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列图形中,能通过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利用平移的性质,结合轴对称、旋转变换的定义判断得出即可.【详解】A 、可以通过轴对称得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可以通过旋转得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可以通过平移得到,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 、可以通过旋转得到,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以及轴对称、旋转变换图形,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2.点A(-3,4)所在象限为(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答案】B【解析】先判断出所求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进而判断点A 所在的象限.【详解】解:因为点A (-3,4)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符合点在第二象限的条件,所以点A 在第二象限.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记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内点的符号,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3.不等式112x x ->的解集是( ) A .1x >B .2x >-C .12x <D .2x <-【答案】D【解析】首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最后把x 的系数化为1即可.【详解】移项,1x x1 2->的合并同类项,1x1 2 ->系数化为1,x<-2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关键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两位同学在解方程组时,甲同学由正确地解出,乙同学因把C写错了解得,那么a、b、c的正确的值应为A.B.C.D.【答案】A【解析】把代入得,由方程组中第二个式子可得:c=-1.用排除法,可以直接解答.【详解】解:把代入得:,由②得:,四个选项中行只有A符合条件.故选择: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做这类题目时要用代入法或排除法,这样可以提高做题效率.5.下列图中不是凸多边形的是()A.B.C.D.【答案】A【解析】根据凸多边形的概念,如果多边形的边都在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的同旁,该多边形即是凸多边形.否则即是凹多边形,故A不是凸多边形;B是凸多边形;C是凸多边形;D是凸多边形.故选A.6.若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1=∠2 B.如果∠2=30°,则有AC∥DEC.如果∠2=45°,则有∠4=∠D D.如果∠2=45°,则有BC∥AD【答案】A【解析】根据两种三角板的各角的度数,利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已知条件对各个结论逐一验证,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CAB=∠DAE=90°,∴∠1=∠3,故A错误.∵∠2=30°,∴∠1=∠3=60°∴∠CAD=90°+60°=150°,∴∠D+∠CAD=180°,∴AC∥DE,故B正确,∵∠2=45°,∴∠1=∠2=∠3=45°,∵∠D+∠3=∠B+∠4,∴∠4=30°,∵∠D=30°,∴∠4=∠D,故C正确,∵∠2=45°,∴∠3=45°,∴∠B=∠3,∴BC∥AD故D正确.故答案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判定与性质、余角和补角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时要明确两种三角板各角的度数.7.每周一,同学们都要进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可以用哪幅图来近似的刻画国旗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A.B.C.D.【答案】B【解析】国旗升起的高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且高度在某个时间点之后应该保持不变.【详解】解:∵国旗升起的高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且高度在某个时间点之后应该保持不变,应该选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根据题意得出国旗升起的高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A.B.C.D.【答案】C【解析】根据从上边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可得答案.【详解】解:从上边看得到从左往右3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第一列是二个小正方形,第二列是一个小正方形,第三列是一个小正方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上边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9.下列调查中,①调查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适合普查,故①不适合抽样调查;②调查具有破坏性,故适合抽样调查,故②符合题意;③调查要求准确性,故③不适合抽样调查;④安检适合普查,故④不适合抽样调查.故选B .考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10.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的方式摆放,其中l 1∥l 2,则∠α的度数是( )A .30°B .45°C .60°D .70°【答案】C 【解析】先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A=30°,再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得到∠α的度数.【详解】解:如图所示,∵l 1∥l 2,∴∠A=∠ABC=30°,又∵∠CBD=90°,∴∠α=90°﹣30°=60°,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二、填空题题11.如图,已知20B ∠=,1AB A B =,1112A B A A =,2223A B A A =,3334A B A A =,以此类推3A ∠的度数是__________.【答案】20°.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B=20°,AB=A 1B , ∴∠A=12(180°-∠B)=80°, ∵1112A B A A =,∴∠2A =1802⨯︒=40︒. ∵2223A B A A =,∴∠3A =12⨯40°=20°. 