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的秘密活动目标: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影子的秘密,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再探索试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大屏幕一个、幻灯机一台、手电筒一个。
2.幼儿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故事一个。
活动过程:1.请幼儿猜谜语,激发学习兴趣——“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 (影子)2.引导幼儿回忆说出影子与光的关系。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操场上你呢?) “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引导幼儿懂得有光的地方都有影子)3.游戏:猜影子1)教师请两个特征比较明显的幼儿藏在屏幕后面,请其他幼儿分别猜猜他们是谁?提问:请问他是谁?你怎么知道?2)请两名特征不明显的幼儿藏起来,增加游戏难度,引起幼儿兴趣。
(影子的特征与物体有关。
)3)利用游戏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对影子探索的欲望。
4.教师用手影给幼儿讲故事,请幼儿欣赏。
A幼儿对着影子自由地表演手影。
B请幼儿换用手偶结合音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有趣现象,当幼儿兴致较高时,教师忽然将灯关掉,引导幼儿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
5.提问:影子哪去了?为什么没有影子呢?(打开灯进一步提问)有灯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影子?(影子、物体、光线三者密切相连,缺一即形不成影子。
)活动延伸:会走的影子小朋友,刚才我们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走影子也走,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不动,咱们猜猜他的影子会怎样?教师拿着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幼儿,并让手电筒围着幼儿走一圈,观察影子的变化,提出再次探索的要求自然结束活动。
哈哈大笑的人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学习版画。
2.引导幼儿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发展幼儿的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3.体验版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绘画用纸、笔、范画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游戏情景的创设,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呀,今天的天气真好呀,我们开着汽车出去转转吧。
(听音乐,做开汽车的动作)”“小朋友快看这边在办画展呢,我们下车看看吧。
”(幼儿观察范画。
)“经过刚才的欣赏,你觉得这些画怎么样。
”引导幼儿从画板中人的面部表情方面说。
(提问)“刚才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些版画是老师画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
”二、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通过范画,让幼儿对版画有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同时,也能对幼儿的创作提供一定的技能基础。
)“孩子们,我想你们也能办一个画展的,现在老师做指挥员,你们要听好指挥哦!”三、教师师范讲解做版画的要求以及步骤先将硬纸版剪出你所要的图形,然后拼贴组合图形,最后上颜色,形成版画。
四、幼儿做画,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幼儿完成一幅画。
五、作品展示。
“你们的版画真漂亮啊,我们来布置一个美丽的画展吧。
”(把幼儿作品贴在展示墙上,)“我们的画展真漂亮,都是我们小朋友自己设计的。
真棒!我和老师在一起活动目标:1.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通过对老师和自己的绘画,增进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感情。
2.通过观察知道老师的特点并把他画出来。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难点:1.重点:观察表现老师和自己的特征。
2.难点:尝试把老师和自己的特征画出来。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牙签、刮蜡纸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孩子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日子吗?教师节是庆祝谁的节日的呀?哦,明天是张老师、钱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的节日。
你们和老师在一起高兴不高兴,想不想把自己和老师画在一起送给老师好不好呀?二、观察、示范1.我们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样的呀?(头发、脸型、衣服等等)2.现在我们看看老师是怎么样的?3.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进行示范并说出刮画的方法。
三、联想创作1.提醒幼儿先把人初步的轮廓刻出来,在此基础上表现特征。
2.要求幼儿在刮画的时候注意不要全刮。
四、展示交流。
1.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说说作品画的是哪个小朋友和哪个进行评价。
制作小图书活动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接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
活动准备:1.白纸裁成32k,数量6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油画棒活动过程: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师幼共同跟着录音讲述故事。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小蝌蚪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1)师:我们能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变成一本连环画吗?(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①画故事。
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
选出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角色,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写上自己的名字。
④装订。
三、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四、分享交流。
