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黄的研究进展鲍恩泉(安徽省巢湖市药品检验所,巢湖 238000)摘要 介绍近年来对大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我国传统中药,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及云南等省。
大黄属植物约60多种,以泻下、健胃而著称于世。
随着大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发现大黄还具有抗肿瘤、保肝利胆、改善肾功能、活血止血、降血脂等多方面的作用。
笔者综述其近年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1.1 非蒽醌类成分 河套大黄系蓼科大黄属波叶组hotanoense C.Y.Cheng et CT K ao的干燥根与根茎。
其中含有8种非蒽醌类成分[1],分别为β2谷甾醇(β2sitosterol,Ⅰ)、土大黄苷元(rhapontigenin,Ⅱ)、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Ⅲ)、32 (3′,5′2二羟基-反式-肉桂酰基)252羟基2Δ52α2吡喃酮[32 (3′,5′2dihydroxyl2trans2cinnamoyl)252hydroxyl2Δ52α2pyranone,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piceatannol23′2O2β2D2glucopy2 ranoside,Ⅵ),土大黄苷(rhaponticin,Ⅶ),和蔗糖(sucrose,Ⅷ)。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窄叶大黄Rheum sublanceolatum C.Y.Cheng et K ao非蒽醌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6个非蒽醌类化合物[2],正二十八烷酸、β2谷甾醇、β2谷甾醇葡萄糖苷、22甲基252羧甲基272羟基色酮、piceatannol和1种萘苷62hydroxymusizin282O2β2D2glucopyranoside。
1.2 蒽醌类成分 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得到6个蒽醌类化合物[3],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2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emodin2 82O2β2D2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2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aloe2emodin282O2β2D2glucopyranoside,Ⅴ)和ω2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
从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的根及根茎中,分得10个非蒽醌类成分[4],经光谱学鉴定了其中8个,它们依次为rheosmine(R),胡萝卜苷(E1),d2儿茶素(E2), 62cinnamoylisolindleyin(E5),白藜芦醇24′2O2β2D2(6″2O2没食子酰)葡萄糖(E7),没食子酸(E9),(-)表儿茶素232O2没食子酸酯(E10)和D2山梨醇(S2)。
1.3 芪类成分 有报道,从蓼科大黄属波叶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华北大黄的干燥根与根茎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芪类化合物[5],分别为去氧土大黄苷元(des2 oxyrhapontigenin,Ⅰ)、土大黄苷元(rhapontigenin,Ⅱ)、piceatannol(Ⅲ)、去氧土大黄苷(desoxyrhaponticin,Ⅳ)、土大黄苷(rhaponticin,Ⅴ)和piceatannol23′2O2β2D2glucopyranoside (Ⅵ)。
1.4 鞣质 大黄生药中鞣质含量很高,主要是水解型和缩合型两类鞣质[6]。
而没食子酸(gallic acid)和d2儿茶素(d2cate2 chin)则是这两类鞣质的单体。
1.5 大黄种类繁多 杨秀伟等[7]从秦岭大黄Rheum qinlin2 gense Y.K.Y ang,D.K.Zhang et J K Wu根茎的乙醇溶性部分分离出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芦荟大黄素(aloe2emodin,Ⅲ)、大黄素(emodin,Ⅳ)、大黄酚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 2002;11(10):1717 张 伦.罕见药治疗药物的开发大有潜力.中国药业,2002;11(8):18~918 倪荷芳,钱 丽,徐国琪et al.中药新药开发利用的研究途径与发展方向.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1):52~319 左言实.新世纪开发中医新药研究展望.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6):331~520 冯正中,李 莉.“疑罕误”三大类病症研究的思考与启示.医学与哲学,1999;20(11):31~321 参考消息“科学技术”版(第七版),2002;12:1022 郑友顺主编.中药研究与应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9:623 岳凤先,汪 芳.西药中药化———新药研制的重要领域.