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学生有一颗善于思维的大脑大脑思维训练

让学生有一颗善于思维的大脑大脑思维训练

《让学生有一颗善于思维的大脑:大脑思维训练》
小时候,比我大的伙伴用废电池、电线连接一小灯泡,用皮筋、铁钉、细线做开关,开关一拉灯亮了,开关线一拉灯灭了。

为什么一拉灯灭又一拉灯亮呢?这一现象从此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回到家里也照样去做,可对其原理却无法理解。

我常常钻进我的“实验室”,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边拆边想,我常常为之着迷,虽然还是无法理解,但我思维习惯逐渐养成。

上初中三年级时,由于接触了电学知识,这一疑问才算划了一个句号。

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诱发了我对物理现象浓厚的兴趣,我爱上了这门学科。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的物理成绩直线上升。

也许是由于曾经为它付出过心血,所以对这部分知识学得深刻记得牢固,至今仍记忆犹新。

走上工作岗位后,回顾这一经历,我深信“智源于思,疑是思之源”。

学生心中有了疑,脑海中就有了思维的
材料,可产生思维的动机,有了思维的动机,便有利于思维习惯的养成。

另外,由于常思,
脑机体得到了锻练,有利于脑机体的发育,有利于思维大脑的形成。

相反,如果一个教
师不允许孩子心中有疑,那么,对学生脑机体的发育及思维习惯牟的形成都不利。

一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唯恐学生有一丝疑虑,提出的问题,不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会便讲,讲了再问,问了再讲,直到学生记住为止。

由于课堂上教师对知识点进行了反复的讲解,因此,课外作业学生无须费力思考。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累而乏味。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难以养成,学生的智能难以得到开发。

教师应该做到“学生“万一不会才讲”,并要求学生做到“万一不会才问”。

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以训练了思维能力,而这些正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另外,学校教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教学,因为自然科学内容涉及面广,许多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趣的,教师一旦提出问题,学生将会积极去思考,有些问题虽然不能及时地理解,但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这强烈的求知欲,将促使学生去思考。

另外,在以后的学习中一旦接触到这类问题时,将会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甚至将碰出灵感的火花,那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掌握得将更加牢固。

(作者联通:726202陕西省丹凤县峦庄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