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 , 看似牢不可破 , 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 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 , 就有‘ 国’ 与‘ 家’ 的对立 , 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 家’, 只知效忠于‘ 家’, 而不知效忠于‘ 国’ 。

” 材料表明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 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 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

以上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 .诸侯争霸的推动B.铁犁牛耕的使用C.分封制走向崩溃D.法家思想的推广3.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

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A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D.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军机处4. 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 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 之虚所卖之。

’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 从中可以获悉当时A .农村集市开始出现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C.草市经营有时空限制D.商业市镇逐渐兴起5. 明中叶起,松江“ 布被天下” 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

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

究其原因,可能是A .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6.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 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

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的结论是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7.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 “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 “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③ “ 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 ④ “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A .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

“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指的是A .“ 独尊儒术” 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思想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 民本” 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9.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 全新的创造” 是指A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0.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 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 .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①多元兼容、雅俗共赏②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③逐渐平民化、世俗化④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 .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 某位同学打算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他根据“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结论。

你认为这位同学所得出的结论与他所掌握的史实之间逻辑关系最为严谨的是14. 《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

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不包括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涉及内容广泛庞杂C.重视诉讼的过程与程序D.注重保护私人财产15.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 1688-1689 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

认为它是“ 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

这里的“ 转折点” 在此主要是指A .王权结束B.议会权力高于王权C.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6. “ 如果政府禁止人们追求自身利益,那就剥夺了政治自由,如果任人们无约束地追求自身利益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危险,这将会以牺牲国家与社会的公益为代价换取少数人的利益。

” 这就是“ 麦迪逊难题。

” 美国宪法中有助于破解这一难题的设计有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②实行两党对垒,交替执政③总统和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④通过修正案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7.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第四条有规定:“ 制定海关与贸易的立法,及关于帝国所需赋税立法;规定度量衡与货币制度,以及制定关于发行有保证金的或无保证金的纸币之基本规章。

组织统一保护德国海外贸易、德国航运及其航海旗帜……。

” 这些规定①促进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②说明帝国不够重视工业发展③有利于巩固帝国的统一④表明德国的代议制不够彻底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 历史总是多样的,但不同之中也偶有一致之处。

17 ~ 18 世纪,当欧洲各国纷纷推行“ 重商主义” 的经济政策时,中国明清政府仍继续坚守“ 重农抑商” 的政策,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A .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结果都增强了各国的经济实力C.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D.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19. 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所配的一幅图——新兴的西方世界:到 1763 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

作者在说明世界贸易问题时选择 1763 年可能的理由是A .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 日不落” 帝国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20. 近现代史上,美国经常在政治、经济和科技领域引领世界潮流。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21. 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

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表:欧洲移民表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根本原因A .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2. 英国学者尼尔· 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 工业革命’ 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 其主要观点是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23.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24. 有人认为,西方先哲们在人类社会发现了“ 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 .自由平等B.社会契约论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25. 达尔文的“ 进化论” 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 理论依据” 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④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A .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6. 加试题:“ 至于法国大革命究竟是喜剧、悲剧还是闹剧,这不取决于历史本身,而取决于历史学家,取决于他的历史观、价值观等理论前提,取决于历史学家生活的那个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 下列选项符合以上事例的说法是A .一个完美的历史学家必须绝对具有足够的想象力B.一个作者的观念看来更像是在反映他自己的生活于其中的那个年代,而不是他所描写的那个年代C.历史是有个人特征的人物的王国,是本身有价值而又不可能重演的个别事件的王国D.不同的历史学家对同一现象可以提出十分不同乃至截然对立,但又同样似乎可能的解释而不至于歪曲事实,或违背通行的处理证据的准则27. 加试题:根据下图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③共和制派力量占明显优势④从过程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8. 加试题:下图为 1600 ~ 1913 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 .④B.③C.②D.①29. 加试题:俾斯麦考虑的德意志型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在 1871 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

上述材料表明A .德意志政体融合了几大阶级之间的矛盾B.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C.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在德意志创建D.君主立宪制最适合德意志统一30. 加试题: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 法盖说:“ ……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