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新思路,1999;1(4):24~824 Carson RR.The Orphan Drug Act:provisions and success.Durg Inf J,2000;34(3):829~3625 Scott DL,Mbbs SA,Etsuko Usui.Orphan drug programs/policesin Australia,Japan,and Canada.Drug Inf J,2001;35(1):1~16 26 Famsworth NR,Morris RW,A m J Pharm,1976;148:46~52 27 K inghorm AD,Balandrin MF,eds;ACS Symposium Series534;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Washington,DC,1993:48~5528 Cane DE,Walsh CT,Khosla C.Harnessing the biosynhthetic code: combination,permutations,and mutations,Science,1998;282:63~829 Shen YM,Y oon P,Yu TW et al.Ectopic expression of the mini2 mal whit polyketide synthase generates a library of aromatic polyke2 tides of diverse sizes and shapes,Proc N atl Acad Sci USA,1999;96:3622~730 Borchardt J binatorial biosynthesis panning for pharmaceutical gold.Modern Drug Discovery,1999;2(4):22~931 Finkel E,Potential Target Found for Antimetastasis Drug.Science, 1999;285:33~432 钱 炯.中药对非典既能防又能治.服务导报,2003;4(25):第3版・813・安 徽 医 药 A nhui Medical and Pharm aceutical Journal 2003Aug;7(4)(chrysophanol82O2β2D2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2O2β2D2glucopyranoside,Ⅵ)、芦荟大黄素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aloe2emodin82O2β2D2glu2 copyranoside,Ⅶ)、大黄素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2 O2β2D2glucopyranoside,Ⅷ)、大黄酸(rhein,IX)、大黄酚82O2β2 D2(6′2O2丙二酸单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2O2β2D2 (6′2O2malonyl)glucopyranoside,X]。
2 药理作用2.1 鞣质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临床对大黄鞣质的药理作用作了广泛的研究,主要有抑菌作用、止血作用、抗凝血作用、促进氮代谢作用、改善肾功能作用、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治疗精神病作用、消炎镇痛作用和抗病毒作用[6]。
2.2 抗炎作用 大黄中的有效成份大黄素,1次po30mg~60mg・kg-1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60mg~100mg・kg-1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且随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大,1次po90~150mg・kg-1能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ip20~40mg・kg-1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急性胸膜炎的渗出与白细胞的游走[8]。
有报道[9],大黄胶囊对慢性胆囊炎具有抗菌消炎,促进胆汁分泌、排泄的功效。
2.3 活血祛瘀作用 大黄有活血祛瘀作用,通过采用肾上腺素(Adr)致怒及寒冷造成大鼠血瘀模型,通过比较大黄各炮制品对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的影响,发现酒制大黄可显著降低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的作用[10]。
2.4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11],大黄及大黄各种复方制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FR)疗效肯定。
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改善氮质血症、抑制肾脏代偿性肥大和高代谢状态等。
作为长期理想的治疗CFR药物的前景十分广阔。
2.5 对腹部创伤术后的胃肠道有保护作用 大黄对胃肠道屏障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腹部创伤病人早期应用大黄制剂治疗,能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抗生素使用量,减少因胃肠减压所致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12]。
2.6 降血脂作用 九制大黄蒽醌衍生物有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大白鼠血脂和改变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在1~4g・kg-1范围内,随着剂量增大,有作用增强的趋势[13]。
2.7 抗衰老 大黄降脂素为河套大黄中的一种成分。
随着大黄降脂素剂量的增大,心脏、脑中的脂褐素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
其中,与溶剂组相比较,大剂量的大黄降脂素对心脏中的脂褐素的降低有显著意义[14]。
2.8 大黄素具双向免疫调节功能[15] 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 PS)刺激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作为过度炎症反应的体外模型,用生物学方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2α(TNF2α)、白细胞介素21和IL26,结果发现大黄素对(TNF2α)的分泌和[Ca2+]i有双向调节作用,说明大黄素可能具有双向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