障水平(SAL)10-6。

灭菌要达到(SAL)10-6将依赖于设备上污染的微生物数量和类型、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数量以及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对灭菌过程的影响[6]。

等离子体灭菌法是目前适合于内镜灭菌的最新的物理灭菌方法之一,Aifa等[5]研究发现10%的血清和0.65%的盐均会使等离子体灭菌器的效果减弱。

从而影响灭菌质量。

2影响内镜器械清洗效果的因素2.1组织管理因素:主要体现在设备购置和人员培训上。

目前有部分医院对内镜的清洗消毒认识不够,购买的内镜设备数量和诊疗人数比例悬殊,规范清洗客观上存在困难。

其次,清洗消毒设备用品准备不齐,如:多酶清洗液、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各种规格的刷子、超声清洗机等,导致规范清洗无法实现。

再次,未配备或少配备专职的内镜清洗人员,或者专职人员培训力度不够,对清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标准清洗程序了解不够,加之内镜设备器械数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手术接台频繁,规范清洗实施不到位。

2.2 内镜器械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材质和结构上。

内镜器械不同于普通的手术器械,在用材上有其特殊的要求,这就给其清洗灭菌增加了难度。

而且,几乎所有的内镜器械在结构上都存在管腔或关节、齿槽、缝隙,手术后污染物难以彻底清除。

尤其是长时间手术后器械污染物干结未经过保湿处理[7]或清洗不及时,附着在器械关节、齿槽、缝隙、管腔内的有机物完全干结,清洗难度更大。

另外,不可拆卸器械可拆卸器械与在清洗难度和效果上也存在显著差异[8]。

2.3清洗工具的影响2.3.1多酶清洗液武迎宏等[9]研究表明:内镜清洗使用酶洗液与不使用酶洗液在清洗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酶能有效分解黏附在器械上的生物污染物,从而使内镜关节、齿槽、缝隙、管腔等部位清洗更彻底。

而且,酶洗液的浓度、温度、浸泡时间、更换时间等都对内镜器械清洗有影响。

2.3.2超声清洗机超声清洗是将附着在器械上的细小微粒通过高频超声振动将其祛除。

规范的内镜清洗应结合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采用人工刷洗后再超声清洗,能够有效减少附着在器械上的细菌数量和污垢,省其一则影响清洗效果。

目前,因经费所限,我国大部分医院都仅使用人工清洗。

2.3.3其他主要清洗工具: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各种规格软毛刷是内镜清洗的必备工具,缺乏或准备不齐则导致器械管腔、齿槽、缝隙、关节清洗不彻底,清洗质量大打折扣。

2.4清洗方法问题:2.4.1器械处理不及时内镜手术结束后应及时回收器械,回收后的器械应尽快进行洗涤以防污染物干结,血痂干结后的器械清洗成本和清洗时间上都将成倍地增加。

往往在手术量增大、清洗人力不够或晚夜班节假日无专职清洗人员的情况下,内镜器械不能及时清洗。

2.4.2器械清洗的时间不足无论是人工清洗、超声清洗机清洗还是多酶洗液浸泡,都应按《规范》要求对每一个清洗环节给足清洗时间,拆洗的时间不足不能将附着的有机物去除,浸泡的时间不足未能充分发挥酶洁液的作用,影响洗涤效果。

2.4.3清洗操作不规范、程序简化一些医院内镜手术量大,而器械或清洗工具配备不够,为了缩短接台手术衔接时间,清洗人员将使用后的器械只予以人工清洗或只予以机器清洗,或省略多酶浸泡,或缩短浸泡时间,或配置的酶洁液不予更换或更换不及时,或浸泡时不彻底拆卸器械等,人为地简化清洗程序,导致内镜器械清洗不彻底,影响清洗效果。

2.4.4清洗后的器械再次污染清洗后的器械造成再次污染的环节较多,清洗后不及时灭菌会造成残余微生物繁殖。

人工清洗后不烘干或用毛巾、软布擦干均会导致器械再次污染。

3对策3.1提高认识,加强监控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作为诊疗必需的辅助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内镜的清洗消毒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国内医院内镜手术中所用的器械附件,大多数均需再处理后反复使用,为严格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各级各类医院监管部门和直接执行者对内镜的清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日均诊疗人数适当增加购买内镜设备,以缓解接台手术多和等待器械清洗消毒的矛盾。

器械购置上,尽量购买可拆卸的内镜器械,便于拆洗。

完善清洗工具,为规范清洗提供保障。

严格按《规范》的要求彻底清洗内镜器械和附件,定期检测清洗质量,以杜绝交叉感染,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3.2及时处理使用后的内镜器械内镜的清洗应设专职的清洗人员,诊疗量增大或晚夜班内镜手术多时应适当增加清洗人员或增设班次,以保证内镜器械及时尽快清洗,防止附着在器械上的血液、体液的干结。

晚夜班节假日及时清洗确实困难者应将器械初洗后浸泡在多酶洗液中保湿存放。

3.3严格按《规范》程序清洗《规范》要求内镜应按初洗——酶泡——拆洗——超声清洗——清水冲净——干燥上油这一清洗程序执行,保证每一步骤的时间,清洗人员不应因手术量大接台时间紧而任意简化清洗程序和缩短清洗时间。

注意器械初洗冲净应在流动水下进行,酶泡和超声清洗的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

3.4 控制好酶洗液的浓度和温度目前内镜清洗多采用由3M公司提供的安必洁快速多酶洗液和美国鲁沃夫公司等提供的鲁沃夫多酶清洗剂。

有研究[11]显示:一般酶剂在水温30~40℃活性最强,,<3O℃或>4O℃活性下降,水温过高会大大降低酶的活性。

而且配置的酶洗液浓度应该合理,根据器械污染程度按多酶的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合理配置。

《规范》要求:多酶洗液现配现用,以防交叉感染。

3.5防止清洁后的再污染清洗干净的内镜器械应使用吹风机吹干或暖箱烘干,避免使用非一次性的纱垫或软布擦干以造成再次污染。

干燥后的器械尽快进行包装灭菌,最好在4h内,超过12h应予以再次清洗。

总之,内镜清洗的影响因素很多,只要相关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对内镜清洗灭菌有足够的认识,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规范》要求的每一道清洗程序认认真真地落实好,那么,内镜的清洗质量就能得以保证,医院的交叉感染才能得以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卫医发〔2004〕100号].[2] 李思,贺吉群,常青。

有机物对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影响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73[3]Mogul R, Bol'shakov AA, Chan SL, et al. Impact of low-temperature plasmas on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and biomolecules. Biotechnol Prog, 2003,19(3):776-783.[4]Purevdorj D, Igura N, Ariyada O, et al. Effect of feed gas composition of gasdischarge plasmas on Bacillus pumilus spore mortality. Lett Appl Microbiol, 2003,37(1):31-34.[5]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长沙410008)李思张阳德[6]黄靖雄.清洁(cleaning)[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58—560.[7]黄浩,刘葆华,詹德群。

手术器械保湿处理对清洁效果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32-1033[8]邓聚辉,袁柏强。

灭菌后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微生物学检测评价[J]。

河北医学,2005,11(9):805[9]武迎宏,刘荣。

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剂临床使用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79-680[10]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19.[11] 李希兰,周刚,古渝屏,等。

消毒供应中心对复用器械清洗灭菌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388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护理学院作者简介:贺吉群:女,1972年出生,本科,硕士在读,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手术室临床护理研究作者及通讯地址:贺吉群,410008,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术室E-mai l:cshejiqu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