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如果12x y =⎧⎨=⎩是方程2mx ﹣7y =10的解,则m =_____. 【答案】m=1【解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解的定义,将12x y =⎧⎨=⎩代入2mx ﹣7y =10,即可求出m 的值. 【详解】解:把12x y =⎧⎨=⎩代入2mx ﹣7y =10,得 2m ﹣7×2=10,解得m =1.【点睛】解题关键是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使原方程转化为以系数m 为未知数的方程.13.若多项式291x mx -+(m 是常数)中,是一个关于x 的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为_________.【答案】6或6- 【解析】先根据两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乘积二倍项即可确定m 的值.【详解】因为2291=()1x mx mx -+-+23x ,所以2=231mx x -±••,解得=6m ±.故m 的值为6或6-.【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完全平方式.14.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E 、F 是AD 的三等分点.若△CEF 的面积为1cm 1,则△ABC 的面积为_____cm 1.【答案】6【解析】根据△CEF 的面积与三等分点的等底同高求出△ACD 的面积,在利用中线平方面积即可求出△ABC 的面积.【详解】∵E 、F 是AD 的三等分点,△CEF 的面积为1cm 1,∴S △ACD =3S △CEF =3cm 1,∵AD 是△ABC 的中线,∴S △ABC =1S △ADC =6cm 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中线平分面积.15.若26m n -<-,则3m ______n .(填“<、>或=”号) 【答案】> 【解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不等式两边乘以-6,根据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可得: 3m >n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521x a x -≥⎧⎨-⎩只有四个整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是______. 【答案】-3<a≤-2【解析】分析:求出不等式组中两不等式的解集,根据不等式取解集的方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大小小无解;大小小大取中间的法则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由不等式组只有四个整数解,根据解集取出四个整数解,即可得出a 的范围.详解:0521x a x ①②,-≥⎧⎨->⎩由不等式①解得:x a ≥;由不等式②移项合并得:−2x>−4,解得:x<2,∴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a x ,≤< 由不等式组只有四个整数解,即为1,0,−1,−2,可得出实数a 的范围为3 2.a -<≤-故答案为3 2.a -<≤-点睛: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求不等式的解集,根据不等式组有4个整数解觉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1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__________.【答案】()3,2【解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完成解答.【详解】解:点(3,2)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2).【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即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不变,横 坐标变为相反数;三、解答题18.2019年“519(我要走)全国徒步日(江夏站)”暨第六届“环江夏”徒步大会5月19日在美丽的花山脚下降重举行.组委会(活动主办方)为了奖励活动中取得了好成绩的参赛选手,计划购买共100件的甲、乙两种纪念品发放.其中甲种纪念品每件售价120元,乙种纪念品每件售价80元.(1)如果购买甲、乙两种纪念品一共花费了9600元,求购买甲、乙两种纪念品各是多少件?(2)设购买甲种纪念品m 件,如果购买乙种纪念品的件数不超过甲种纪念品的数量的2倍,并且总费用不超过9400元.问组委会购买甲、乙两种纪念品共有几种方案?哪一种方案所需总费用最少?最少总费用是多少元?【答案】(1)购甲、乙两种纪念品分别有40、60件;(2)共2种方案.【解析】(1)设甲种纪念品购买了x 件,乙种纪念品购买了(100-x )件,利用购买甲、乙两种纪念品一共花费了9600元列方程120x+80(100-x )=9600,然后解方程求出x ,再计算(100-x )即可;(2)设购买甲种纪念品m 件,乙种奖品购买了(100-m )件,利用购买乙种纪念品的件数不超过甲种奖品件数的2倍,总花费不超过9400元列不等式组 ()1002120801009400m m m m -≤⎧⎨+-≤⎩,然后解不等式组后确定x 的整数值即可得到组委会的购买方案.【详解】(1)设甲种纪念品购买了x 件,乙种纪念品购买了(100-x )件,根据题意得120x+80(100-x )=9600,解得x=40,则100-x=60,答:设甲种纪念品购买了40件,乙种纪念品购买了60件;(2)设购买甲种纪念品m 件,乙种奖品购买了(100-m )件,根据题意,得 ()1002120801009400m m m m -≤⎧⎨+-≤⎩, 解得 1003≤m≤35, ∵m 为整数,∴m=34或m=35,当m=34时,100-m=66;当m=35时,100-m=65;答:组委会有2种不同的购买方案:甲种纪念品34件,乙种奖品购买了66件或甲种纪念品35件,乙种奖品购买了65件.【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对具有多种不等关系的问题,考虑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主要是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19.把下列各式进行因式分解:(1)2222184x x y xy -+-;(2)231827m m -+;(3)22()()x x y y y x -+-【答案】()()21292x x xy y --+;(2)23(3)m -;(3()2)()x y x y -+.【解析】(1)直接提取公因式-2x ,进而分解因式即可;(2)首先提取公因式3,剩下的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即可;(3)首先提取公因式(x-y),进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详解】()()222212184292x x y xy x x xy y -+-=--+; (2)()222318273693(3)m m m m m -+=-+=-;(3()()()()()22222)()x x y y y x x y x y x y x y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应用公式是解题关键.20.