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术 PPT课件
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术 PPT课件
有人将导致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总结为
5“H”和5“T”:
• Hypoxia(缺O2) • Hypokalemia/Hyperkalemia and other
electrolytes(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其它的电解质异常) • Hypothermia/hyperthermia(低温/体温过高) • Hypovolemia(低血容量) • Hypoglycemia/Hyperglycemia (低血糖/高血糖) • Tablets(药物) • Tamponade(心包填塞) • Thrombosis-pulmonary(肺栓塞) • Thrombosis-coronary(冠状血管栓塞) • Tension-pneumothorax, asthma(气胸,哮喘)
按压频率
至少100次/min (18秒完成30次 按压)
按压和放松时间各占50% 数数掌握节奏,个位数加重复尾音 需勤加练习
按压姿势
地上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 床旁应站立于踏脚板,双膝平病人躯干 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不得弯曲 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
重量往下压(杠杆原理)
按压定位
(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肋缘下)
按压定位
沿肋骨缘向上滑到胸骨下端,向上两横指后 把另一只手掌根靠在手指上(胸骨下半部)
按压定位
第二只手重叠在第一只手上手指交叉、 掌根紧贴胸骨
按压定位
两乳头间
按压深度
成人胸骨下陷 5 cm,因人而异 产生60~80mmHg动脉收缩压
有效标准: 能触摸到颈或股动脉搏动
先按压后除颤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①可触及大动脉搏动;②病人口唇、颜 面部转红;③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 复;④自主呼吸开始出现
按压姿势示意图
错误1 肘部弯曲
错误2 手掌交叉
用力方式
双肩在双手正上方,借用上半身的重量 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 胸部弹回原位
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骨,保持正常位
按压与通气比例
30:2
无论双人或单人法均采用30:2 连续五个循环
有效的心脏按压
2010指南 CPR时,有效的胸外按压才可能产生适当的血流
压头抬颏、解除阻塞
开放气道:压头抬颏法
徒手开放气道安全有效方法 一手掌压前额,另只手中、食指向上向前抬高
下颌,两手合力头后仰 头后仰程度为:下颌、耳廓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抬颏时,防止用力过大压迫气道
压头抬颏法
B:人工呼吸(一组技术)
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 通气:人工呼吸
1、口对口呼吸
心脏骤停和心肺复 苏术
概述
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称为心脏骤停 (cardiac arrest),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的最 初的急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又称为 心肺脑复苏(CPCR)。如果复苏未能成活 则称为猝死(sudden death)
不要等到心电图证实才开始抢救。
治疗
治疗原则:立即恢复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 能,防治并发症和原发病。要争分夺秒进
行复苏,不要等待,谁见谁上。
美国心脏协会(AHA) 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
立即识别SCA 并启动EMSS
快速除颤
综合的SCA 后治疗
尽早进行CPR,着 重于胸外心脏按压
有效的ACLS
防止食物反流误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2010指南 每次人工呼吸应在1秒钟以上(IIa类), 给予足够的潮气量以产生可见到的胸部抬起, CPR期间,施救者应避免过度通气(过多的呼
吸次数或过大的潮气量)。
2、球囊—面罩通气
方法:术者使用E-C技术将面罩固定于面部 (拇指和示指围成“C”形),同时用该手的其 余三指托举下颌骨骨性部分(三个手指组成字 母“E”的形状),另一只手挤压气囊,同时观 察病人胸部是否上升。 2L球囊挤压1/2 ;1L球囊挤压2/3
1、突然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最为重要。一旦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CPR
心脏骤停的诊断
(二)辅助检查
心电图:分为三种: A、室颤:占80-90%; B、心电机械分离; C、心室停顿:心电图呈一直线,或仅有P波而无 QRS波群;
三种类型的共同结果: 心脏丧失有效收缩和排血功能,使血 液循环停止而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
室颤的心电图
窦性-室早-室速-室扑-室颤
心电-机械分离
心电图仍有低幅的心室复合波,但心脏无有效收缩
心室停顿
注意事项
在诊断和抢救心脏骤停时,如突然出现意识 丧失、昏迷、颈动脉搏动消失,就应立即 进行CPR。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等到测量血压以及静听心音有无才开 始抢救。
不要等到以上判断心脏骤停的各项指标都 具备才开始抢救。
