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装卸作业的危险性评价及其防范措施摘要为提高集装箱装卸过程中作业的安全性,保证人员安全,分析集装箱装卸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探讨相应的安全防控思路和防范措施,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集装箱装卸,危险性评价,安全隐患,安全防范0、引言集装箱码头生产有其特殊性,人机作业混杂,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机械和人员的流动性极大,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随着码头设备的作业性能不断改进,其安全性能也逐步提高,因此,在常规化操作中,设备本身的安全保护装置基本能防范部分事故的发生;但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受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责任心的影响,也因多变、不规范的外部条件,导致在装卸过程中,操作者稍有失误就会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或险情。
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原因不同,这些安全事故分为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淹溺伤害、高处坠落伤害、其他伤害等类型。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所在公司对集装箱装卸作业的防范方法与对现场安全管理的了解,从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淹溺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方面入手,运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方法(LEC评价方法)对集装箱装卸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评价,并讨论相应的安全防控思路和防范措施。
1、LEC评价方法KennthJ.Graham和GilbertF.Kinney提出的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是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的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方法,它以被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的环境之对比为基础,采取析分的方法指定多种自变量的分数,最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危险性。
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 =L×E×C 式中,D 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 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 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 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表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表2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E表3危险严重度C 的分数值 表4危险分数 2、集装箱装卸作业主要潜在的安全隐患 2.1、起重伤害通常发生的起重伤害是垂直运输机械在起货过程中,因集装箱或舱盖板脱离吊具,或集装箱紧固件下落,或钢丝绳断裂致使吊具坠落而造成现场作业或其他人员伤亡。
被伤害的人或物,其站立位置必定存在于起吊集装箱的正下方(一般称“关下”),或吊具与集装箱要经过的线路上(一般称“关路”)。
2.2、车辆伤害主要指码头内车辆或外来集卡碰撞操作人员,发生伤害。
集装箱码头由于集装箱卡车、集装箱叉车、正面吊等大型机械速度快、司机视线差等原因,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2.3、淹溺伤害装卸工、理货员、调度人员、船上指挥手、岸上指挥手、船边交接员在码头边沿和船上作业或行走时,由于外部环境或是自身的影响,容易意外落水,造成淹溺伤害。
2.4、高处坠落伤害集装箱码头高处坠落伤害,主要表现为:(1)人员从集装箱顶坠落。
集装箱船舶作业时,码头作业工人必须在箱顶逐层卸(装)集装箱紧固件和锁头。
在作业工人卸(装)紧固件和锁头过程中,如果船舶受外力影响产生摇晃,作业工人极易从箱顶坠落。
(2)紧固件或锁头从集装箱顶、舱盖板上坠落,砸伤人。
3、4种伤害的危险性分数计算3.1、起重伤害危险性分数(1)首先,确定发生起重伤害的可能性L值。
出现掉箱或是掉舱盖板的可能性与过去经验密切相关,假如未采取任何行动,根据安全预测的惯性原则,我们可以判断,在总体环境未发生大的变化时,掉箱或是掉舱盖板事故仍频繁发生。
实际上,频繁发生的原因就在于设备本身的安全状况以及人员的操作失误。
根据以往其他港口的事故及危险事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我司起升系统由于桥吊使用多年,老化严重,再加上维修保养少,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短期内起升系统安全可靠性不可能得到太大提高。
作业人员方面,误操作的可能性不大。
通过这两点考虑,可将发生起重伤害的可能性L值定到6,即操作不当的话,有可能发生此事故。
(2)其次,确定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E值。
由于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是人在作业条件下的危险程度,所以对于暴露分数的取值,我们考虑人员在桥吊作业过程中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由于掉箱或掉舱盖板事故危险性主要在于发生吊具失控引起的情况,所以我们考虑暴露于箱或掉舱盖板环境中的情况。
桥吊作业时,其下方作业区域有拖车司机、指挥手、装卸工等。
故E取3。
(3)第三,确定危险严重度C的值。
考虑掉箱或掉舱盖板事故的后果,结合实际情况,其最大可能性有可能达到一人死亡的程度。
虽然不排除数人死亡的可能,但可能性甚微,我们仍然取C=15,即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4)确定危险性分数D值。
