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原理
管理跨度:管理者实现有效 管理的夏季人员或单位
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 形式
直线结构
职能结构 直线——职能结构
矩阵结构
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纵向结构 横向结构
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
首长制与委员制 层级制与职能制 集权制与分权制 完整制与分离制
层多跨小: 金字塔结构
层少跨大: 扁平结构
图2-1 直线结构图示
类型:
基金会
财务——会计标准分类
强制性:政府 半强制性:仲裁、保障、协会等
公共权力标准分类 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
非强制性:科教文卫咨 古典模型:效率、专业化与协作
官僚模型:理性、科层组织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系统权变、
2.1.2 公共组织的结构
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
管理层次:公共组织内部纵 向划分的等级数
中央 政府
州政府 地方 政府
Ⅱ下位包含模式
中央政府 州政府
地方 政府
Ⅲ 相互依存模式中央Fra bibliotek中央 -州
州政府
政府 中央-州
中央-地方
-地方 州-地方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
图2-6 赖特的政府间关系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间关系的改革趋向
等级制弱化:碎片化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倾向
美国:分层蛋糕朝向分块蛋糕 英:中央与地方的“伙伴关系” 法:1982——权力下放法案 日:1999——地方分权推进法
G1=公共服务的安排者 G2=政府服务的提供者 PF=私营公司 C=公民
政府间关系涵义 inter
governmental relations (IGR) 指政府 之间的联结、互动、相互依存以 及公共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包 括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 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
集中与分散:中央与地方关系 竞争与合作:地方政府间关系
C
G1
PF
G2
图2-5 政府间关系
2.2.2中西政府间关系的比较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间关系的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间关系的改革
趋向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中西政府间关系的比较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间关系的模式
拉焦尔模式 赖特模式 罗斯构想 松村岐夫模式 罗茨模式
图2-4 赖特的政府间关系模式
I分离模式
什么是公共组织?它的主要 结构有哪些?
思考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 结合实际,分析中国政府组 织过程的特点。
2.2 政府间关系与组织间关系
2.2.1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2.2.2中西政府间关系的比较 2.2.3中国市管县体制(城乡
关系) 2.2.4组织间关系
2.2.1 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政府关系模式
2.1.3 公共组织过程与行为
组织权力及其运作 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
权力的来源
X理论与Y理论
权力的运行
公共行政人员行为
组织授权
公共组织环境
组织冲突与协调
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组织冲突
组织环境基本构成因素
组织协调 组织合作模型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文化环境 技术环境
复习思考题
部长
A局长
B局长
C局长
处长
处长
处长
科长
科长
科长
科员
科员
科员
图2-2 职能结构图示
A部
B部
C部
a局
b局
c局
图2-3 直线—职能结构图示
部长
A部
B部
C部
a局
b局
c局
图2-4 矩阵结构形式图示
甲工作部 乙工作部 丙工作部
A部
科员A1 科员A2 科员A3
B部
科员B1 科员B2 科员B3
C部
科员C1 科员C2 科员C3
参考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6年第3次印刷,中国MPA教育系列教材
《公共部门管理导论》(Managing the Public Sector),[美]格罗弗·斯塔林著,上海译文出版 社,是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管理教科书,前后已经 有六个版本。第六版《公共部门管理导论》 (2002)关注的是面向未来的公共行政教育,确 定和描述了公共行政领域的新趋势。
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现象日渐 普遍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等级控制:传统模式
层级隶属关系 中央高度集权 阻隔多而联系少
网络模式端倪:政府间关系新发展
等级制结构的变化
准层级的压缩 中心城市发展对等级制的冲击:副省级市和不等边三角关系
地方分权的改革 横向联系的扩展:经济协作区
中西政府间关系的比较
定义:一定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
心理意识和目标、并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
构成要素:
组织要素:人员、目标、机构设置、组织设计
职能要素:范围、职位、职权、权责划分
政府机构 教育组织
文化要素:规章制度、团体意识、
健康和福利组织
物质要素:支持硬件、技术与信息
宗教组织
慈善组织
公共管理学原理
Principl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务员培训核心课程
东北财经大学 王雅莉教授主讲 2007年7月于大连
课程简介
公共管理学一般被定义为是对公共组织尤其 是政府组织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是 研究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的科 学。它是公共行政学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市 场经济国家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不断地 发生着深刻变化。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公共管理的性 质、范围、内容和方式也要逐步完善,这使 得公共管理学的宣传和普及极其重要。
《公共部门管理》,王雅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2006年出版,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教材新系
要目
1.现代公共管理导论(第1、2章) 2.公共部门组织管理(第3、4、10章) 3.公共部门政治管理(第5、9、10章) 4.公共部门资源管理(第6、7章)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2、11章) 6.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第8、9章)
注:每要目后括号内的章节为教材相应的章节内容
2.公共部门组织管理
2.1 公共组织概述 2.2 政府间关系和组织间
关系 2.3 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2.4 政府体制创新
2.1 公共组织概述
2.1.1 什么是公共组织 2.1.2 公共组织的结构 2.1.3 公共组织过程与行为
2.1.1 什么是公共组织
关系的基础差别:市场作用的深度 关系的对象差别:改革与发展息息相关 关系的规制差别:规制需求的差别 关系的体制差别:多元关系的复杂性
党政关系 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计划单列市与省级政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