能量选择
只做一次除颤,单相波首次电击能量为360J, 双相波选择首次成人电击能量对于截断指数 波 形 为 150J ~ 200J , 对 直 线 双 相 波 形 为 120J。
如不熟悉设备特定能量,建议使用默认能量 200J
第二次能量应相同或者更高
强调做一次除颤后立即继续行胸外 按压!多次连续除颤延误CPR。
(I 类)。 要求 “足够频率”和“足够深度”的按压 ,
“用力”按压、“快速”按压。 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复,压/放时间大致相
等。 应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轮换心脏按压
当一位以上急救人员在场时,每2min或 每5个CPR循环后,急救人员应轮换“按 压者”,轮换应在5s以内完成。
A:开放气道
有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 要下降7~10%
心脏骤停的诊断
心脏骤停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意识丧失
突然意识丧失、昏迷(心脏骤停10-20秒出现),常 伴全身抽搐。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或临终呼吸。 4.双侧瞳孔散大(30-40秒出现)。 5.面色苍白、紫绀
以上各点以
迅速、简便、有效 自主呼吸停止后的首选方法
口对口呼吸要点
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 吹气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静吸气、口包口密闭缓慢吹气 吹气时间: 1秒以上(默读1001、1002)
吹入气量:500~600ml(6~7ml/kg) 有效标准:胸部抬起 吹气后、松鼻、离唇、眼视胸部、平静吸气 吹气/按压比例2:30 缓慢吹气,扩张蒌缩的肺,减小胃膨胀:膈上升、
BLS操作流程图
判断环境安全
患者没有反应(3~5s)、无呼吸或濒死呼 吸、无脉搏(检查时间5~10s)
启动EMSS(除颤仪、球囊面罩、 急救药物)
除颤器到位
胸外按压:人工通气=30:2(频 率至少100次/min、深度至少5cm)
检查心律,如有必要,开 始除颤,每2min重复一次
1、 判断意识
轻拍患者双肩 靠近耳旁大叫: “喂,你怎么了!” 无反应:指压人中 穴仍无反应:立即 行动10秒钟内完成
触摸颈动脉搏动方法
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 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 气管旁软组织深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
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 妨碍头部供血。
检查时间不能超过10s 非专业人员无需掌握。
单人急救应采用的院前程序
确定成人患者无反应,应该首先打电 话,目的是急救人员带来除颤仪。
心肺复苏的基本理论-- 有关的病理生理变化
1.酸中毒 2.低氧血症 3.代谢紊乱 4.缺血再灌注损伤
主要脏器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肺组织:较长。 肝细胞:1-2h。 心脏、肾小管:30min。 脑、神经系统:脊髓45min ,延髓 20-
30min,小脑 10-15min,大脑 4-6min.
80%~90%成人突然、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的最初心律失 常为室颤。
除颤是对室颤最为有效的治疗
每过一分钟,除颤成功的机会下降7%~8% 室颤常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搏
电极的位置
前电极:右上胸锁骨下胸骨右;侧电极: 左下胸乳头左侧,中心适在腋中线上
电除颤操作步骤
开启电源; 检查心律; 涂导电糊; 选择能量 ; 充电; 确定两电极位置; 确定无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 同时按压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对无反应的婴儿或儿童应首先行CPR, 约5个循环后或2min CPR后再求救。
C:胸外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是心搏骤停后形 成人工循环唯一有效方法
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循环机理
心泵机制 并存
胸泵机制
胸外心脏按压要领
有力、连续、快速
按压部位 按压深度 按压频率 按压姿势 按压方式
治疗:心肺复苏术
抢救的具体内容分为三个阶段:
Basic Life Support(BLS)基本生命 支持
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高级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长程 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基本生命支 持:此阶段主要目标是向心、脑及全身重
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手指或吸引清除口腔内异物 头偏向一侧 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 微弱或喘息样呼吸得到改善 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
将其头偏向一侧,指 套或纱布保护手指探 入口腔,清除分泌物 及异物。清除固体物 时可用另一只手分开 舌和下领,用食指钩 出。
A:开放气道
舌和会厌阻塞上呼吸道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
(一)心脏本身病变直接引起:
即为心源性,在所有自然发生的猝死中,心源性猝死占 88%。(冠心病、其它心肌病、心肌炎、瓣膜性疾病以及 恶性心律失常等)