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最终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最终

资本运营学结课论文学号xxx姓名xx班级xx班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xxx摘要: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方兴未艾.但要面对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整合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

这些风险将会在并购准备期、并购交易期和并购整合期出现。

面对这些障碍,我国企业应该在充分借鉴美国等国外优秀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方法,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通过建立国际风险管理网络,及时发现风险,最终分散这些风险,从而确保跨国并购目标的顺利实现。

另外,政府也该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配合企业,搞好国际政治关系,为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风险风险管理风险防范一、前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闻跨国并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自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也日渐成为全球企业并购的亮点。

根据UNCTAD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1988年到2003年,中国企业累计以并购形式发生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金额为81.39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97年之后。

从t988年到1996年,跨国并购年均仅有2.61亿美元,而从1999年开始,并购额逐年增加,2003年更是高达16.47亿美元。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旌,一些强势民营企业也加入了跨国并购的行列。

国内的跨国并购将日益高涨的趋势是本文选题的国内经济背景。

二、跨国并购的定义跨国并购是一国的企业为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以获得部分或全部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权为目的,从而组成以长期经营为目的的新企业的活动1。

跨国并购也可被理解为:并购在概念外延上的拓展和空间上的跨越国界。

可见,跨国并购是企业并购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跨国并购的重要性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绿地投资方式,另一种是跨国并购方式。

绿地投资即跨国公司以“一揽子”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在东道国兴建全新的企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从投资规模来看,跨国并购涉及金额巨大,通常是绿地投资很难与之相比的。

因此跨国并购常常是发达国家企业的主要选择。

一般丽言,跨国公司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投资还取决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行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和管理方面的因素。

通常绿地投资适合于在不发达的东道困投资。

只有当东道国具备并购的条件和投资环境,具有可以并购的目标企业,具备能够确保投资商从事有效生产和经营的条件和政策,跨国公司才会进行跨国并购。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绿地投资来实现。

然而,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在外国直接投资中越来越占有主要地位。

1995年跨国并购额为2290亿美元,1999年增长至7200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比重从69.7%上升到85.3%。

同时,跨国并购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在近两年中,从亚洲地区流出的外国直接投资从新建投资转向以并购为主,2001年规模达到250亿美元,占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0%左右。

由于跨国购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比重迅速提高,所以其迅速发展就不仅直接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而且还使跨国购并成了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

四、当代跨国并购的趋势与特征目前,跨国并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并购规模与数量得到空前发展。

在六七十年代,跨国并购得到飞跃的增长。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全球跨国并购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成为跨国直接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支柱。

近20年来,跨国公司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国际并购活动异常活跃、高潮迭起。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统计,1987年全球跨国并购的价值仅为1000亿美元。

1998年全球跨国公司并购总额达4110亿美元,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63.8%。

1999年达到7200亿美元,2000年外国直接投资以跨国并购方式实现的金额约为11000亿美元。

但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股市大降,跨国公司投资能力下降,致使跨国并购明显降温。

跨国公司正再度考虑将并购作为增加企业利润、解决战略性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跨国并购的双向流动和主体多元化日趋明显。

2Q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是跨国并购的主要实施者,并购的对象主要是欧洲发达国家的企业。

80年代后期以来,欧洲经济一体化及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崛起,美国企业成为这些国家企业并购的对象。

近期,大量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纷纷投身跨国并购的浪潮中。

这表明跨国并购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单向行为,而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行为。

第三,跨国并购正从传统的制造业向化学制品与医药、银行与金融、电气与电子行业转移。

根据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跨国公司战略目标的转移,跨国并购将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将有可能让位于第一产业,居于第三位。

第四,跨国并购方式逐渐多样化。

此次跨国并购浪潮主要集中在横向并购,混合型并购极少见,战略联盟增多。

大部分企业实现的主要是同行业的横向并购。

股权交换成为跨国并购的主要交易方式和手段。

五、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一)、财务风险与防范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种财务活动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及由此产生的对并购方企业为经营融资并同时偿债能力的制约或财务成果损失的确定性。

企业实施跨国并购计划时,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而单靠自身的资金实力是远远不够的。

现实中,很多企业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拿下并购的目标公司。

这些筹集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不少企业通过借款、杠杆收购等方式来完成并购工作,这样就增大了财务风险,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筹资渠道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额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由此产生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

此外,并购对象的财务报表是评估和确定交易价格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对整个并购交易至关重要5。

虚假的报表可以粉饰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造成并购决策的失误。

因此,财务风险不可忽视。

一般而言,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源自融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

