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器型的发展与演变之瓶器
经济1401 伊浩东 142410140 考古研究表明,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经开始制作陶器,且陶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例如碗器,盘器,瓶器等等。
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陶器的制作工艺日益发达且多样,便带来了陶器在器型上不断的革新。
瓶器便是革新过程中的一员。
瓶是一种小口、大腹、造型修长的容器,最初用于盛放酒水等。
因为重于实用所以对瓶器的美观要求并不是很大。
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尖底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属汲水器。
红陶质,手工制作。
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用以穿绳。
器表有多绳纹。
由于重视瓶器的实用性加上做工粗糙,所以尖底瓶并不是很精美。
从宋代起,陶瓷瓶更多地成为一种陈设器,大都做工精细,用科名贵。
例如最有名的青花瓷瓶,这是青花器中最大的类别之一,曲线大方流畅,其造型之美可以用清劲、简洁、秀润、潇洒来概括。
不仅是造型更精美,瓷瓶的名字也被赋予了时代的人文气息。
比如“玉壶春瓶”,这是从北宋到清代都十分流行的一种盛酒器。
北宋时创烧,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由宋人诗句中“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也有人说是因“玉壶买春”而来。
把瓶倒置,则表示“心到了”,大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境。
自元以后,中国的陶瓷器不再单单只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同时也结合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地传入中国的文化。
陶瓷器的内涵更加丰富,器型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凤首瓶,是受中亚金银器影响而创制的独特形制。
凤首张目,曲喙衔珠,首顶荷叶状花口为冠,细长颈多饰弦纹,丰肩,敛腹修长,平底或假圈足外展。
器身光素、刻花或堆塑图案。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的器形。
口微侈,直颈,球腹,平底。
始见于明永乐朝,宣德器较永乐略显粗放,此后明代各朝未出现。
到了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陶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
陶瓷器是一种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发展,陶瓷器的规格样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一种新的文化融入其中,它便会产生出新的火花,给世人带来新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