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摘要:本文是从什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为什么要语言文字规范化,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小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化类型和原因;小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化类型和原因;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加强普通话朗读的训练;抓好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抓好书写方式;增强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等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引言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中国文字。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把很多的字简写,或是写错。

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子意思改变,甚至让人费解,给阅读者带来诸多不便。

现代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字传统的文字书写有所改造,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出现了许多的错别字等不规范的文字。

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军。

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

一、什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一)什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主要是指1986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所收录的简化字;1988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收录的汉字。

不规范汉字是指在《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的繁体字;1986年国家宣布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在1955年淘汰的异体字[①];1977年淘汰的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社会上出现的自造简体字及1965年淘汰的旧字形。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为什么要语言文字规范化?汉字表意丰富,历史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热爱汉字。

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语言汉字都无法正确使用,我们如何学习其他的东西。

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文字环境,正确使用汉字,更要杜绝公共场所的错别字。

用好汉语文字,提倡全社会都来正确规范地使用字体!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②],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

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语言文字的客观需求日益迫切。

语言文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的。

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是公共交流的基本工具。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企业取“洋名[③]”和“洋字号”、网络语言[④]满天飞┅┅出版物、广告、包装、商店招牌、公共设施甚至一些影视剧中,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有些随意,时有错误出现,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了混乱。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汉语规范化尽心尽力,作出贡献。

二、小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化类型和原因(一)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类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耳朵听,还是眼睛看。

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

错别汉字的具体情况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看了往往让人捧腹大笑。

有写别字、繁体字、音同字等等。

写别字。

这占的比例最多。

例如:有人把“高楼大厦”错读成“高楼大夏”有的商店为了推销,打出了“衣衣不舍”,“鸡不可失”的成语。

这样成语本身不仅发生了错误,并且改变了意思,误导别人用含有错字的成语,影响教育,有不少害处。

我们在写作和默写时经常会犯“音同字不同”的错误。

有人竟把年年都讲的“欢度国庆”写成“欢渡国庆”。

我倒是真想问问他国庆是条河吗?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在写作时把“的”、“地”、“得”,混淆过,原因就是它们的发音是一样的。

有的把“连结”写成“连接”,还有“近”和“进”。

谁叫它们的发音相近呢。

(二)语言文字不规范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文字,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社会用字情况不容乐观,不规范用字的问题亟待解决。

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对识字尚少的中、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加强普通话朗读的训练(一)为什么要加强朗读训练作为中国人而言,学会中国人的语码——普通话则显得相当重要。

在语言交际中,对所使用的语言,交际双方必须都江堰市具有必要的语言知识,都懂得这种语言,都懂得说或写出来的言语每个词语、句子。

否则无法用语言交际。

所以,推广普通话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普通话,包括普通话的口语和书面语。

语文课听说读写四样功夫,但是由于中考和高考没有口语考试,所以听逐渐被淡化,普通话的口语训练(包括朗读、朗诵、口述、演讲、辩论等)被淡的境地。

当今时代,广播、电话、互联网[⑤]等有声媒体高度发达,市场经济空前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度迫切。

不会说流畅标准的国家语言[⑥],没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这样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知识时代,没有竞争能力的。

因此,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语文,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重一些。

好在,正在试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准》已经将“口语交际识字、阅读、写作并列起来,并且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要求。

1994年国家语委、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可用于对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评价。

布龙菲尔[⑦]在《语言论》中说:“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原有一段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波作于桥梁。

”英国文学家肖伯纳也曾经说过:“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多么好,要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

”说明朗读作为读把作家的作品,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使其受到感染,声如见人,如临其境的地步。

假如一个教师,在每篇课文开讲之前,能用普通话纯正在给学生范读一遍,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那么他的教学目的达到一半了。

而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如何加强小学生普通话朗读训练1、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朗读训练,要从音量、音准、音色、情感方面一步一步地培养,力求“音准调正”。

就要抓好汉语拼音的学习。

可坚持给每一课的生字生词易读错的生字词注音的方法,天长日久,学生们对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心领神会了。

再就是搞好方言和普通话标准音的对应规律,这样我们就能做到“音准调正”了。

2、想要学生说好普通话就得为他们创造一个让其更感兴趣的、更容易适应的良好环境。

首先,教师无论在课内、课外都要坚持讲普通话,并且在校园里比较显眼的地方写上“请讲普通话”“我想听普通话”这样的标语,时刻提醒学生讲普通话。

其次,学校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

这些做法,都可大大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在班级中成功营造“人人学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3、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好口语交际课,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

如在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时,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讲述波斯猫向燕子、蜜蜂、青蛙找快乐时,采用分男女读、小组读、教师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最后让学生表演波斯猫向燕子、蜜蜂、青蛙找快乐这一过程,这样让学生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的说话时间、空间,较好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小组讨论。

因为它没有教师的压力,只是小伙伴们之间自由、轻松地交换个人意见,往往能畅所欲言,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

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可以讨论的问题就尽量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让他们自由地说。

4、加强课外普通话训练。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练习、不断巩固中形成与发展的。

作为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除了以身作则外,我还在班中设立了普通话监督员,督促学生讲普通话;在每期的黑板报中开设推普专栏,渗透普通话知识;在学期中,结合教学内容,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

除了在课外要求讲普通话,我还布置和普通话有关的家庭作业,如回家收看、收听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大风车》等节目。

这些节目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生喜欢看,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规范的普通话语法,培养良好的语感等,有效地促进学生普通话听说水平。

四、抓好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抓好书写方式(一)为什么要抓好书写方式说好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在语言文字规范化中是缺一不可的。

字是文章的衣冠,书写作为语言文字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实际上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可以说一个人,完成了九年义教育,再读完大学,十几年下来,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应该是高水准的。

不仅书写纯熟,而且字体美观大方端正,具有硬笔书法的品位。

然而并非这样,书写较好的能过一半已经是不错的了。

尤其是男学生有的书写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

究其原因,那是20年来一成不变的应试教育[⑧]模式使语文教学难以把书写这一素质的训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学生功课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三呼万岁了,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书写练习。

其次,育主管部门也没有给中小学生制订一个汉字书写的标准和级别。

老师心中无数,也没有考核的评估规则,自然也不会引起重视。

还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认为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要把字设计得怎么样就怎么样,根本不需要用手写字了,其实我们现在有了先进的交通工具,人们一样要学会走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