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_外汇管理制度和政策调节分析

第五章 _外汇管理制度和政策调节分析


四、其他汇率制度简介
1.爬行钉住制 是指汇率可以作经常地、小幅度调整的 固定汇率制度。 基本特征:实施国负有维持某种平价 的义务;这一平价可以经常、小幅度 地调整。
2.汇率目标区制 是指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的汇 率制度。 依据目标区区域的幅度、目标区调整的 频率、目标区的公开程度以及对目标区 进行维持的承诺程度,目标区可分为严 格的目标区与宽松的目标区。
S F G
C
D I 外汇数量
H
超额外 汇需求
外汇兑换管制的其他消极效应: (1)它导致了一系列的非法活动,给经济带 来不良影响。 (2)它对一国国内经济的长远发展也具有较 大的不利影响。 (3)它会对国际间经济交往产生不良影响。
2.复汇率制度的效率分析 (1)积极影响 维持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并保持官方汇率。 隔绝来源于外国的冲击。 达到产业政策的目的。 实现财政收支的目的。 (2)消极影响 管理成本较高; 扭曲价格; 不公平竞争。

2.外汇资金收入和运用的管理 外汇资金的收入,是指贸易出口、非贸易出口 和资本输入引起的外汇收入。 外汇资金的运用管理,是指经济主体不具备自 由使用外汇的资格,也不持有大量外汇,只有 在与贸易和非贸易活动有关的进口付汇和资本 输出时才能使用外汇。
3.汇率种类管理 是指实行单一汇率、双重汇率或多重汇率。 双重汇率和多重汇率都属于复汇率范畴。 复汇率是指一国实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 按其适用对象可分为经常账户汇率(贸易及非 贸易汇率)和资本账户汇率(金融汇率);按 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的复汇率和隐蔽的复汇 率。
1.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问题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在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 后,经济恢复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不同。
在固定汇率制下: 国际收 支失衡
在浮动汇率制下:

货币供应 量变动
国际收 支失衡
汇率变动
两种调节方式各有其特点,哪种调节方式更有 效率?
支持浮动汇率制的四个理由:
(1)简单性 在浮动汇率制下,只需听任汇率这唯一的变量进 行调整即可,因而调整必然时间更快、成本更低。 (2)自发性 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会对国际收支与整个经济 进行自发调节,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政策乃至于强 制措施,因而调节更加灵活。
4.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

第二节 外汇直接管制及其效率分析
一、外汇直接管制的含义


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形式,对外 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汇入和汇出、本国货币 与外国货币的兑换方式及兑换比价所进行的限 制,即狭义的外汇管理。 广义的外汇管理包括汇率制度选择、外汇直接 管制和外汇市场干预三类。
二、外汇管制的主要原因
1.短期冲击因素

比如短期投机型资金的冲击导致汇率与利率的 过度波动。 比如采用固定汇率制的国家通过国内信贷的高 速扩张来融通巨额财政赤字,导致出现国际收 支逆差,外汇储备减少。
比如企业的产品质量低下,缺乏国际竞争力。
2.宏观经济因素

3.微观经济因素

三、外汇管制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外汇管理制度和政策调节
汇率制度选择
外汇管理
外汇直接管制
外汇市场干预
第一节 汇率制度及其效率分析
一、汇率制度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
1.概念 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的确定、 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又称“汇率安排”。 2.基本类型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 择一个基本参照物,并确定、公布和维持本国 货币与该参考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 上的供求关系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 制度。
在新形势下目标区域内的汇率变动具有某 些非常重要的特征:
(1)蜜月效应 是指在政府承诺可信的前提下,目标区下的市 场汇率围绕着中心汇率上下波动,当离开中心 汇率至一定程度后便会自发向之趋近。 (2)离婚效应 是指当政府维持汇率目标区的承诺不再具有普 遍的可信性时,市场汇率波动将不再自动倾向 或回归于中心汇率。相反,两种力量的较量使 此时的汇率变动非常剧烈。

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分析
5.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政策启示 在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和保 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目标间,只能同时实现 两个。 稳定的汇率制度、资本的完全流动、独立的货 币政策这三个目标就如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 点,政府不能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而只能在 选择其中两个的同时放弃另外一个,这便被称 为“三元悖论”,上述表述这个关系的三角形 便被称为“克鲁格曼三角”。