如图1,已知直线//EF GH ,且EF 和GH 之间的距离为1,小明同学制作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硬纸板ACB ,其中90ACB ∠=︒,60BAC ∠=︒,1AC =.小明利用这块三角板进行了如下的操作探究:(1)如图1,若点C 在直线EF 上,且20ACE ∠=︒.求1∠的度数;(2)若点A 在直线EF 上,点C 在EF 和GH 之间(不含EF 、GH 上),边BC 、AB 与直线GH 分别交于点D 和点K .①如图2,AKD ∠、CDK ∠的平分线交于点O .在ABC ∆绕着点A 旋转的过程中,O ∠的度数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O ∠的度数;若变化,请说明理由;②如图3,在ABC ∆绕着点A 旋转的过程中,设EAK n ∠=︒,()4310CDK m n ∠=--︒,求m 的取值范【答案】(1)170∠=︒;(2)①不变,75︒;②70115m <<.【解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1的度数;(2)①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得∠AKD+∠CDK=360°-90°-60°=21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结论;②先根据①的结论,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n=2m-110,确认点C 边界上两点时,n 的取值,代入n=2m-110,可得结论.【详解】(1)如图1,∵∠ACB=90°,∠ACE=20°,∴∠ECB=90°-20°=70°,∵EF ∥GH ,∴∠1=∠ECB=70°;(2)①在△ABC 绕着点A 旋转的过程中,∠O 的度数不发生变化,理由是:如图2,∵∠BAC=60°,∠ACB=90°,∴∠AKD+∠CDK=360°-90°-60°=210°,∵∠AKD、∠CDK的平分线交于点O,∴∠OKD=12∠AKD,∠ODK=12∠CDK,∴∠OKD+∠ODK=105°,∴∠O=180°-105°=75°;②∵EF∥GH,∴∠EAK=∠AKD=n°,由①知:∠AKD+∠CDK=210°,∴n+4m-3n-10=210,n=2m-110,如图3,点C在直线EF上时,∠EAK=n=180°-60°=120°,如图4,∵AC=1,且EF和GH之间的距离为1,∴点C在直线GH上时,∠EAK=n=90°-60°=30°,∵点C在EF和GH之间(不含EF、GH上),∴30°<n<120°,即30<2m-110<120,∴m的取值范围是:70°<m<11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平行线的距离、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关键.21.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交直线AB、CD于点E、F,FH平分∠EFD,若∠FEH=100º,求∠EHF的度数.【答案】40º【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EHF=∠HFD,由角平分线性质可得到∠EFH=∠HFD,从而可得到∠EHF=∠EFH,已知∠FEH=100°,从而不难求得∠EHF的度数.【详解】∵AB∥CD,∴∠EHF=∠HFD,∵FH平分∠EFD,∴∠EFH=∠HFD,∴∠EHF=∠EFH,∵∠FEH=100°,∴∠EHF=4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2.为了解学生对校园网站五个栏目的喜爱情况(规定每名学生只能选一个最喜爱的).学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整理后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被调查的学生有_____人,扇形统计图中m =_____;(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若该校有1800名学生,估计全校最喜爱“校长信箱”栏目的学生有多少人?【答案】(1)本次被调查的学生有200人,扇形统计图中m=30%.;(2)补全条形统计图见解析; (3)全校最喜爱“校长栏目”的学生有540人.【解析】(1)用A 类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可得到调查的总人数,然后用B 类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到m 的值;(2)先计算出C 类人数,然后补全条形统计图;(3)用1800乘以样本中B 类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详解】(1)从条形统计图可知,A 栏目的人数有30人从扇形统计图可知,A 栏目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15%∴调查的总人数为:30÷15%=200(人)由表可知,m 表示B 栏目的人数占总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从条形统计图可知,B 栏目的人数有60人∴m=200100%60⨯=30% ∴本次被调查的学生有200人,扇形统计图中m=30%.(2)由(1)知,被调查的学生的总人数为200人从扇形统计图可知,C 栏目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25%∴C 栏目的人数为:200×25%=50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3)由题知,“校长信箱”为B 栏目,由(1)知,B 栏目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为30%∴根据样本估计总体可得:1800×30%=540人∴全校最喜爱“校长栏目”的学生有540人.【点睛】本题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读懂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所包含的信息.23.(1)计算:32564|12|-+-.(2)解不等式2223x x x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解方程组:521123xyyx+⎧⎪-⎨-⎪⎩==.【答案】(1)2;(2)x<2,(3)12xy==⎧⎨-⎩【解析】(1)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2)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得答案;再按照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在数轴上表示即可;(3)先把②两边同时乘以6可得6x-2y=10③,再利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代入①求出y值即可得答案.【详解】(1)原式=5-4+2-1=2;(2)去分母,得6x-3(x+2)<2(2-x),去括号,得6x-3x-6<4-2x,移项,合并得5x<10,系数化为1,得x<2,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3)521123x yyx+⎧⎪⎨--⎪⎩=①=②②×6得:6x-2y=10③,①+③得:11x=11,即x=1,将x=1代入①,得y=-2,则方程组的解为12xy==⎧⎨-⎩.