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幸福课堂
摘要:现在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指数,经常谈到ⅹⅹ城市幸福指数高,因此我突发奇想,我们的学生上课幸福吗?怎样才能建构语文的幸福课堂,让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能享受教育的美好人生?
关键词:语文幸福课堂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
”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享受快乐、让语文的知识魅力吸引学生,人文魅力倾倒学生,智慧魅力熏陶学生,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幸福乐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构建幸福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新教育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但是用好模式可以让我们更快地达到理想高效的目标。
我认为理想的幸福课堂的模式是“学”(学生、学习)的模式。
一、教师是幸福课堂的主导者
学的模式,并非抛开老师,学生全然自学,而是通过教师主导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
他们
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
1、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弄清课文在课程的总目标、学段目标中占居的地位。
新教育环境下的语文课堂的确看重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但并不意味着要降低知识在教学中的地位。
2、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课堂主要环节。
我们的基本宗旨是:学生能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参与;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多引导。
3、教师少“讲”,学生多“讲”。
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
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
4、教师少“问”,学生多“问”。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朱子语类》卷十一)教师的问要少而精,问得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要有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动力、回答的愿望。
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欢迎学生突发奇想。
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质疑。
5、教师少“包办”,学生多“练习”。
练的内容最好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通过“练”来巩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但要注意练习的多样性,不要每次都一样的类型。
演讲、朗诵、采访、课本剧、手抄报、辩论赛等可以根据需要花样翻新,不可过于单调无趣,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我们真正关注的,不是一堂课,而是整个课程:目的、计划、资源、行动、反思、经验。
课程就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在这一路行来,要让教师和学生看到一路的风景。
“兴趣是学习之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也是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的体现。
上一堂能展示教师能力的课,教师无疑是幸福的。
二、在教学环节中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倡导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也是新教育环境下的幸福课堂,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是课堂人际关系与课堂结构形态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野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
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环节达到理想的效果。
1、用多样性情境激发学生求知。
“成功不成功,开头五分钟。
”成功的导入对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要达成“情感、态度与世界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要达到强化主题化阅读教学的目的,激情导入、创设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语文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
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2、用体验感受让学生心动。
语文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
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
感受和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与文本、同学、教师的多层次“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更要学生“读出自己”,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用合作探究让学生行动。
合作探究是当前新课堂学生学习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探究为教学手段。
通过合作探究,完全摒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用实践活动让课堂生动。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
我们要设计、创造、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合理而又充分的学生的实践活动,
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
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5、用课堂展示成为学生舞台。
展示方式有书面展示、口头展示、行为展示等多种形式。
书面展示,要求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能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口头展示要求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选择较好的切口阐述自己的观点;行为展示则是希望通过适当形式的表演,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实质。
通过种种展示,能让学生的能力全方位成长。
6、用及时肯定赏识学生。
人天生就有求知欲、表现欲,有获得成功、得到肯定赏识的愿望,只要老师指导到位得法,评价激励及时恰当,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是太难的事。
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每一位老师都要学会多给学生鼓励,多用赞美的语言,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一个让学生想学的课堂,一个让学生的每一点成长都能得到老师的认可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心中的幸福课堂。
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想只要教师处处以学生为重,尊重他们的感受,语文课堂将与学生的幸福越来越近,师生关系也
将越来越融洽。
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向往,希望在语文教师孜孜
不倦的追求中,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辉煌灿烂的语文世界,帮助他们创造美妙无比的语文空间,使其“享受语文,因语文而快乐”,在语文课堂中幸福成长。
而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能够享受到幸福美好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