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分析
3.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本币升值,对收 入、利率均不能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此时的财政政策对实现经济 扩张的目标是无效的。

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分析
4.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 货币扩张会使本币贬值,收入上升,对 利率无影响。 也就是说,此时的货币政策对实现经济 扩张的目标是有效的。
中国的复汇率问题及改革:
(1)从1979年起,我国实行外汇留成,并随着各外 汇调剂市场的建立,出现了复汇率问题。 (2)改革: 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汇率并轨,取消人民 币官方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取消外汇上缴和留成 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的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外汇市场,改 进汇率形成机制; 取消外币和外汇券计价,并逐步取消外汇券。
我国的外汇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2008年8 月1日国务院第2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自 2008年8月5日起施行 。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2006年11月30日经 第27次行长办公会审议通过,自2007年2月1 日起施行。 《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 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自2009年8月1日起 施行。 《货物贸易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管理暂行办 法》: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自2011年1月 1日起施行。
(3)微调性 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可以根据一国国际收支的 变动情况进行连续微调而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 (4)稳定性 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主要是一种稳定性投机,对 市场价格的影响是稳定性的,倾向于降低市场价 格的波幅。 投机性资金不易找到汇率明显高估(或低估)的 机会,同时在进行投机活动时还得承担汇率反向 变动的风险。
三、不同汇率制度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对 有效性分析——以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的情形为例
图 封闭条件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析
小知识:BP曲线
1、含义:其他参数变量固定的前提下,以利率为纵坐标, 国民收入为横坐标,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的几何图形表 示为国际收支均衡的曲线。balance of payments. 2、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 BP=NX-F BP>0,国际收支盈余;BP<0,国际收支赤字; BP=0,或NX=F, 即:净出口=净资本流出,国际收 支平衡 3、特点 (1)对于BP曲线上任何一点均代表国际收支平衡;而在 BP曲线之下或之上的区域内任何一点,与BP曲线上的 均衡点相比,则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或顺差状态。
3.货币局制 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 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兑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 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的汇率 制度。 本国货币发行量的多少取决于可用作准备的外 币数量的多少,货币当局失去了货币发行的主 动权,但可以有效地约束政府的支出,减少通 货膨胀。
五、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1.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

小国较适宜采用固定性较高的汇率制度; 大国则一般以实行浮动性较强的汇率制 度为宜。
2.特定的政策目的

例如,一国为控制国内的通胀而往往选 择固定汇率制。又如,一国为防止从外 国输入通胀而往往选择浮动汇率制。
3.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

当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一 般宜实行固定汇率制。
例如,国际资金流动数量非常庞大,而 本国对外汇市场干预的实力不强,则难 以采用固定性较强的汇率制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 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 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 率机制。 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 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即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
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比较
1.货币兑换管制 是指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国货币购买(兑换) 某种外国货币,或用某种外国货币购买(兑换) 本国货币的限制。 主要是针对国际收支中不同账户的兑换条件进 行限制,它是外汇管制的基础。 货币兑换管制的反面是货币自由兑换。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自1994年1月1日起,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 有条件可兑换。 自1996年12月1日起,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 下可兑换。 长远目标:最终实现包括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在 内的人民币完全(全面)可兑换。
2.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问题 汇率制度的不同导致了内外均衡的实现过程中对 政策工具(主要是财政、货币政策)的不同运用 方式。 (1)政策自主性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可以从对汇率政策的依 附中解脱出来。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可以将外国的通胀隔绝在 外,从而独立制定有利于本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 政策。

公开的复汇率,是指政府明确公布针对不同交
易所适用的不同汇率。 隐蔽的复汇率,其表现形式包括: 对出口 按商品类别给予不同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 免),或者对进口按类别课以不同的附加税, 都将导致不同的实际汇率;采用影子汇率 (是指附加在不同种类进出口商品之后的一个 不同的折算系数);对不同企业或不同的出 口商品实行不同的收汇留成比例(有多少留成 比例,实际上就有多少种汇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