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Rhei Radix et Rhizoma
【来源】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黄R.t a n g u t i c u m、药用大黄R.
officinale的根及根茎。
前两种习称“北大黄”、后一种习称“南大黄”
【产地】
道地药材:青海、甘肃。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
【性状鉴别】
1、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
2、质坚,横切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可见星点,环列或不规则散在。
3、根类药材形成层明显,具明显的放射纹理,无星点。
4、气清香,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
掌叶大黄根茎横切面
星点(掌叶大黄)
【显微鉴别】
一、根茎横切面:
1、木栓层:残留。
2、皮层:窄,有CaC2O4簇晶。
3、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韧皮部中有粘液腔。
4、形成层:成环。
5、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非木化。
6、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韧在内,木在外),薄壁组织中含CaC2O4簇晶及淀粉粒。
二、根横切面:
木质部分化到中心,髓部不明显。
三、粉末(淡黄棕色):
1、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多短钝。
2、导管:多网纹导管,非木化。
3、淀粉粒:单粒脐点星状,类圆形,复粒由2-5(7)分粒组成。
掌叶大黄草酸钙簇晶
网纹导管
化学成分
含有蒽类衍生物,包括蒽醌、蒽酚、蒽酮类以及它们的苷类。
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二蒽酮,番泻苷等。
此外,大黄尚含有茋类、鞣质类、有机酸、挥发油等。
游离蒽醌衍生物为大黄主要抗菌成分。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为大黄主要泻下成分。
【理化鉴别】
1、微量升华:(检查游离蒽醌)
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因升华温度不同结晶形状各异)+碱-→红色
2、取少量粉末于滤纸上,+1%氢氧化钠试液,滤纸染成红色。
3、荧光检查: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
UV
晾干-→棕色至棕红色荧光。
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
大黄微量升华——针晶
大黄微量升华——针状向羽毛状过渡
大黄微量升华——羽毛状结晶
大黄微量升华——羽毛状结晶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蒽醌以芦荟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酸(C15H8O6)、大黄素
(C15H10O5)、大黄酚(C15H10O4)和大黄素甲醚(C16H12O5)的总量不得少于1.50%。
含游离蒽醌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总量不得少于0.20%。
饮片含游离蒽醌不少于0.35%。
【检查】
土大黄苷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温浸1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10pl,点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l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附注】伪品
山大黄(土大黄):同属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波叶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及根茎。
uv
含土大黄苷-→显蓝紫色荧光。
藏边大黄横切面(uv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