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第一讲.pptx

西方经济学第一讲.pptx


经济政策来影
(一只有形的手--- 凯恩斯主义)
响整体经济等
宏观经济问题。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以国际经济关系,如贸易、投资、劳务和资金转移等为研 究对象的一门经济科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学及赋税原理》。
新古典经济学。
边际革命、边际三杰。1870年代,英国杰文斯、法国瓦 尔拉斯、奥地利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
剑桥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A.马歇尔创建。lfred Marshll ( 1842-1924),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基人。
马歇尔的门生A.C.庇古、D.H.罗伯逊(1890~1963)等长 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
1. 家庭 2. 企业 3. 政府
家庭
工资 转移支付 产

和 服 务
要 素
税收 人员 税收
企业 政府购买
政 府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一、西方经济学的内涵
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指: 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在西方经济理
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说或基本 理论。
(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 学。
经济学的定义
• 1.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科学。(对象) • 2.研究人们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满足无限需求
的一门社会科学。(经济问题的产生) • 3.研究生产资源有效配置的一门科学。(经
济问题的解决) • 4.研究人的经济学行为的一门科学。
理论的表达方式
• 1、文字语言 • 2.算术表达法。用表格表示经济理论 • 3.几何图形 • 4.模型法。用函数关系表达经济理论。
二、西方经 济学的组成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研究国内经济问题 国家之间的经济问题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以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 究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经济行为。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
1929-1933年 期间美国农场主 销毁“过剩”牛 奶
1929-1933排队 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
当代西方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
西方经济学直接来源于马歇尔创立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创立 的宏观理论。理论总是要随着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二战后,以美国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者,把微观理论 和宏观理论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现代流行的西方经济学主流 的思想体系。 萨谬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 (1915~) :芝加哥大学 文学学士,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进入大学一开 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资源利用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总量分析 国民经济总体 国民收入 社会福利最大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 演变
• 经济学世系图: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一、西方经济学说简史
1、重商主义。 代表:英国托马斯•孟(曼,T.)、法国柯尔贝尔,J.-B.。 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获得货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年第一版。 马歇尔综合了边际三杰的成果,提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
广泛流行于西方。 运用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
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
新古典主义的 代表人物
宏观经济学。
• 英国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 1883 -1946)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创始人。
1930年代大危机使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挑战, 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 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 不少学者提出新的观点和政策主张,出现了对传统宏观理论 进行抨击、责难的不同学派:
• 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和芝加哥学派 、拉弗的供给学派、罗 宾逊夫人的新剑桥学派、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英国 F.von哈耶克的新奥地利学派等。
• 迅速集中社会财富应对战争和危机等, (是侵犯私人产权)
• 利: • 自发对资源进行配置,减少政府的支出 • 消费者的地选择决定企业的生产,消费者能得到
最大程度的满足
• 是最民主的经济调节方式 • 信息比较准确 • 竞争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 弊:两极分化,垄断,污染,较高的失业率等
基本认识:经济主体有哪些?
三种经济体制
• 计划经济 • 市场经济 • 混合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
• 前提 • 1、财产私有 • 2、契约自由 • 3、自我负责
计划经济体制
• 防止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防止重复建设, 浪费现象(收集信息需要极大的成本)
• 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清廉高效--人性)
• 防止通胀和失业问题(牺牲了个人职业的 选择自由---效率)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
政府有能力。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解决问题 资源配置 基本假设 资源稀缺、充分就
业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 分析对象 家庭、企业、市场 研究中心 市场价格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
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才能 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政策主张:保护贸易。
2、古典经济学。 法国重农学派F.魁奈 ,1758年《经济表》。 威廉-配第(1623-1687)始创:《政治算术》 亚当·斯密(1723-1790)集其大成:1776年《国富论》。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最后完成:1817年《政治经济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特点Macroeconomics
宏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学:
研究一个国 家整体经济的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运行
及政府运用 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