【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练掌握实数的运算法则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解题关键.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2,-2),(3,1),(0,2),若把△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B'C',点A、B、C 的对应点分别为A'、B'、C'(1)写出点A'、B'、C'的坐标;(2)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A'B'C';(3)△A'B'C'的面积为______.【答案】(1)点A′的坐标为(-3,01)、点B′的坐标为(2,4),点C′的坐标为(-1,5);(2)作图见解析;(3)7.【解析】分析:(1)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即可得;(2)顺次连接A ',B ',C '即可得三角形A B C ''';(3)利用割补法,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A B C '''外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可得.详解:(1)∵点A 的坐标为(-2,-2)、点B 的坐标为(3,1),点C 的坐标为(0,2),∴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点A '的坐标为(-3,01)、点B '的坐标为(2,4),点C '的坐标为(-1,5);(2)平移后的图形如图所示.(3)三角形A B C '''的面积=5×4111533142222-⨯⨯-⨯⨯-⨯⨯=7.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的规律和割补法求面积.25.尺规作图是理论上接近完美的作图方式,乐乐很喜欢用尺规画出要求的图形.在下面的ABC 中,请你也按要求用尺规作出下列图形(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并填空.(1)作出BAC ∠的平分线交BC 边于点D ;(2)作出A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l 交AD 于点G ;(3)连接GC ,若5560B BCA ∠=︒∠=︒,,则AGC ∠的度数为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115°【解析】(1)以点A 为圆心,取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与边AB 、AC 边得到两个交点,分别以这两个交点为圆心,大于这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弧相交于一点,连接点A 与这点的射线即是BAC ∠的平分线.【详解】(1)AD 即为所求,(2)直线l 即为所求直线,(3)∵5560B BCA ∠=︒∠=︒,,∴∠BAC=180°-∠B-∠BCA=65°,∵AD 平分∠BAC ,∴∠CAG=12∠BAC , ∵直线l 垂直平分AC ,∴AG=CG ,∴∠ACG=∠CAG ,∴AGC ∠=180°-65°=115°,故答案为:115°.【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列命题:①三角形内角和为180°;②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部;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之和;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⑤对顶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外角的性质及对顶角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①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正确,是真命题;②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部,正确,是真命题;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⑤对顶角相等,正确,是真命题,真命题有3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外角的性质及对顶角的性质,难度不大.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是分数B .0是正整数C .227是有理数 D【答案】C【解析】根据分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解:A B 、0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故本选项错误;C 、227是分数,属于有理数,故本选项正确;D 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定义,熟悉掌握是解题关键.3.下面列出的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m不是正数”表示为m<0B.“m不大于3”表示为m<3C.“n与4的差是负数”表示为n﹣4<0D.“n不等于6”表示为n>6【答案】C【解析】根据各个选项的表示列出不等式,与选项中所表示的不等式对比即可.m≤故错误.【详解】A. “m不是正数”表示为0,m≤故错误.B. “m不大于3”表示为3,C. “n与4的差是负数”表示为n﹣4<0,正确.n≠,故错误.D. “n不等于6”表示为6故选:C.【点睛】考查列不等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负数是小于0的数,非负数是大于或等于0的数,不大于用数学符号表示是“≤”.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垂足为O,若,则的度数为()A.70 B.90 C.110 D.120【答案】C【解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出∠BOE=90°,然后求出∠BOC的度数,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DOB的度数.【详解】解:∵OE⊥AB,∴∠BOE=90°,∵∠EOC=20°,∴∠BOC=∠BOE-∠EOC=90°-20°=70°,∴∠DOB=180°-∠BOC=180°-70°=11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的定义,对顶角相等,邻补角的和等于180°,要注意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5.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垂线段最短C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D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答案】C 【解析】将其固定,显然是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详解】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