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作者:张勇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4期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应基于“儿童立场”,注意创设故事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习得学习识字、写字、阅读、讲述故事的方法,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关键词句,在精读感悟中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并获得精神成长,使童话成为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和精神家园。

一、谈童话,聊故事
“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

综上所述,所谓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象征、拟人的手法塑造形象,以适宜于儿童阅读的作品。

儿童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世界的方式。

为了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就要创造一种既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又有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中介。

童话的本质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同时,童话也是儿童喜爱的。

正如列宁所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


从教学价值的角度来看,童话类文本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

所以,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情节内容,学习童话的语言,感受童话的人物形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那么,童话类的课文,我们应该怎么教呢?二年级的童话故事我们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呢?我将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的教学为例,通过评析,尝试提出童话类文本教学的一些策略建议,与大家交流。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充满趣味性又极具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它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是小学生较早并大量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幻想、想象是童话的核心和灵魂,拟人、夸张是童话常用的表现方法。

童话的动人故事和优美语言,总能把人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享受“真、善、美”的熏陶。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基于“儿童立场”,我认为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兴趣、情趣和成就感。

教师应通过讲述、朗读、分角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走进故事,想象画面,感受形象,从而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体验真、善、美与假、丑、恶,同时学习了语言,获得成就感。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