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专业货代员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1)

国际贸易专业货代员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1)

国际贸易专业货代员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010年7月-12月,我在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实习,并在此期间做了有关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以此为基础,我又进一步分析了对货代员的人才需求,以此来分析我专业的开展方向以及《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开展。

1.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做好我专业是否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我采用问卷调查和企业访问的形式。

主要调查对象是已经毕业的在外贸公司上班的同学以及其所在单位。

本人共发出40份,企业收回5份,学生收回8份。

而企业的调查问卷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代表性,我们希望通过企业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确定我们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定位。

2.调研人员组成
调查组成员由我国际贸易专业全体教师及国贸04、05、06、07级学生组成。

3.调查方式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同时查阅了相关的产业背景资料。

对资料进行分析;与省内外兄弟院校同行进行了交流,进行了一定的定性、定量的分析。

4.调查结果(对我收回来的问卷和访谈进行分析)
(1)调查单位类型:
生产型外贸公司
100%
(2)调查公司的规模
5份均是50-300万注册资金的中等型生产型外贸公司,职工都在50人以上,根据公司规模不同,员工人数递增。

(3)调查公司所需的人才(多选)
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外贸助理外贸单证员货代员其他
100% 100%100% 100% 0 0
(4)调查单位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哪些能力;
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三级英语四级英语六级八级
100% 80% 60% 0
(5)外贸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哪些知识能力?
产品知识外贸知识
英语能力
100% 40% 20%
(6)计算机应用能力(多选)
Ps CAD 网页制作样本制作office PDF 上网搜索资料计算机维护100% 0 0 20% 100% 0 100% 20% (7).国贸专业学生应该获得哪些证书(多选)
报关员跟单员外销员外贸业务员
40% 100% 0 100%
高级国际贸易业务员单证员
0% 60%
(8)调查公司能否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
是否
0% 100%
5.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有100%是中小型外贸企业,我们通过分析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专业定位方向: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外贸企业需要的人才中,以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为主。

我校毕业的学生是大专学历,又是职业教育,我专业大部分的学生进入的企业都是浙江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这些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又以业务员为主。

我们专业定位方向就为面向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员。

第二.英语能力:经过调查,外贸企业对从业人员英语水平要求是英语四级是80%,六级都是60%,而浙江三级是100%,而对口语的要求有100%都是能熟练进行英语的业务谈判及日常用语的交流。

有50%的企业对学生要求具备能阅读日常的外贸信函和文件的能力和翻译日常的外貌信函和文件的能力。

我们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在课程规划中设计了外贸英
语,外贸函电,外贸口语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第三.需要的证书:在证书方面,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对外贸人才具有的证书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的证书要求比较高。

所以我们应该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能够使学生在毕业时拿到至少1个证书。

方便多下功夫。

第四.企业对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出于多方面的考试,都不欢迎学生的实习。

这确实也是我们国贸专业发展的一项重点。

如何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如何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通过上面的调查表以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专业今后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为浙江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员,并且要求学生毕业前平均每人一本证书,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适应社会对国贸人才的需求。

6.在整个专业发展的前景下,我再次分析一下对货代员的人才需求
6.1 行业背景调研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浙江省从实际出发,在全国率先明确提出了扩大外贸出口的“四个多元化”战略,即“出口经营主体多元化,出门市场多元化,出口产品多元化,贸易方式多元化”,积蓄多年的能量由此开始喷发,浙江外贸出口就此形成了新的局面。

在我国加入WTO 后,浙江企业抓住契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008年在民营经济强有力支撑下,浙江外贸总额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跃上2000亿美元台阶。

全年累计实现外贸总额2111.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9.4%,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

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货代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
首先,近年来,宁波港集装箱运输步入了“快车道”:宁波港集装箱总航线已达到200条.年集装箱吞吐量从2000年的90.2万标准箱增长到2008年的1084.6万标准箱,世界排名从2000年的第67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11位,年均增幅高达36.7%,创造了令国内外航运界瞩目的“宁波港速度”。

宁波港集团加大集装箱揽货力度,进一步开拓箱源腹地,大力推进金华、义乌等地的“无水港”建没;加大与省内温州、台州及嘉兴等港出的战略联盟与合作。

与此同时,义乌的国际物流中心紧紧依托“无水港”优势和义乌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抢抓机遇,大力开拓集装箱业务。

目前,已有15家国际知名船务公司在中心设立办事处、分公司或开展集装箱堆场业务,推进了义乌与全球货运主流网络接轨。

而海关总署为义乌小商品出口“量身定制”的“旅游购物模式”,将小商品的出口税则号从8000多个简化到98个:出口小商品出口“守法便利”鼓励政策,扶持属地外贸企业开展代理小商品出几业务,在实现小商品申报智能化、快速化的同时.提速义乌国际物流等。

2008年海关共监管义乌小商品出口集
装箱52.1万标箱,比2007年增长24%,刨历史新高。

根据预测,到2020年,宁波出口港的货物吞吐量将超过6.5亿吨,进人世界港口前3强,发展成为世界特大型港口。

到2020年,义乌市将基本形成与小商品国际化贸易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义乌港”基本形成,义乌物流在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地位进一步确立发展,国际物流的高度发达。

6.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6.2.1 高职大专学生倍受外贸企业欢迎。

高职外贸类学生倍受外贸企业欢迎,他们具备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应的外贸业务操作技能,英语能力较强,进入外貌领域能够正确定位很快适应环境独立工作。

6.2.2 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在调查中,企业所需的经贸人才中业务员、单证员的需求比较大.我们发现虽然每个企业对岗位的人数要求大概是2-3人,最高需求达到15人,总体看不是很高,但在宁波、义乌地区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数量多,对报关员、业务员、单证员的总需求较大的,特别是同时持有两证或多征的人才。

6.2.3 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要求
企业选用外贸方面人才时,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是否了解,是否具有灵敏把握市场信息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

6.2.4 企业对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主要归纳如下:(1)熟练掌握业务流程,了解相关产品知识(如管件产品、纺织品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2)提高专业技能和英语口语水平;(3)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方面的教育。

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4)加强挫折教育和责任心教育;(5)多提供学生实践,工作机会,积累工作经验;
(6)加强专业性与实践性,培养应用型人才;
6.3 结论
6.3.1 国际货运专业课程设置必要性
浙江外贸的快速发展,宁波与义乌的国际物流业、集装箱运输进入了商速发展阶段.对国际货运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

日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人员素质跟不上行监发展的需求。

在宁波和义乌对于国际货运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6.3.2 优化课程没置体系
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确定课程体系。

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科学合理地整合
课程。

在课程体系确立的过程中,要突出岗位的针对性,突出行业的适应性,突出职业的地方性,从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紧紧围绕学生将要从事的具体职业的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展开教学。

实践教学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技能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增加职业综合能力的实训课程,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