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优秀课件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袖而起;专令 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 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 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 垂不朽矣!”遂即亟宴所,极欢而罢。
王勃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 代诗人,“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之一。六岁便 善写文章。人称神童。 据说 约十五岁时被荐 于朝任职。后因写文章 得罪权贵而被革职。约 二十六岁时前往交趾探 望家父,路过南昌,赴 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 会,赋诗并作序。后在 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 惊悸而死。
本文是宴集序。
骈文
骈体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 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 为主,兼用杂言,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 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 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 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骈体 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成 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 渐走向衰落。
——反用典故,以二人的消极反衬出自己积极向上 的情怀。
情感变化
兴 • 宴会盛况(过渡-奏乐-饮酒-赋诗-
总概)
悲 • 怀才不遇(过渡-遥远-难越-孤独-
无期-用典)
乐
• 壮志弥坚(守志-乐观-信念-坚强)
名句赏析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 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 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 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 “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 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 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 贵。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物产丰富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人才杰出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地
人
3. 交代参加宴会的人员(贤主嘉宾)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盛宴堪比睢园中的竹林聚会, 酒兴可以压倒陶渊明;
宴会豪华 人物高雅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雅情恰似邺水畔的建安才子,文采
能够超过谢灵运 。
四美具,二难并。
兴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全都具 备,贤主嘉宾聚集在一起。
2.兴尽悲来
设问:悲从何来?因何而悲?
(1)由宴会引出感慨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五、立体空间美
在天边,天空和水面、地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 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 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 的真实感。不仅如此,“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 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 的最远的地方。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 视线引到天顶,这是人们视野中最高之处。这一景 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 大的深度。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 烈的立体美。
第四段:
第四段笔锋一转,由外景描写转至宴会场面及作 者所生发的感慨上。箫管齐鸣,清风徐来,如天籁般 的歌声似乎能阻住行云。环顾四座,佳宾贤主,俱才 气横溢,在这样欢乐畅快的场面中,作者感到好景不 能永久拥有,留恋之情顿生,由个人际遇引发对人生、 宇宙的思考,“宇宙无穷”“盈虚有数”,感到自己 在“命运”面前的无奈。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
提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 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 缓缓的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 飘荡。
一、对仗美
对仗工整,几近“工对”。上句的 “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 “长天”都是名词性短语,对仗考究。 而更绝地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对,也 就是格律上要求较高的“句中自对”: “落霞”可对“孤鹜”,“秋水”正对 “长天”。
—
岳阳楼
范 仲 淹 《 岳 阳 楼 记 》
后先 天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而 乐忧 。,
—
滕王阁
王 勃 《 滕 王 阁 序 》
秋落 水霞 共与 长孤 天鹜 一齐 色飞 。,
滕王阁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由 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于公元653年 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名。历史上迭废 迭兴达28次,现在的滕王阁楼于1989年10月8日 竣工,全楼九层,高57.5米。
樽zūn 迥jiŏng 慤 què
簪笏zān hù
赏析全文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整体把握全文框架
• 第一段:扣“洪府”
人杰地灵。
•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山川胜景,如诗如画。
• 第四、五段:扣“饯”
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 第六、七段:扣“别”
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第一段
朗读课文
一、骈文特点:讲求对仗、平仄相对、用典藻饰。
二、句读规则: 四字句读法,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二二式) 六字句读法,如: 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三三式)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一五式)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二四式) 钟鸣/ 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二二二式) 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一二三式)
——王昌龄《出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陈子昂《感遇》
屈贾谊于长沙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窜梁鸿于海曲
字伯鸾,东汉扶风平陵人,过 京师,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奢 侈,不体恤民生艰难。汉章帝读后 甚为不满,派人寻找他。他更改姓 名,与妻子孟光避居齐鲁,后移居 吴地。海曲:即滨海之地。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第三段:
(2)登阁远眺所见
披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戏为六绝句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关于序
序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
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 由作者本人写(自序),也可由他人代写(代 序)。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 劝勉之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要赋诗,诗成后公推 一人作序,这就是宴集序。
引用典故抒怀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怀才不遇,功业无成之悲
冯唐易老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李广难封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掌握字词
棨戟qǐjǐ 懿范yì 襜帷chānwéi 笺jiān
翼轸yìzhěn 襟jīn 三江 鹤汀tīng
凫渚fú zhŭ 川泽纡yū 孤鹜wù 潦水lǎo
骖騑cān fēi 绣闥tà 雕甍méng 舸gě 蠡lǐ
遄飞chuán 睢suī 邺yè 睇眄dì miǎn
南溟míng 阍hūn 舛chuǎn 赊 shē
第二段: 1.俨骖腓于上路 通“严”,整齐 2.云销雨霁 通“消”,消散 3.川泽纡其骇瞩 使动,使···感到惊骇
1.交代时间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阁途中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4.滕王阁及其周围的景色
(1)楼阁四周山水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
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 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 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 客,王勃当场一气呵成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 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 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 文章”。
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
(2)抒发身世之感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用典
人生无常,盛衰有时, 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第五段:
1.屈贾谊于长沙 使动,使······屈居 2.窜梁鸿于海曲 使动,使······窜逃
四、虚实美
碧空高深无比,红霞稍低些,而孤鹜又更低, 这就有了三个层次,而它们下边又有秋水。秋 天的水是宁静的,当“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 天上的画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谓“天光云影 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个层次。而且,在天 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这就构 成了实景与虚景的对比。况且微风过处,秋水 泛起涟漪,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 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 虾等等,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样构成了一种虚 实之美。
4.交代自己参加宴会的原因: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最后一句是谦恭的话,表明自 己年纪轻轻就有幸参加这次盛会。
归纳第一段:
第一段以“人杰地灵”四字为纲,对 胜地、贤主、嘉宾、良宴进行了称赞。首 句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切题,先写 滕王阁所处之地势,能不黏着于题目,拓 开境界,颇有大家风范。接着采取由远及 近,由面而点的手法,逐渐落实到写作目 标上。在对地、主、客进行赞颂后自谦地 提到自己,彬彬有礼,文雅尽现。而恰当 地运用诸多典故,更显示了作者超凡的才 华及渊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