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原理》考试题库及带答案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核分人题分复查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六名同学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如下:85,70,64,90,74,82。
成绩的中位数是()A 64B 90C 77D 782.应用几何平均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目的在于考察()A 期初水平B 期末水平C 全期水平D 期中水平3.线性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是()A r =0B r ≤1C r≥1D -1≤r ≤14.平均指标可以反映总体分布的()A 集中趋势B 离中趋势C 偏态D 峰度5.按月平均法计算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A 100%B 400%C 1200%D 200%6.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 石油产量B 出生人口数C 国内生产总值D 年末人口数7.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A 一项数值B 二项数值C 三项数值D 四项数值8.已知某地区连续五年的工业增加值的环比增长速度为:5%,8%,10%,9%,11%,则五年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是()A 5%)11%9%10%8%5(÷++++B 5%)111%9%110%108%105(÷++++C 111.109.11.108.105.15-⨯⨯⨯⨯D 111.009.01.008.005.05-⨯⨯⨯⨯9.假设检验中的弃真错误是指()A 原假设为真时不拒绝原假设B 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C 原假设为伪时不拒绝原假设D 原假设为伪时拒绝原假设10.拉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A 基期B 报告期C 任意时期D 特定时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得分评卷人复查人11.某人的年龄为20岁,则()A 年龄为品质标志B 年龄为数量标志C 20岁为品质标志D 20岁为数量标志E 20岁为标志值12.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A 科学性B 无偏性C 有效性D 充分性E 一致性13.影响频数分布的要素有()A 组距与组数B 组限和组中值C 分组标志D 变量值的大小E 变量的性质14.两变量的关系中,线性相关系数小于0的有()A 产品产量与耗电量B 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C 商品价格与销售量D 收入与纳税额E 商品销售额与商品流通费用率15.概率抽样中,抽样误差的大小()A 可以事先计算B 不可以事先计算C 可以避免D 不可以避免E 可以适当控制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统计指标体系17.统计量18.抽样极限误差19.自变量20.频数分布四、判断并改错(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假设检验是在备择假设成立的前提下进行的。
22.产品的产量是一个连续变量。
23.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统计表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24.向上累计的累计频数表示:大于该组下限的频数共有多少。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得分评卷人复查人25.直方图是用方块的高度表示数据分布在某一区间上的频率或频数的大小。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与联系?27.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
28.变异指标的作用有哪些?29.回归分析的内容是什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042)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核分人题分复查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六名同学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如下:85,70,64,90,74,82。
成绩的中位数是(D )A 64B 90C 77D 782.应用几何平均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目的在于考察(B )A 期初水平B 期末水平C 全期水平D 期中水平3.线性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是(D )A r=0B r≤1C r≥1D -1≤r ≤14.平均指标可以反映总体分布的(A )A 集中趋势B 离中趋势C 偏态D 峰度5.按月平均法计算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C )A 100%B 400%C 1200%D 200%6.属于时点指标的是(D )A 石油产量B 出生人口数C 国内生产总值D 年末人口数7.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A )A 一项数值B 二项数值C 三项数值D 四项数值得分评卷人复查人得分评卷人复查人8.已知某地区连续五年的工业增加值的环比增长速度为:5%,8%,10%,9%,11%,则五年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是(C )A 5%)11%9%10%8%5(÷++++B 5%)111%9%110%108%105(÷++++C 111.109.11.108.105.15-⨯⨯⨯⨯D111.009.01.008.005.05-⨯⨯⨯⨯9.假设检验中的弃真错误是指(B )A 原假设为真时不拒绝原假设B 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C 原假设为伪时不拒绝原假设D 原假设为伪时拒绝原假设10.拉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A )A 基期B 报告期C 任意时期D 特定时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某人的年龄为20岁,则(B E )A 年龄为品质标志B 年龄为数量标志C 20岁为品质标志D 20岁为数量标志E 20岁为标志值12.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B C E )A 科学性B 无偏性C 有效性D 充分性E 一致性13.影响频数分布的要素有(A C D )A 组距与组数B 组限和组中值C 分组标志D 变量值的大小E 变量的性质14.两变量的关系中,线性相关系数小于0的有(B C E )A 产品产量与耗电量B 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C 商品价格与销售量D 收入与纳税额E 商品销售额与商品流通费用率15.概率抽样中,抽样误差的大小(A D E )A 可以事先计算B 不可以事先计算C 可以避免D 不可以避免E 可以适当控制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统计指标体系—若干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可系统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和相互的关系。
17.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值,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
18.抽样极限误差—指在一定的概率下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也称允许误差。
其计算公式n nZ Z )1(22ππσαα-或19.自变量—用来预测因变量的一个或多个变量,用x 表示。
20.频数分布—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形成的分布。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得分评卷人复查人四、判断并改错(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假设检验是在备择假设成立的前提下进行的。
错误改:假设检验是在原假设成立的前提下进行的。
22.产品的产量是一个连续变量。
错误改:当产量以度量衡单位计量时,它是一个连续变量;当产量以自然单位计量时,它是一个离散变量。
23.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统计表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正确24.向上累计的累计频数表示:大于该组下限的频数共有多少。
错误改:向上累计的累计频数表示:小于该组上限的频数共有多少。
向下累计的累计频数表示:大于该组下限的频数共有多少。
25.直方图是用方块的高度表示数据分布在某一区间上的频率或频数的大小。
错误改:直方图是用方块的面积表示数据分布在某一区间上的频率或频数的大小。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与联系?答:(1)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指标是用来说明总体的特征。
(2)标志分为:描述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描述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
(3)指标是描述总体的某一数量特征的,用数值表示。
(4)指标是通过标志汇总或计算得到的。
没有标志,就无法得到指标。
(5)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标志与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比如,总体变成总体单位,指标就成了标志。
27.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
答: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都是把现象在某一方面的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1)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动态平均数,它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一般平均数又称静态平均数,它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
(2)平均发展水平所平均的是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从动态上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一般水平。
(3)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说明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得分评卷人复查人28.变异指标的作用有哪些?答:变异指标是反映一组数据与其均值的平均偏离程度的统计指标。
包括: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或方差、标准差系数。
其作用有:(1)变异指标可以表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变异指标越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反之,亦然。
(2)变异指标可反映生产的稳定性。
变异指标越小,生产的稳定性越好。
(3)变异指标可反映经济活动的均衡性。
变异指标越小,经济活动的均衡性越好。
29.回归分析的内容是什么?答:回归分析的内容包括:(1)从一组样本数据出发,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关系表达式。
(2)对数学关系式的可信程度进行统计检验。
(3)利用所求的关系式,根据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取值去估计另一个变量的取值,并给出这种估计的可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