现实中,财务风险已在很多案例中显示其重要性。

我国赤峰市双马集团核心企业赤峰糖厂自建成到1998年一直盈利,累计上缴利税1.3亿元。

90年代后,企业领导错误地认为企业要发展必须上规模,在当地政府撮合下,盲目地兼并与制糖主业不相关联的赤峰玻璃厂、第-N酒厂、乌丹化工厂等跨行业亏损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并承担债务4571万元,新注入资金8954万元。

最终导致集团负债4.3亿元,负债率达95%,严重陷入财务困境6。

再看2003年,京东方科技集团公司斥资3.8亿美元,吞并韩国现代TFT液晶面板业务有关的资产,这个收购完全以现金支付。

而今,京东方财务压力巨大,每年要从企业现金流中支付大笔利息,财务危机隐现。

近年以来用于个人电脑显示器的17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降低了近五成。

韩国工厂的效益恶化,导致京东方在2005年1至3月份出现了4.3亿元的净亏损。

因此,财务风险在并购中是个不容懈怠的障碍。

根据财务风险的具体划分,企业应该针对具体的财务风险采取合适的措施积极地防范。

企业在设计并购计划时,需要对自身的财务实力有准确的把握。

然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融资措施。

企业首先应该谨慎地选取融资渠道,同时确保企业在并购阶段能够不受到影响而正常运转。

企业可以通过设立海外投资基,吸纳国际资本,扩大资金规模。

其次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确保最佳的融资组合,加强企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地紧密结合,尽可能地以最低成本从国内金融机构总部及海外分支机构中获取并购所需的大量资金支持。

再者,实现并购支付方式的多样化。

在西方的五次并购浪潮中,并购支付方式都会发生变化。

目前,混合支付方式呈上升趋势。

(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与防范跨国并购是到他国进行企业的局部或全部并购,并购方式主要有股票替换、债务互换、现金收购以及这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由于并购涉及至少两种货币的利率和汇率问题,所以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在跨国并购中最常见。

当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发生波动时,目标公司的股票、债券的价值也就发生波动;当目标公司的价值以所在国货币标价且该币种利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时,其市价就会上升,转而使得并购方遭受更多资金支付的利率风险损失。

同时,浮动汇率常常给跨国经营增加额外成本,两国货币的相对强弱也将影响被并购方支付的有效价格与融资成本,以及被兼并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母公司的利润。

尤其对于那些投资型并购来说,上述两种风险更值得关注。

跨国企业在筹资时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筹资风险与汇率风险相结合的产物,其本质就是汇率风险。

我国企业在管理这两种风险时,应充分借鉴当代跨国公司的有关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尤其是汇率风险的防范。

综上所述,防范汇率风险的前提是对对汇率的变动进行科学的估测和判断,以防为主。

首先企业需要准确估测和判断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7。

然后根据估测和判断结果及相关的数据资料,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规避与化解汇率风险地策略和措施。

借鉴国外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防范方法。

一般而言,跨国公司多采用多元化战略来管理利率与汇率风险,包括经营多元化和财务多元化两方面。

除此之外,可以采取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相应的操作来防范风险,如利用远期外汇合约保值、货币市场保值和外汇期权市场保值法8。

总之,尽可能地采用分散风险的思想,确保并购的顺利实施。

(三)、资产评估风险与防范由于并购双方的空间上的距离,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可靠性较差。

因此,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企业情况很难准确了解,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并购方面临着对目标公司未来的当地销售业绩和远期利润的估计的困难及目标公司包括商誉在内的资产评估的障碍。

加之,各种估价体系自身的偏差,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和准则的多样性,各国采用会计政策的差异性等都加大了对方企业价值的评估难度。

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并购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并购准备期。

就应该对目标公司进行审慎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国际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的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

通过对这些指标体系的分析和比较,就能够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行业之间、企业的现在与过去之间进行比较,从而审查出目标企业在财务上真实的详细状况。

目标企业的资产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又谨慎的过程,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并购对象进行评估。

常用的估价模型有净现金流量估价模型、杜邦财务评价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选用任何评估方法,都应注意它们的局限性。

单靠企业内部资产评估能力是有限的,可以聘请专业评估机构提供支持。

企业内部也要进行评估方法和财务分析能力的培训,让内部的财务人员了解并熟悉国际操作,从而保证并购的万无一失,避免因对方公司利用各种手段虚报资产总值的发生。

(四)、市场风险与防范市场风险是指资本市场本身构成缺陷对并购行为产生的不确定性、企业对市场的认识及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所产生的风险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