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疼痛功能的评定
34
感觉评定方法—浅感觉
触觉:让患者闭目(或遮盖),检查者用棉签(棉
花)或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 者有无(轻痒的)感觉。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 过频,刺激时间间隔不要有规律。要在两侧对称的部 位进行比较。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 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检查顺序为面部、 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感觉评定的步骤
向患者介绍检查目的、方法和要求,取得患者的合作。 检查前进行检查示范。 遮蔽双眼(或不让看到)。 先检查健侧再检查患侧。目的是在判断患者理解力的同
时,建立患者自身的正常标准用于与患侧进行比较。 给予感觉刺激后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不能口头表达时 ,可让其用另一侧肢体进行模仿。 将检查结果记录在评定表中,或在节段性感觉支配的皮 肤分布图中标示。
29
30
感觉功能评定目的
帮助发现患者有无感觉障碍及感觉障碍的分布、
性质、程度。 借此进行病变的定位诊断,并进一步寻找病因。 在感觉反馈减少的情况下,测定其对运动和功 能的影响。 帮助提供保护措施,预防继发性损害。 帮助制定感觉训练和治疗计划和方案。
31
感觉评定的设备
大头钉或牙签(一端尖、一端钝)若干个 两支测试管及试管架 棉签(棉花)、纸巾或软刷(毛笔) 4-5件常见物:橡皮、手表、钥匙、钱币、铅笔、汤勺
25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对感觉的影响
脊髓损害: – 后角型:由于深感觉及部分触觉的纤维进入脊 髓后走向后索,而痛觉及温度觉的纤维进入后 角,因此后角损害表现为病灶同侧的节段性痛 觉和温度觉障碍,触觉大致正常,深感觉正常, 即分离性感觉障碍。 – 白质前联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 障碍,深感觉和触觉保留。
42
43
感觉评定方法—复合感觉
图形觉:患者闭目,用铅笔或火柴棒在患者皮
肤上写数字或画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 等),询问患者能否感觉并辨认,也应双侧对 照。
44
感觉评定方法—复合感觉
实体觉:患者闭目,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某物
品放于患者手中(如火柴盒、刀子、铅笔、橡 皮、手表等)。让患者抚摸辨认并说出该物的 名称、大小及形状等。先测患侧。两手比较。
27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对感觉的影响
脑干损害 – 延髓外侧:损害脊髓丘脑束和三叉神经脊束、 脊束核,引起对侧半身和同侧面部痛、温度觉 缺失,为交叉性感觉障碍。 – 桥脑上部、中脑:对侧面部及偏身的深浅感觉 障碍。
28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对感觉的影响
丘脑损害:对侧深、浅感觉缺失或减退,深感 觉障碍重于浅感觉,远端重于近端,上肢重于 下肢,常伴有自发性疼痛或感觉过敏或倒错。 内囊损害: 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并伴有 偏瘫或偏盲,即“三偏征”。 大脑皮质损害:局部损伤导致对侧单肢出现复 合性感觉或皮质感觉障碍,浅感觉正常或轻度 障碍。
感觉与疼痛的评定
单春雷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江苏省人民医院钟山康复分院
1
主要讲述的内容
一般概念 – 感觉的定义 – 感觉的分类 – 感觉的传导途径 – 节段性感觉分配 常见的感觉障碍 – 感觉障碍的表现 –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对感觉的影响
2
主要讲述的内容
13
14
15
节段 性感 觉支 配
16
17
18
感觉障碍的表现
破坏性和刺激性症状 破坏性症状: – 感觉缺失:指清醒状态下对刺激无反应。有痛觉缺 失、温度觉缺失、触觉缺失和深感觉缺失。在同一 部位各种感觉(深、浅感觉)均缺失,称完全性感 觉缺失。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缺失,而其它感 觉存在,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如痛温觉缺失而触 觉保留,见于脊髓空洞症等。 – 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有反应,但敏感性减弱。双 侧对比检查更有意义。
20
感觉障碍的表现
刺激性症状 – 感觉过度:对外界刺激的感受阈限增高且反应时间 延长,对轻微刺激的辨别能力减弱或丧失,只能感 受很强的刺激,并需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才可产生 一种不能定位的强烈的不适感。常见于丘脑、脑干 或顶叶皮质病变。
21
感觉障碍的表现
刺激性症状 疼痛:接受和传导感觉的结构受到刺激而达到一定 的强度,或对痛觉正常传导起抑制作用的某些结构 受损时,都能发生疼痛。多见于周围神经、脊髓后 根、脑脊膜和丘脑等部位受累。 局部痛:病变部位的局限性疼痛,见于周围神 经炎区域。 放射性痛:神经根或神经干受刺激时,疼痛除 发生于局部外,还可沿受累神经支配的感觉区 域放射,如坐骨神经痛可放射至足部。
4
感觉的定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
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个别属性有大 小、形状、颜色、坚实度、压力、温度、味道、 气味、声音等。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
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5
感觉的分类
