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影视文化在新旧《红楼梦》差异中的体现

论影视文化在新旧《红楼梦》差异中的体现

随着新版《红楼梦》的播出,全国掀起了一阵评说红楼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琢磨起这两百多年前的小说,并且不亦乐乎地评论甚至是争论这部伟大的作品,而其最直接的争论来源就是经典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与现代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种种差别。

就这两个版本的《红楼梦》,我想从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点来经行比较,它们分别是气氛表现和人物造型。

一:关于《红楼梦》的气氛表现
先谈谈离咱们最近的版本。

很早就听说新版《红楼梦》开拍,然而我却从未对它产生过什么憧憬。

因为我觉得这翻拍老样的成功例子并不多,加上现代人喜欢表现个性而无法不去删除原本自然而真实的一些东西,这往往会让人难以接受。

第一次听见对新版的评论是在一门电影课上,那老师说新版《红楼梦》就像是一部恐怖片,听到这里我很纳闷,《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确是有不小差别的,怎么拍出来会有近似效果?
带着好奇我踏上寻新《红楼梦》的道路。

首先,电视剧开篇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幅烟雾缭绕的诗意、飘渺的山水画卷。

新版详细讲述了通灵宝玉的由来,并把仙境和仙人描绘的有声有色,甚有太虚幻境的感觉,这些都使我想到了《西游记》和《新宝莲灯》,但从技术层面上说,新《红楼梦》比它们做得好。

其次,在观看新《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总是不能从一个神话故事的感觉中摆脱出来,甚至觉得诡异,我想,这种感觉就是和电影课上老师陈述的是同一个缘由。

第一,新版的拍摄手法很特别,在没有台词的过场部分,导演往往用一种快进的镜头带过,然后突然停在主要场景上。

在我看来,这种手法很现代,一般是用在电影里的镜头语言,在一些时候对剧情发展有几分填色,有时候还用来节约时间,将它用在
电视剧中很新颖,但我认为新《红楼梦》中它通篇的痕迹失去了其出现的作用,反而让人觉得有些矫揉造作,而且确有诡异的感觉。

第二,新版的音乐还是承袭了舒缓节奏,也在隐隐寻找着一丝细细哀愁。

但是,剧中经常插入没有歌词的昆曲配乐,用乐器突然而断断续续地奏响,有一种戏曲配乐般用来烘托气氛的感觉,忽隐忽现,这种手法和电影配音手法也很像。

这样,充满时尚感的新版《红楼梦》就不会不像一部悬疑篇了。

图1:太虚幻境
图2:神秘而阴森的女娲补天
图3:通篇的快进镜头
而87版《红楼梦》则与之大有不同。

《红楼梦》在拍摄手法上很朴实,放更多注意在叙事上。

它的场景以写实的白天为主,而新版的白天场景总有些雾霭蒙蒙,要不就是灰调的背景,使空间显得很大很空灵,也很精致,这是两者之间不同。

另外,旧版人物对话时配乐少了很多,只是在人物情绪起伏大及故事转折的地方插入音乐,为的是烘托气氛,感染观众。

但在现代很多观众眼中看来比较无趣和平实。

图4:新旧《红楼梦》的背景色调、气氛对比
就这两点来说,旧版《红楼梦》是以平实为主加以点缀的方式平稳而生动地讲述故事,而新版是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出的具有感官渲染的时尚电视剧大片。

二:关于《红楼梦》的人物造型
新版红楼的人物造型也是该剧最受争议的一面。

该剧的人物造型是由著名的香港美术师叶锦添来设计。

在他看来,由于曹雪芹那个时代受昆曲影响大,加之叶锦添本人对昆曲有个人爱好,他便将在昆曲中出现的“铜钱头”来装饰红楼女子们,并且,这种发型在我国同时代古装电视剧中还是头一回出现,是一次新颖而独特的尝试。

要知道,一切新颖的事物都不可能会让所有人接受。

因此,很多人极端批判这种发型,在看该剧的时候感觉在看一场戏,加上那昆曲配乐就形成
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戏曲表演,总让人感觉到别扭,而有的人则感觉这种打扮很精致很新颖,有着另一种不寻常的气质。

我认为,设计师在设计这个发型的时候除了想赋予其独特的视觉效果,也是想为人物的塑造增添气色。

从电视剧中能看到,只有那些在贾府里有些身份地位的女子才会梳成这种“铜钱”头,重头人物林黛玉也是在进贾府后才梳成这种发型,这样,这种发型在剧中就能鲜明地用来区分角色。

