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全县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2020年全县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2020年全县经济工作情况汇报本文是关于2020年全县经济工作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我县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现辖9镇、1乡,分别是环峰镇、林头镇、运漕镇、东关镇、铜闸镇、陶厂镇、清溪镇、仙踪镇、河刘镇和昭关乡,总人口45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业已形成优质米、优质油、特种动物、经果林、蔬菜五个农业主导产业和鹿、红瓜子、名优茶、优质油四个产业化工程以及鹿系列产品、青虾、螃蟹、山羊、红打瓜、名优茶等特色农产品,初步建成六个主要基地,分别是苍山、长山山脉的养羊基地,长山、横龙、刘武的茶叶基地,铜闸和运漕的优质棉基地,巨兴的红瓜子基地,福山的苗木花卉基地和沿裕溪河、清溪河流域的水产养殖基地,同时,正在申报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工业已形成建材、酿造、日用瓷器、磨料磨具、机械铸造和针织服装六大支柱。

建材业有巢东水泥集团、铁道部杨山水泥厂等企业,水泥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吨,另有3条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正在建设。

陶厂石膏矿由皖北煤电集团投资,已成功开采出优质石膏。

酿造业龙头——金太阳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年啤酒生产能力已达12万吨。

运漕酒厂去年底被私企收购,新产品已全面上市。

机械铸造业年生产能力达20万吨,林头铸造小区是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铸造小区。

含山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日用瓷5000万件,年出口瓷器1500万件,成为安徽省最大的日用瓷生产企业。

巢湖砂轮公司年产磨料磨具5万吨,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砂轮行业第四位。

“东关牌”水泥、“皖中牌”瓷器、“巢湖牌”砂轮被评为部省优产品、省政府推荐的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等。

XX年,含山县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十五个工业主导县之一。

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0%。

特别是旅游捣⒄寡该停研纬闪酱蠓缇扒皇前椒缇扒ò胶突舳础隆⒐耪压亍⑾勺俳辞拧⒋蟪嵌展乓胖返染暗悖欢翘椒缇扒ü叶渡止啊焦疑止啊⒔薄靶【呕薄隆⒒厍畲蟮难钩窖钩⒐抑氐阄奈锉;さノ弧杓姨补盼幕胖返取?br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和村村通电话。

XX年底投资1.43亿元的古塔路全线通车,塔(岗)运(漕)路正在建设之中;完成了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含城城网改造和东关110kv 变电所建设工程;实施了杨柳圩堤防达标和得胜河治理等工程,提高了防洪能力,消除了水利隐患,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

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两基达标县、科技工作先进县、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和全省文化先进县、双拥模范县。

含山中学被评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含山二中被评为“巢湖市示范高中”。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着力组织实施科教兴含、工业强县、外向带动、城镇拉动、旅游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富民强县为主题,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XX、XX年连续两年在全市县(区)经济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二,XX年在全省县(市)经济运行考核中,宏观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位居第13位。

二、今年以来经济工作情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保持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6月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9亿元,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27.7%;一般财政预算收入9456万元,增长2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增长40.4%;外贸进出口总额347万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89元,增长13.9%。

回顾今年以来的经济工作,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一个核心,加快工业化进程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全面实施“5523”工业发展计划。

年初,县委、县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年工业发展目标,着力实施“5523”工业发展计划,力争到年底全县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个、超5000万元企业5个、1000-5000万元企业20个、500-1000万元企业30个,形成既有“顶天立地”、又有“铺天盖地”的企业群。

为保证该计划顺利实施,县几套班子负责人每人联系2户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环境、资金等相关问题,目前各企业生产经营势头良好。

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利税358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9%和73.6%。

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4%。

二是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步伐。

围绕年初确定的重点项目,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及时掌握情况、查摆问题、研究措施,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和新兴支柱产业,重点抓好恒泰公司年产30万吨石膏深加工、铁鹏海豹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金太阳啤酒公司4万吨纯生啤、润基水泥公司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等工业项目。

目前,重点项目进展比较顺利,金种子集团年产4万吨纯生啤、大平工贸集团绿色保健茶油、威达公司除尘设备生产线等项目竣工投产;恒泰公司年产30万吨石膏粉体深加工、铁鹏海豹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润基水泥公司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大平工贸集团双低油菜籽深加工和中药饮片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可望年底前竣工投产。

林头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入园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园区经济增势强劲。