特殊感觉:包括视、听、嗅、味等。 一般感觉: – 浅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是皮肤和 粘膜的感觉。 – 深感觉:又称本体感觉,包括关节觉(位置觉、运动 觉)、震动觉,是刺激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的本 体感受器(肌梭、腱梭)产生的感觉。 – 复合感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 重量觉、质地觉等,是大脑综合分析和判断的结果, 也称为皮质感觉。
23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对感觉的影响
24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对感觉的影响
周围神经损害 – 末梢型:为周围神经末梢受损所致,出现对称性四 肢远端的各种感觉障碍,越向远端越重,呈手套、 袜筒型,见于多发性神经炎。 – 神经干型: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呈条、块状障碍, 常见的有臀上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腓总神 经及桡神经损害。 – 后根型:出现支配的节段范围皮肤出现带状分布的 各种感觉减退或消失,并常有放射痛,如腰突症神 经根受压。
7
各种感受器
一般感觉感受器的分类
2温度感受器(thermoreceptors) a冷 冷感受器 b温 温感受器
3伤害感受器(nocloceptors) a痛 游离神经末梢
8
感觉传导途径
(脊髓)
交叉
(先交叉后上行)
交叉
T5 T4
(延髓)
(先上行后交叉)
9
前束
10
侧束
11
后束
12感觉传导途径来自35感觉评定方法—浅感觉
压觉:让患者闭眼,检查者用大拇指使劲地 去挤压肌肉或肌腱,请患者指出感觉。对瘫 痪的患者,压觉检查常从有障碍部位到正常 的部位。
36
感觉评定方法—浅感觉
痛觉:让患者闭目,分别用大头钉的尖端和钝端以同 等的力量随机轻刺受检者的皮肤。要求受检者立即说 出具体的感受(疼痛、疼痛减退/消失、痛觉过敏)及 部位。要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对痛觉减退的患者 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 的患者要从正常的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 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19
感觉障碍的表现
刺激性症状 – 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如痛觉过敏, 表明感觉系统有刺激性病变。 – 感觉倒错:对刺激的认识错误。如把触觉刺激误认 为痛觉刺激,冷觉误为热觉。 – 感觉异常:没有明显的外界刺激而自发产生的不正 常的感觉,如麻木感、蚁走感、针刺感、烧灼感等, 与神经分布方向有关。多为周围神经受压引起。
6
各种感受器
一般感觉感受器的分类
1机械感受器 a皮肤感觉感受器(cutaneous sensory receptors) 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rve endings)(痛、温、触、压、痒等) 毛囊末梢(hair follicle endings)(触和机械运动) b深感觉感受器deep sensory (joint) receptors] 肌梭(muscle spindle)(位置和运动感) 高尔基腱器(Golgi tendon organs)(肌极度牵张时防止肌损伤)
45
感觉评定方法—复合感觉
皮肤定位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手指或棉
签轻触一处皮肤,请患者用手指出受触的部位, 然后测量并记录与刺激部位的距离。正常误差 手部小于3.5mm,躯干部小于1cm。 质地识别觉:分别将棉、毛、丝、橡皮等不同 质地的物质放入患者手中,让患者触摸分辨, 说出材料的名称(如丝绸或光滑/粗糙)。
37
感觉评定方法—浅感觉
温度觉:包括冷觉与温觉。冷觉用装有5-10 °C的冷 水试管,温觉用40-45°C的温水试管。在闭目的情况 下交替接触患者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选 用的试管直径要小。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 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并进 行比较。
38
感觉评定方法—深感觉
关节觉:是指关节所处的位置(角度)和运动方向的 感觉,包括位置觉和运动觉。
– 位置觉: 患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手指、脚趾或一侧肢 体被动摆在一个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 或用另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位置。 – 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 两侧,上下移动5度左右,让患者辨别是否有运动及移 动方向(向上、向下),如不明确可加大幅度或测试较 大关节,让患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或用对侧肢体进 行模仿。
41
感觉评定方法—复合感觉
复合感觉:大脑皮质(顶叶)对感觉刺激的综合、分
析、统一与判断的能力,因此又称为皮层感觉。必须 在深、浅感觉均正常时,检查才有意义。 – 两点辨别觉: 患者闭目,用特制的两点辨别尺或双脚规或
叩诊锤两尖端,两点分开至一定距离,同时轻触患者皮肤 (沿所查区域长轴),两点的压力要一致。让患者回答感觉 到的是“一点”或“两点”。若感到两点时,再缩小距离, 直至两接触点被感觉为一点为止。测出两点间最小的距离。 正常人全身各部位的数值不同,正常值:口唇为2-3mm;指 尖为3-6mm;手掌、足底为15-20mm:手背、足背为30mm; 胫骨前缘为40mm;背部为40-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