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1、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
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
“一国企业”是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叫目标企业。
并购的“渠道”包括两种,一种是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
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现金支付,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轨迹与特点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1996年
2)发展阶段:1997年至2007年
3)活跃阶段:2008年至今
2、早期阶段
1)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国策,对外开放就要求我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
随着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往日渐紧密,出于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之间的跨国合并也在慢慢的开始发生。
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了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
1992年首钢收购了美国加州钢厂和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
1996年4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2.46亿美元并购了香港龙航公司38.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2)特征:这一时期我国企业并购数量少,规模小。
并购目标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印度、香港等地区。
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是航空、矿产资源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
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
3、发展阶段
1)自1997年开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迎来了一次热潮。
当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区位是邻国,目标集中在石油、电信和交通等国家资源与基础设施行业。
2001年我国加入WTO,第二次海外并购热潮兴起,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海外并购事件。
例如:
2001年6月,海尔集团出资2亿港元,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一家冰箱厂。
2001年8月,万向集团出资280万美元,正式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Universal Automotive Industies,INC),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并购进军美国的民营企业。
2002年7月,中海油出资78亿港元,收购英国石油(BP)持有的印尼Tangguh 气田的股份。
2004年12月,联想集团出资6.5亿美元现金,价值6亿美元的股票,以及承担5亿美元的债务,收购IBM 的PC业务。
2005年10月,中石油的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出资41.8亿美元,100%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
2)特点:跨国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速度迅速加快。
中石油41.8亿美元收购哈沙克斯坦石油公司。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地区在扩大,从美国、加拿大、印度和香港扩大到了欧洲。
海尔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
海外并购的行业有逐步集中和以横向为主的趋势。
从并购案中看,规模大的并购多集中在石油、矿产资源、家电、汽车和电子高科技行业。
而且几乎所有的并购案例都和收购主体企业所从事的行业高度相关。
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成为了跨国并购的新生力量。
万向并购美国UAI。
但是民营企业并购案例的规模还很小,并购金额比较少。
4、活跃阶段
1)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并购投资只有63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23.8%,而2008年,并购投资增到280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50%。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共完成110起出海收购交易,与2010年相比增长93%;披露交易金额达280.99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12.9%。
另据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07宗,同比增长10%,交易总金额达到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诸多数据表明,这段期间,无论是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我国海外并购均屡创历史新高。
2008年9月,中联重科联合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三家私募基金,以2.7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企业CIFA的100%股权。
CIFA是全球三大混凝土机械设备制造商之一,与国内企业相比,在产品技术性能、制造工艺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2010年3月,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2011年12月,海航集团斥资10.5亿美元收购全球第5大集装箱租赁公司GESEACO。
2011年,中化集团公司以30.7亿美元收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巴西某油田40%股权。
2)特点:
并购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统计,2012 年前9 个月,民营企业参与的跨国并购数量占到总量的62.2%,首次超过国有企业。
近4 年间,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数量的比重持续升高。
2002 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532 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额8.6%,2011 年已达到7726.6 亿美元,占比提升到28%。
在民营企业500 强当中,已经有150 家在海外有直接投资,工厂项目有500 多个,涌现出一批善于运用国际资本到国外投资的民营企业。
并购区域集中化,被收购企业在欧美国家聚集。
为了获得国外先进技术,规避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开始将并购延伸到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相比其他区域,欧美国家的优势明显,中国企业并购欧美企业的案例越来越多,2010 年有52 宗,到2011年增加到了57 宗,在欧洲发生的并购数量也增长迅速,从2010年的25 宗,增加到了2011年的44 宗。
技术驱动目的明显,跨国并购成技术获取捷径。
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许多欧美的中小企业遇到了资金链、市场等方面的问题,这也为中国企业寻求海外技术并购带来了机遇。
农业企业并购日渐增多,并购行业呈现拓展趋势。
一方面,我国,食品的对外依存度较高,为了保障食品的供给,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领域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
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导致农产品的价格浮动过大,国外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压力,这为我国农业企业以较低成本并购海外公司提供了契机。
再者,中国很多农业企业都是国有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具备开展大规模跨国并购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