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连环画到小班给弟弟妹妹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晚间活动计划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制定计划。
2.通过谈话丰富幼儿离园后的晚间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材料:幼儿用书、笔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导入:“昨天老师回家的时候,路过广场小花园,看到咱们班有的小朋友在小花园里玩儿,你们晚上除了去小花园玩,还做了什么呢?”(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小朋友晚上有许多的活动------今天我们来为自己的晚间活动做一个合理的计划,把我们晚上的生活安排的更丰富”二、幼儿分组讨论:1.引导幼儿自由选伴分成三组。
2.出示幼儿用书观察图中小朋友的计划。
3.师幼交流,引导幼儿讨论晚间活动内容。
(1)游戏活动:自己独立游戏,不影响他人,玩具自己整理。
(2)看电视:时间的选择,爱护眼睛,不要长时间看电视(3)学习活动: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独立写作业,看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帮助成人:尊重长辈,愿意帮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爱劳动(5)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6)交往:与同伴,成人的交往,打电话或去家中拜访,鼓励幼儿与人交往,关心他人三、引导幼儿自己设计晚间活动的计划(用自己能懂的方式来设计自己的晚间活动计划)四、幼儿小组交流自己设计的计划。
五、听了别人的计划,请幼儿说说自己认为谁的计划好,好在哪?六、通过交流幼儿推选出自己组内设计最好的计划,在全班与幼儿分享。
七、小结延伸活动:鼓励幼儿为自己的周末设计活动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尝试,周一回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分水果活动目标:1.学习将数量为“2、3、4、5”的各种水果分成两份,并探索不同的答案。
2.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分合水果的过程与结果,学习分合式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教具:苹果、梨子、桃子水果卡片若干。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一、小组活动(1)观察活动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盘子里都有些什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呢?”“那我们就来玩一个分水果的游戏吧。
”(2)交待活动规则要求A、每次拿3个水果在黑板上摆成一排,然后把3个水果分成两份。
B、每排的3个水果分成两份的答案都要不一样。
C、分好后说一说3个水果分给谁几个?分给谁几个?几个和几个和起来就是3个。
(3)幼儿操作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提醒幼儿每次取3个水果放在横线上数一数,然后再分成两份。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每次拿取的是不是3个,再分成2份的答案有无重复和遗漏,鼓励幼儿分好后用语言表述。
二、集体活动(1)整理记录,学习4的组成。
“谁愿意把自己怎样分水果的事讲给大家听,老师把它记在黑板上。
”(2)集体按指示检查4的分合结果。
“大家看看每排是不是4个水果,每次分成两份的答案有没有重复或遗漏?”(3)学习分合式结果。
“谁能动脑筋想一想:可不可以用数学和符号来表示分水果的事?4个苹果用几来表示?(4)分用什么符号?(分合号)爷爷分得1个苹果用几表示?奶奶分得的3个苹果用几表示?教师边引导边记录,请幼儿继续往下记录。
(5)幼儿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教师不断地提醒幼儿每一次记的都要和分的一样。
(6)5的分解同上。
三、出示幼儿用书完成练习幼儿练习,教师巡查指导。
我的自画像活动目标: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用白描的方法画出自己明显的五官特征。
活动重点:重点:画自己的五官难点:用白描的方法画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我的自画像》、铅笔、彩笔、镜子。
活动过程:1.照照说说自己的五官。
(1)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和同伴说说自己长什么样?什么地方像妈妈?什么地方像爸爸?(2)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五官。
(3)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画画自己的五官。
2.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黑板上的自画像。
(1)教师和幼儿边观察边总结人的五官。
脸:长脸、圆脸。
眼睛:大眼睛、小眼睛。
嘴:大嘴、小嘴。
耳朵:大耳朵、小耳朵。
鼻子:高鼻子、塌鼻子。
(2)幼儿相互看看同伴的五官。
3.幼儿作画。
教师提醒幼儿边照镜子边画画。
4.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自画像,收拾作画材料。
弯弯的月亮活动目标:1.幼儿初步的感知月亮的变化。
2.能够根据诗歌创编出有关月亮的想象画。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重难点:1.让幼儿了解月亮是在不断变化的。
2.能够通过月亮的变化创编出关于月亮的想象画。
活动准备:1.画纸、彩色笔。
2.关于月亮变化的图片。
3.让幼儿注意观察月亮,帮助幼儿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一、诗歌导入1.引出主题:教师讲述诗歌《弯弯的月亮》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这个诗歌中听到了什么?他变成了什么形状?”二、欣赏图片1.复习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让幼儿知道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有时像小姑娘的眉毛,有时像弯弯的小船,有时像一把镰刀,有时像个圆盘。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月亮的图片,让幼儿知道有关月亮变化的常识。
2.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上的《月亮变变变》,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三、讨论与想象1.让幼儿相互讨论在诗歌《弯弯的月亮》中,自己看过什么样形状的月亮,它像什么。
2.请幼儿说说自己画过什么样的月亮,还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月亮,可以在月亮上画什么,它们可以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四、作品创作指导幼儿画出与诗歌相配的月亮,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五、活动延伸幼儿画好自己的作品时,放到作品栏里展示。
玩泥巴活动目标:1.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2.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1.事先寻找一处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