三是加大企业改革力度。

为实现“全面、规范、彻底”的改革总体目标,3月初,县委、县政府分别研究了供销系统、粮食附营企业和瓷业公司的改制方案。

目前,粮食附营企业和供销系统部分企业改制工作已全面推行;瓷业公司改制工作已于4月30日全部结束,全县国有、集体、国合流通企业分别完成改制面的100%、100%、92.2%。

与此同时,由县经贸、乡企等部门牵头,国土资源、房产、劳动保障等部门参与,对全县已改制企业组织一次“回头看”,帮助企业解决土地、房产证照办理等一些遗留问题,促进了企业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二)抓住两个重点,招商引资和农民增收取得新的成效第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和“一号工程”,继续实行“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广泛动员全县上下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

进一步明确招商的主攻方向,即工业是招商的重点方向,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招商的重点区域,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产品出口创汇是招商的重点项目,并积极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和资源项目招商。

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组团参加省、市组织的皖粤经济贸易洽谈会等活动的同时,精心筹办了含山籍南京老乡联谊会,衔接了一批项目。

为进一步营造全县上下想招商、议招商、抓招商的良好氛围,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县委、县政府把5、6月份作为招商引资促进月,重点抓好调整充实领导组、出台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加强项目工作、充实招商小分队、建立涉企检查申报和收费明白卡制度、严格督查、强化宣传等十项工作,积极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招商网络,增强招商合力。

1-6月份,全县共引进项目110个,协议引进资金23.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4亿元,增长60%;引进外资项目2个,引资额208.5万美元,增长73.5%。

项目工作扎实推进。

紧紧抓住国家各种政策机遇,围绕我县资源优势、企业现有条件、市场需求,做好项目的筛选、编制和储备工作,目前入库项目已达162个;在项目争取上,已上报24个项目,可望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XX多万元。

第二,切实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

年初中央1号文件和省贯彻意见下发后,县委、县政府认真组织了学习和讨论,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以此统揽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

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车、公开栏、发放致种粮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中央和省里的政策,力求家喻户晓。

由于受政策激励和粮价上涨双重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增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全县经济工作情况汇报强。

上半年,午季作物增产增效,油菜籽产量达4.1万吨,增长25.4%,加上价格上涨,油菜籽累计增收2073万元。

水稻种植面积达26万亩,较上年增加8万亩。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按照“养殖业调强、品种品质调优、亩均效益调高、特色经济调大”的总体思路,抓重点牵动、示范带动和政策促动,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方面,重点在“调优、调特色、上规模、上档次”上做文章,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扩大“双低”油菜、蔬菜、杂粮、牧草、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

畜牧业方面,努力克服禽流感的影响,以抓好畜禽产品安全生产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力度,大力发展以鹅、鸭等为主的家禽养殖,继续组织实施山羊养殖“三个一”工程,巩固扩大特种动物养殖规模。

上半年畜牧业出现恢复性增长,实现产值1.72亿元。

水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河蟹、青虾等特种水产品养殖,不断提高效益。

三是加快实施农业三大工程。

在继续扶持壮大国家级龙头企业华阳牧业公司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把省级龙头企业益和棉业公司培育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企业加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加收入。

充分发挥河刘杂粮、祁门麻油、巨兴红瓜子、运漕水产品的市场优势,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搞活农产品流通。

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整合麻油、茶叶、红瓜子等3个农产品品牌资源,提高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积极争创好再来卤制品、粉丝、河蟹、鹿系列产品、皮蛋、金针菇、麻油等7个农产品为无公害产品。

四是着力培强劳务经济。

通过加强培训、建立基地、发布信息、广泛联系,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上半年全县已外出务工8.5万人,较上年新增2300多人。

(三)积极壮大三个增长点,经济发展后劲得到新的增强一是加速发展民营经济。

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谋划思路、营造环境、搞好服务上下功夫,民营经济的规模不断膨胀、素质不断提高、活力不断增强。

加快建设特色经济区域,围绕巢宁路、合裕路、大江路三条线,并以大江路沿线乡镇为重点,培育工业走廊,构建块状经济,壮大水泥、石膏、铸造、麻油、棉业、板材、针织服装7个区域特色经济。

进一步扩大县担保公司的股本金和贷款规模,今年以来为民营企业累计提供担保贷款1102.7万元。

通过采取重点帮扶和组建行业协会等措施,铸造、麻油、棉业、针织等特色经济日益显现,目前铸造企业已发展到413户,棉业加工企业发展到42户,麻油加工企业发展到57户。

5月份,县委、县政府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中小企业法人代表培训班,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自主创业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激发他们做大做强的创业热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