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必考知识点一、质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二、参考系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另外选来作为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三、时间和时间间隔时间: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
(第一秒末)时间间隔:一段时间,在时间轴上用两点间的线段表示。
(第一秒内)四、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符号:x单位:m是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速度v,力 F,加速度a)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电流I ,时间 t,温度)五、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x位移2.定义式: vt时间3.单位: m s (或 m s 1 ) , km h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x1.平均速度: v物体在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t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七、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 4 ~ 6V 低压交流电2.电火花计时器: 220V 交流电3. 使用 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0.02s4. 下面有【公式:v B S1 S2 ,v D S3S4,2T 2T(S4 S5 S6 ) (S1 S2 S3 )a (3T )2】八、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v v末 - v初,其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2. 定义:att3.当 a 与 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 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意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 a 恒定的直线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当a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 v0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时间关系:(2)位移时间关系:v v0atx v0t 1 at 22(3)速度位移关系:v2v022ax(4)平均速度:v v0v t v2 2(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x x n 1x n aT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直线运动比例式:3.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从赤道到两极变大。
同一地点,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5)公式:速度公式:v gt ,速度位移公式:v2 2gh ,位移公式: h 1 gt 22十、纸带问题处理1.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来代替v B AB BC,V C BC CD2T 2T2.加速度:x x x aT 2n 1 n十一、物体的位移 -时间(x t )图像,速度-时间( v t )图像x m1.位移 -时间(x t )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t s①表示物体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向正方向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向负方向运动)④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①②③ 交点代表相遇(位置相同)2.速度 -时间(v t)图像v ( m s 1 )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t s 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0 t1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①②③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④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 ~t1时间内的位移十二、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是矢量,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单位:牛顿(N )十三、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大小:G mg通常g9.8 m s2方向:竖直向下2.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十四、弹力:1.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与支持面垂直具体可描述为:① 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缩或被支持的物体;②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收缩的方向3.弹簧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 F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十五、摩擦力相互挤压并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若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1.静摩擦力大小:可根据平衡条件来计算大小,在0 F F m之间,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 滑动摩擦力 : 大小FF N①方向 :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② F N的含义:指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③的含义: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④只适用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十六、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若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一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这几个力叫这一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3.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1)内容: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类型作图合力的计算两分力相互F合 2 2 垂直F1 大小: FF1 F2F2F1 方向: tanF2两分力等F1 大小: F2F1 cos大,夹角为 2F合方向: F 与F1夹角为(当1200时,F1 F 22F1F2F)(2)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合力有最大值,其值为F合F1F2。
(3)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有最小值,其值为F合F1 - F2。
(4)两个力的夹角在0 ~ 1800范围可变时,两个力的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 F2F合F1F2。
十七、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合0十八、牛顿第一定律1.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2.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特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十九、牛顿第二定律1.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 a 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2.公式:F合ma ( F合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二十、牛顿第三定律1.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但有如下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作用物体两个一个力的性同种性质不一定具有同种性质作用时间具有同时性不一定具有同时性求合力不能求合力能求合力(能抵消)二十一、超重和失重(上超下失)无论物体处在失重或超重状态,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没有变化。
发生变化的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1)超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重力。
(2)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重力。
(3)完全失重:当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 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0。
必修 2 必考知识点一、曲线运动1.变速运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2.速度的方向:在曲线上对应点的切线方向。
F3.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A4.力的作用线、速度方向与运动轨迹的关系:质点的运动轨迹被力的作用线和速度方向所夹,且力的作用线指向轨迹凹侧,如图所示。
二、平抛运动: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1.研究方法: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2.平抛运动基本规律:v①水平方向: v x v0 x v0t②竖直方向: v y gt y 1 gt 22③任意时刻的速度 : 合速度的大小: vv x 2 v y 2v y gt方向: tanv x v0④合位移的大小:s x2y2方向:tany gtx 2v0⑤时间由 y 1gt 2得t 2y (由下落的高度y 决定)2 g2 y⑥水平射程:x v0t v0(取决于竖直下落高度和初速度)g三、圆周运动的描述1.运动学描述(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①线速度( v ): v l 弧长,国际单位为 m s 。
t 时间方向:质点在圆周某点的线速度方向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转过的弧度②角速度():,国际单位为rad s 。
t时间③转速( n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所转过的圈数,单位为r s(或 r min ) 。
④周期( T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国际单位为s 。
⑤向心加速度( a n):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即与速度方向垂直,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国际单位为m s2。
⑥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大小、角速度、转速、周期、向心加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
(2)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①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v r2 r②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vT2③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④向心加速度与其它量的关系:v2 2 4 2r a n r2r T2.动力学描述(1)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即与速度方向垂直。
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2)向心力的表达式:F n ma n m v2 m 2 r r同轴转动皮带传动BArOR装置A、 B 两点在同轴的两个轮子用皮带连接,A、B 两点分别是两个轮子边缘上的点AB一个转盘上R rO O 特点同轴转动角速度、周期相同边缘相切线速度相同规律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 vAr A r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v B R B R周期与半径成正比T A R:rT B四、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汽车过拱桥汽车在拱桥上以速度v 前进,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 ,求汽车过桥的最高点F N F向GF N m v2 所以即 F N G m v2r r2.火车转弯a. 两轨一样高:外轨对轮缘的挤压提供向心力。
F N Gb. 实际的转弯处(外轨略高于内轨):向心力由重力G 和支持力F N来提供,火车恰好对外侧轨道没有挤压。
3.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a.航天器在近地轨道的运动,可近似认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b.航天器内的任何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并不是物体不受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