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四章 真理与价值
权威标准
宋朝宰相赵普自诩:
“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
毛泽东
华国锋提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 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 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众人标准
实用标准
美国实用主义思想 家詹姆士宣称:
“有用即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 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决定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 桥梁——社会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决定了实践能够成为检验 真理的标准。
第四讲 真理与价值
解题: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歪曲反映
客体
谬误
(一)真理的客观性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的制约,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一)价值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
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
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的特性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2.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 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3.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
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
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
证转化的。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绝对性 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 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符合的就是真 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 现的。
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权威”标准 众人标准 “实用”标准 实践标准
人生观是一致的。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
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 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思考题
(二)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 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 体需要的属性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判, 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
价值评价的功能: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三)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
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
1.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 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 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 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性利,似乎 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 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 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 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 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 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 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毋庸争辩 的事实(参见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 页)。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 评价的含义?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
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讨论
1、“有用即真理”
2、真理只有一个吗?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2.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