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工程造价预算是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在项目建设投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难免存在人为或市场等因素影响,造成预算的偏差,本文就工程造价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及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逐渐扩大,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工程造价预算逐渐得到重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超出预算的情况经常出现,如何控制工程造价,指导项目施工,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以下就工程造价预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工程造价预算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由于工程施工过程较长,经常出现超预算的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工程造价控制不能很好的进行,工程投资效益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影响工程造价预算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程造价受外在条件影响:
建筑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幻的,价格随市场调节不断上下浮动。
工程造价预算过程中虽将此类问题考虑在内,还是无法准确预测到市场及外在环境的变化,工程造价在此类情况发生时,往往会出现超预算的现象。
(二)工程概预算编制不合理:
工程概预算编制要对工程情况做详细、深入的调查,但往往编制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出现缺项或漏项的情况,不能科学、全面的估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费用发生情况,不能正确的指导施工进行,也不能成为施工投资的依据。
建设单位只能超预算,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三)项目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得不到重视:
项目施工过程中,造价的控制是不容忽视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在招投标及竣工阶段进行的,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也是需要得到建设单位的重视的环节,往往忽视了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造成工程超预算的情况。
(四)工程管理不到位:
项目施工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仅范围广,施工程序及技巧也相对复杂,由于建设单位管理不到位,信息无法及时反馈,不能对施工过程中造价进行控制
和及时的调整,资源及资金浪费使用,出现超预算现象。
二、工程造价预算问题的相关对策
由上述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得出,工程造价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结合技术及经济的不断变化,进行合理控制,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详细了解建筑材料市场及价格动态: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设备、及人工费占有约60%到80%的比重,因此其价格的变动对工程预算有直接影响,也是造成合同风险主要因素。
由于工程所需材料品种多,价格不一,较难掌握详细信息,这就要求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具有较强责任心,对项目所需材料价格及未来变化有所了解,保证工程报价的准确性及科学性。
同时,在材料采购过程中,也要做好动态分析,根据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化调整材料采购计划。
尚未实现的产品,其价格要在工程竣工结算造价时才能确定,这就要求工程造价人员具有造价指标的预测分析能力,详细了解工程工期、质量及造价的相关要求及规定,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二)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
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合同潜在风险的大小。
首先,科学合理的编制工程造价预算,要对项目施工现场情况有详细的了解,抓住施工组织特点。
对工程勘察报告、地形测绘图、施工设计图纸等要有根本上的认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项目施工环境,与资料进行详细比对,反复研究分析施工方案,同时,详细掌握当下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等,了解工程材料价格,为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做好准备工作。
其次,对施工图纸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准确计算工程量,熟练套用定额单价。
要做到对施工图纸有全面的分析和了解,结合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尽可能避免漏记、重记及错误套用定额单价等情况的发生,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最后,了解市场价格,客观分析价格走向,对价格浮动提前做好准备。
详细了解建筑材料价格及其走向,动态看待价格的变化,加强对差价的预测投入,从而合理的预测价格变化,调整差价。
(三)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预算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力较小,造成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不到重视。
从而出现资源的浪费,造价提高。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出现不可抗力因素。
另一方面是由于组织失误、技术水平低或合同变更等人为因素。
其结果是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现场的管理及监控加以避免的,不合理浪费,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项目实施阶段应加强对预算的控制,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实现投资目标。
在项目施工阶段,合同造价预算应得到重视,多方面控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计算或结算,对发生费用要如期、正常支付,加强信息沟通,如出现超支,及时做出反映,减少造价
损失。
(四)加强对工程造价调整的审批,将项目变更的影响降到最低:由于预算发生在工程设计阶段,决定了其局限性,在工程实施阶段,往
往会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如设计出现缺陷、业主要求或不可抗力的因素,都会造成设计变更,这就意味着工程造价的增加。
因此,预算控制人员不仅要对变更部分的技术经济进行论证,同时也要确认变更是否具有必要性,变更后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通过设计变更节约造价,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设计变更造成的额外支出。
(五)加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同时还要对设计、材料采购、施工技术、工程结构、投资管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
作为一线管理者,造价预算管理人员不仅要出苦耐劳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实事求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工程造价预算,不仅需要编制人员的精确计算,同时也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只有加强对人员及审批的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造价成本,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红. 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J]. 广西城镇建设, 2007,(11) . [2] 宋琦, 李崇. 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的预算与控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5) .[3] 李盛. 浅议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J]. 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