根据上述分析,计算危险性分数:危险性D=L ×E×C=6×3×15=270分根据表4,我们可以判定桥吊目前作业条件下发生起重伤害的危险性是高度危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它在作业条件下的危险性达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3.2、车辆伤害危险性分数发生车辆伤害原因就在于车辆本身的安全状况、司机的状态以及现场作业人员的疏忽,结合生产实际,发生车辆伤害是相当有可能的,即L值取6。
由于几乎每天集卡都有进出港口,每天都有使用正面点或叉车等情况,故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E取6。
考虑车辆伤害事故的后果,结合实际情况,其最大可能性是导致致残的程度,故C值取3。
故D=L×E×C=6×6×3=78分。
3.3、淹溺伤害危险性分数发生淹溺伤害原因就在于作业现场环境以及现场作业人员的疏忽。
作业现场环境,例如下雨天作业场地比较滑、装卸箱时导致船体倾斜。
现场作业人员的疏忽,例如站位没站好、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
通过这两点考虑,可将发生淹溺伤害的可能性L值定到6。
按照我司目前集装箱船的班次来看,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E取3。
淹溺伤害的后果最大可能性是引人注目,需要救护,即C 值取1。
故D=L×E×C=6×3×1=18分。
3.4、高处坠落伤害危险性分数正如上述分析的,高处坠落伤害主要表现在人员从高处坠落和高出坠落物体砸伤人。
发生人员从高处坠落和高出坠落物体砸伤人的现象在集装箱作业过程中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即L值取6。
结合实际情况,人员从高处坠落和高出坠落物体砸伤人,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人员严重致残,虽然不排除数人死亡的可能,但可能性甚微,我们仍取C=7,E值取6。
故D=L×E×C=6×6×7=252分综上分析计算,可得下表5。
起重伤害的危险程度最大,高处坠落伤害次之,淹溺伤害最小。
表5 各伤害的危险程度4、安全防控思路和防范措施从这种危险性评价方法出发寻求防控思路和防范措施,我们发现要降低危险性就必须降低相应的L、E、C的分数值。
4.1、起重伤害防范措施(1)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短期内起升系统安全可靠性不可能得到太大提高,长期考虑可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维修保养,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办法来提高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降低L值。
(2)作业人员方面长期看,需要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有必要指出的一点是,由于生产的繁忙,致使工人作业期间容易疲劳,因而增加误操作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司机要严格按照工班安排进行换班,降低L值。
(3)装卸时,如用到钢丝绳应认真检查钢丝绳的状况,严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钢丝绳参与作业,降低L值。
通过以上3方面的改善,L值可降低为3。
(4)装卸箱时,“关下”和“关路”严禁站人,进生产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尽量不让人员暴露于起重伤害的环境下,即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中,使E 值降低为1,得D=L×E×C=3×1×15=45分,使起重伤害危险程度降到最低。
4.2、车辆伤害防范措施(1)制订码头交通规则。
对于堆场箱区和码头前沿等区域,都应分清道路,规定限制车速,制订明确的交通规则,降低车辆伤害的可能性,降低车辆伤害所造成的后果,即降低C值,取C=1。
(2)要求集卡司机按照事先预定好的行车路线行驶,不得贪图短距离,违章蛮干,降低车辆伤害的可能性,即降低L值。
(3)督促司机按作业工班安排及时换班,避免司机疲劳作业,降低车辆伤害的可能性,取L=3。
(4)现场作业人员要提高警惕,主要过往车辆,尽量不让人员暴露于车辆伤害的环境下,降低E值,得D=L×E×C=3×6×1=18分。
4.3、淹溺伤害防范措施要降低淹溺伤害的危险程度,最主要和有效的办法是降低发生淹溺伤害事故的可能性L值,使淹溺伤害成为极少可能发生的危险。
(1)必须确认船方已将舷梯和安全网挂好后再上下船。
(2)站位选择安全位置,不得乱走动,并清理脚下活动障碍物。
(3)在作业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应注意防滑。
取L=3,得D=L×E ×C=3×3×1=9分。
4.4、高处坠落伤害防范措施(1)在卸装最边缘处集装箱紧固件时,必须系好安全带,作业人员带好安全帽,降低事故的严重性。
(2)两人一组配合作业,在必要时可以相互保护。
(3)在箱顶作业,要随时提防船舶发生摇晃,雨雪天气则要注意防滑。
(4)上下箱顶要用专用扶梯,并须有人看护,严禁攀爬集装箱。
(5)卸舱盖板时应清除上面的障碍物。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大大降低高处坠落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险严重度,即L 值可降低为3,C可降低为3,得D=L×E×C=3×6×3=54分。
表6 采取各种措施后各伤害的危险程度大降低。
虽然对照表的评价结果,仍然有“可能危险,需要注意”,但我们可以认为,表4的分数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划分的,它不一定完全适合各种情况,它可以起参考作用,但不一定十分精确。
结合码头生产实际,可以认为目前桥吊在改进措施之后的危险性可以“容忍”,当然从长期来看,仍然必须进行一系列工作以期望降低其危险性。
5、结束语在集装箱岸桥装卸作业的安全防控与管理工作中,虽然安全管理方式及手段的有效性仍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是,只要针对威胁岸桥装卸作业安全的危险源,坚持“事前认真研讨分析,事中严格监督控制,事后及时总结完善”的做法,参照相关的科学管理理念和先进操作方法,及时调整安全防控思路及防范措施,不断改进管理手法,完善操作规程,优化装卸工艺,加强过程防控,最终在制度上形成合理、完整、有效的安全防控管理体系,则桥吊装卸作业过程中将不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