仔细观看两部剧的剧照,我们还可以发现旧版中年轻女子和贾宝玉都留有细细的刘海,这种刘海可以给人亲切、纯真、青春的感觉,而新版里面人物都没有刘海,光秃的额头难免让人感觉到角色带有距离感,但我想,这一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审美的变化而发生的改变。

现在没有人会喜欢看那种细细的还打着小弯儿的刘海。

图5:新版“铜钱头”
图6:旧版宝玉和年轻女子的刘海
图7:用“铜钱”发型表现角色不同的身份
另外,新版《红楼梦》中的服装比起旧版也变化不少。

新版中的服装比旧版更为精致,在设计上是经过一番考量。

新版中服装袖子更宽大,特别是黛玉和宝钗的大袖,加上飘逸的料子,使她们多了几分女人的妩媚和柔美,却也使得人物看起来更妖娆了。

在明朝,一般情况下贵族女子穿着合领对襟大袖款背子,平民女子则穿直领对襟小袖子款式的背子。

《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就实际来说,服装上应该是承袭了明朝及清朝服饰特点,所以这样的服装设计在剧中中还是比较合乎历史的。

我们在新旧《红楼梦》中都能看到一种近似披风的外衣,在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就出现过,那个是出现在清朝服饰中的“一口钟”,它将女子包裹在其中,女子出门在外能弊体,冬天还有毛衬,可以御寒,但在行礼时须脱下,因此我们能在新旧《红楼梦》中见到林黛玉在脱下那神秘的斗篷之后才拜见贾母。

这些都是电视剧中遵循客观历史的表现。

除此之外,不像旧版那样在衣服上有很多花纹平均分布的装饰,新版《红楼梦》大都以现代审美用大面积纯色和边缘配花样的方式大气地呈现出贾府富贵穿着。

她们不再像凡女子那样穿着眼花缭乱的衣衫,换而代之的是纯净、大气、充满贵族气派的大袖衫。

我认为这
就是设计师在当下社会以自己及大众的现代审美去创作的一个体现
图8:新旧服装袖子大小变化
图9:新旧《红楼梦》里出现的“一口钟”
人物造型中还有一部分重点在于角色妆容。

旧版中的妆都是轻描淡写,女子柳叶弯眉,白皙的脸颊上是清晰精致的五官,只是在人物性格的不同之处略做改变。

在新版中,不同人物的妆会有较大不同,女子妆容对比较大,有的还有明艳眼影的晕染,这一做法将不同人物性格更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但有时候会给人一种妖娆感,虽说更现代了,却也失去了某些韵味。

图10:旧版里柔美清新的妆
图11:新版颜色对比度更大更妖娆的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新旧红楼梦,每个人都在心中留有不一样的位置。

抛开人们对它们的评价,我们从其背后更深刻的文化层次来探讨两部电视剧的不同之处。

通过对新旧《红楼梦》气氛表现及人物造型的比照,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二者在尊重原著方面都极力做好,差别之处就是二者的表
现方式。

这种表现方式不同的很大原因是随着时间流逝,大众审美已经变化了,其次才是导演个人追求的差异。

87版《红楼梦》以叙事为主,用其它形式作为讲故事的辅助,也没有极力追求感官效果。

而新版让我感觉到的是一种强烈的现代感,就像观看一部时尚电影大片,它带给人视觉和听觉的不平凡体验,使得一部古老的故事充满了神秘而现代的气质,演员的表演在相比之下显然不再那么突出,因为一切都被美术、音乐、镜头语言夺去,仿佛演员在这些视觉元素中扮演的是陪衬作用。

导演个人经历和性格不一样固然会影响他的作品,但这些变化更多的是映衬出了时代发展中人们的追求、信念、心态、性格、生活方式等等发生的巨大改变。

要知道,每一部电视剧都无法避免地要去迎合观众审美,这样就产生出了不一样的电视剧风格。

就像电影一样,不同类型的电影层出不穷,有的类型拍得多,有的则很少,这就是因为观影群体人数的不一致。

因此,一部再好的影视剧也很难满足所有人的胃口,人们期待有作品却又不可能以同一观点去面对作品,接下来产生的就是通过媒介传播各种言论。

无论古今中外,这都是不变的道理,而这也正是影视文化中一个正常的现象。

从新旧《红楼梦》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社会状态。

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我们会看到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人们喜欢浮华、享受——新版中追求了过多的感官体验来迎合大众和创作者内心满足。

但更多的是让人惊叹的进步性,比如科学技术的高明,艺术的创新——新版中的电脑技术以及别致新颖的美术设计。

在褒贬不一的评论中,我们展现着我们这一代的性格,展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独特性。

我们从历史中找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